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攻坚 决战决胜马边摘帽奔康

2019-06-11 11:34沙万强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沙万强

摘   要: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摘帽奔康”目标,就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胜脱贫摘帽,着眼长远蹄疾步稳推进高质发展,统筹城乡协调联动创优人居环境,聚焦关切顺应期盼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决战决胜;集中攻坚 ;摘帽奔康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2.016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2-84-05

马边作为四川西南边缘小凉山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要如期实现与乐山市同步小康目标,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定位,围绕“项目落地年”工作主题,以脱贫摘帽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高质量胜利,努力将同步小康的宏伟愿景变为实景。

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胜脱贫摘帽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决战决胜、集中攻坚、摘帽奔康”的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向脱贫摘帽倾斜、各种资源向脱贫退出整合、干部力量向薄弱补短集结,高标准、高强度投身攻坚决胜,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1%,12个贫困村、1014户、4376人保质保量脱贫退出,实现马边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一)聚集产业就业,坚定实现“两不愁”

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治本之策,落实产业扶贫资金5180万元,深化“6+X+6”产业扶贫机制,新发展茶叶、青梅、白竹、猕猴桃等基地1.6万亩以上,特色种植产业规模达40万亩以上,新建冷水鱼养殖示范园区2个,实现“一村一品一产业”全覆盖。坚持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长效产业相结合,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五小”产业等资金效益,大力发展小作坊、小种植、小养殖、小手艺、小商店等产业,构建“一户一业一庭园”新格局。积极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好定点帮扶、对口援彝各项工作,借势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因地制宜打造扶贫基地、建设扶贫车间、壮大扶贫产业。支持市场主体对接帮扶贫困户,鼓励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重视农民工服务保障,强化技能培训、劳务对接、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定點帮扶、对口援彝、万企帮万村等组织定向招工、转移就业,推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再开发保洁、护路、管水等公益性岗位1300个以上,建成扶贫车间3个,促进贫困户产业就业扶贫全覆盖。

(二)聚力民生改善,坚定落实“三保障”

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破旧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加固、改建和新建住房1万户以上,全面消除“三房”、危房。深化“三改四革命”,实施改厨3948户、改圈3912户、改厕3932户,推动农村健康新生活。巩固提升十五年免费教育,发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雨露计划、栋梁工程等政策效能,压实乡镇责任,实施教师全覆盖分片结对帮扶机制,加强控辍保学,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施医生全覆盖分片上门走访帮扶,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统筹用好卫生扶贫救助等基金,落实“一站式”结算服务,推进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进一步降低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医疗负担,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减少生病。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及孤寡老人等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好城乡低保等兜底政策,保障基本生活。

(三)聚合项目资金,坚定完成“补短板”

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排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瞄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整合项目资金10.8亿元,夯实脱贫摘帽硬件。着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全力推进仁沐新高速公路马边支线、乐西高速公路马边段建设,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40公里,整治路面狭窄、破损公路22公里,“以奖代补”建设连户路600公里,实现乡镇通油(硬化)路、村(社区)通硬化路、80%村民小组通硬化路、50%农户通硬化连户路。着力提升基础设施配套,逐村逐户开展安全饮水、安全用电、网络覆盖、广播电视摸排,对标补短,确保饮水安全达标率、安全用电率、网络通达率全部达到100%。统筹抓好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安排财政资金,对每个非贫困村配套经费,专项用于查漏补缺、完善提升。扎实抓好省市考核、第三方评估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完善督促考核机制,切实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聚焦内生激励,坚定破除“等靠要”

坚持把扶志作为持续脱贫的根本手段,发挥“策马扬边”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作用,落实联村帮户“三包责任”,积极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感恩意识。积极推行感恩教育,深化“十大主题教育”和“六大激励奖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广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持续推进厚葬薄养、高额礼金、铺张浪费等问题治理,大力开展“文明新风示范户”“五星家庭户”评选和“四好村”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红白喜事规范化、纠纷处理法治化、感恩奋进传导化。继续挖掘、宣传、推广一批脱贫致富典型,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主题活动,树立“争当贫困户可耻”的正确导向,摒弃“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不良心态,不断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一村一幼”“农民夜校”为阵地,开展个人清洁、公共卫生、行为习惯等教育和“小手牵大手”“连心共建”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着眼长远蹄疾步稳推进高质发展

坚持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把握比较优势,围绕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围绕建设“四川省百亿园区”“四川省重要磷化工生产基地”目标,制定劳动工业园区磷化工企业搬迁引导机制,探索民主绿色工业园区融资模式,推进园区规划环评报审,做好土地调规、征地拆迁准备,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完善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壮大规模化种养水平、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畅通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成雪口山河流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充分应用。致力破解旅游发展示范性项目引领问题,加快推进大风顶罗彻依达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争创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承接力,推进马边县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选址建设,培育乡村旅游民宿达标户100户以上,确保天星酒店开业运营,不断完善自驾车营地等配套设施。以市场化方式继续办好第三届小凉山采茶节、第四届小凉山火把节等文旅活动,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

(二)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准确掌握国家和四川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全年策划储备项目150个以上。用好用活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红利”,让更多重大项目挤进中央、四川省规划盘子。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援彝,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接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四川突出南向开放战略,瞄准产业链龙头和产品链高端精准招商,探索全员招商格局,注重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积极与中旅集团、碧桂园集团、川投集团、兴发集团、龙蟒集团对接争取,确保签约亿元项目3个以上。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协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到位市外内资10亿元以上。狠抓重点项目推进,“挂图作战”加快24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土地增减挂钩跨省调剂指标5000亩。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持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等农村