《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文体特点及其英译策略

2019-06-10 09:42李芳尚新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李芳 尚新

摘要:2017年7月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共同在京发布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英文版)是中国航海领域专家学者智能的结晶,为航海领域的权威学术研究报告。鉴于此,对这一文献的文体特点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作为信息类文本,其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充分,用词正式规范,结构程式化,表达专业清晰,频繁使用长句;英译版在确保意识形态上政治正确的同时,应用NEWMARK的信息类文本语义翻译策略,进行套译、拆分、结构调整和增补性翻译,以避免英汉语义和语域差异可能引起的信息缺漏。该研究可为同类型研究报告的撰写与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海航行状况; 研究报告;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U675.57;H052;H059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Research Report on Navigation Statu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017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publish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and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in Beijing, July of 2017, is the common achievement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Chinese navigation field and is of authority in the field of navigation. In view of thi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iterature are analyzed. As an informative text, the report is of detailed and objective coverage, precise statistics, formal diction, professional and clear expression, formularized structure and frequent usage of long sentences. While ensuring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ideology, the English version employs NEWMARKs semantic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al texts: formatting, splitting, reversing order of phrases and providing explanatory addition, thus avoiding understatement due to the semantic and registe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similar research reports.

Key words:navigation status in South China Sea; research report; translation strategy

0 引 言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两大热点。大量涉及“一带一路”的书籍和研究报告也竞相出版。根据马春华[1]对“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出版物(主要涵盖图书和研究报告)的统计:截至2017年3月8日,已出版的“一带一路”类图书达上千种,而“一带一路”类研究报告达44 743种;研究报告中,外交和金融类仍是主体(占比73.4%),其次是文化和产业类(占比22.0%),而数量最少的是生态类(占比2.9%)和交通类(占比1.7%)。从政策层面看,以“设施连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属于硬件設施。有鉴于此,急需大力加强“一带一路”生态类和交通类研究。

南海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非常繁忙的交通线之一。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船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据统计,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虽然南海航行状况对过往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但对该地区航行状况的系统研究一直都极为缺乏。

1982年达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一步完善并重申了航海自由原则,将主权国水域中的航行权由单一的无害通过权扩充至无害通过权、过境通行权、群岛海道通过权三类。[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针对不同海域的航行对应规定了船舶和沿海国的权利与义务,要求沿海国妥为公布关于无害通过的法律和规章,公布其所知的在其领海内危及航行安全的情况,以及在专属经济区内建设人工岛屿并在其周围设置安全地带时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航行安全等。[3]

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经济需求, 为更好地保障船舶在南海通行,2017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英文版)(以下简称《南海报告》)正当其时,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航海学会主持、上海海事大学承担研究并撰写。报告共包括5大部分(中英文版本结构对应):编辑委员会名单、摘要、目录、正文(南海水域总述、南海水域航路与航海保障、南海水域AIS船舶流量分析、南海水域航行安全状况、结论)、参考文献。《南海报告》在系统分析南海船舶流量卫星AIS的大数据基础上,第一次对包括南海推荐航路及其分布、南海通过船舶数据、南海水域航行安全与航海保障等在内的南海航行状况进行了综合梳理与研究,填补了国际上对南海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统计与分析的空白,且对这一航运类权威报告中英版本的研究可为交通类研究报告的撰写与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范例。

1 《南海报告》的文体特点

《南海报告》是中国航海界专家学者智能的结晶,其编辑委员会成员来自中国航运各个领域:海事院校校长、海事领域教授、高级船长、船级社总工程师、资深航海专家、航海学会理事、航海保障中心主任、海事专任教师等共33人。作为航海类的权威学术研究报告,该报告着重于南海各类航行状况信息汇总与分析,具有用词正式规范、结构程式化、频繁使用长句、图表丰富、数据翔实等文体特点。

1.1 用词正式、术语标准规范

《南海报告》作为航海类专业文献,用词正式规范,涉及航运、法规的专业术语多具有唯一性。

从海事术语中英对照(如表1)可以看出:不同于日常用语的表达,航海术语专业性很强,如“航行轨迹”“内水”等;还有很多术语在第一次出现汉语全称后,后续就直接使用英文大写字母缩略词代替,如“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此类缩略词均为国际正式通用的表达法。

1.2 结构程式化、频繁使用长句

《南海报告》中涉及方位、时间、船舶通行的资料信息,往往采用高度相似的结构。如例1中的句子a与b、句子c与d,基本结构与表达呈现高度相似性和程式化特点:

例1 a)根据卫星AIS数据统计结果,2016年3月南海水域的船舶总数为8 110艘次。

b)根据卫星AIS数据统计结果,2016年6月南海水域的船舶总数为8 166艘次。

c)根据图3-12中数据,2016年3月在南海水域的船籍国共有6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最多的区域为巴拿马,其次为中国香港。

d)根据图3-13中数据,2016年6月在南海水域的船籍国共有66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最多的区域为巴拿马,其次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频繁使用长句也是本报告的一大特色,很多段落直接由一个长句构成。如下例:

例2 a)西部的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是沟通广东沿海水域和北部湾的通道;北部东北有中国的台湾海峡联通南海与东海,东向有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通往太平洋;东部水域有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通向苏禄海;南部向南远端可延伸到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通安达曼海,巽他海峡通印度洋。

b)根据统计,热带气旋活动规律一般是:11月至翌年4月多在南海南部海区活动,以西行为主;5月多东北行,主要影响粤西海区或移出南海;6月至8月主要北至西北行,在华南沿海登陆;9月后多西行,10月下旬路径更偏西。

例2中,句子a有135个字,句子b有100个字,这是由于报告所涉及的水域介绍、季节气候特点说明、船舶流量分析等常含有较多平行分列的信息。

1.3 图表丰富、数据翔实

《南海报告》作为侧重信息传递的文本,各类型图表丰富,数据列举翔实,如表2所示。

表2列出了南海2016年10月过往船舶总流量及类型信息,所参照的均是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其他类型的图表还包括航区水域和航路的经纬度、南海地区发布无线电航行警告站台的位置、南海船舶流量观测门线位置、世界范围内船队总运力最新排行榜等。

2 《南海报告》英译策略

为让南海区域通行船舶及国际各相关领域更好地了解南海航行状况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报告也同时发行了英译本。虽然根据NEWMARK[5]的文本类型理论,研究报告属于信息型文本,较少执行表达和召唤功能,所反映的政治、社会立场有限,但《南海报告》因其独特的政治、地理背景,该英译版仍反映出微妙的意识形态影响和较为明显的语言文化差异。LEFEVERE[6]曾指出:意识形态和诗学是2大影响翻译策略和译本面貌的重要因素。翻译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而是受到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的,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抉择。《南海报告》的英译本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2.1 《南海报告》英译策略的意识形态体现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由某个社会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普遍接受的看法和见解构成,在翻译领域,意识形态不仅包括译者自身的观念,也包括赞助人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这些观念影响着读者和译者對文本的处理。王静等[7]指出:意识形态会对翻译策略、文本选择、原文内容的改写度产生影响。

南海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历来积极履行国际通航水域沿岸国、国际公约缔约国的义务与职责,倡导航运安全文化建设,鼓励各国商船安全使用南海通航水域,致力于使南海成为世界通航水域的安全典范。《南海报告》是中国政府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涉及南海领域航行安全的报告,代表了中国的国家立场,措辞充分体现了政治正确性、内容的专业客观性。

《南海报告》涉及大量地名,其英译名称国内外有多个版本,争议不断。中国是南海主权国,因此《南海报告》英译版也遵循了中文版本的政治立场,所有地名的翻译均参考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英文文献,采用与其一致的译文,而弃用有争议的国际通用、国际海图上的英文名称。如下例中的地名:

例3 西沙群岛属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华光礁、东岛、中建岛等构成,共有22 个岛屿、7 个沙洲,另有10 多个暗礁暗滩,岛屿总面积为10 平方千米。

Xisha Qundao (the Xisha Islands) are one of the four archipelago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Xuande Islands, the Yongle Islands, the Huaguang Reef, the Dong Island, and the Zhongjian Island and etc., totally 22 islands, 7 sandbanks, and 10 reefs and hidden shoals, with the total area of 10 km2.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以电视剧为教材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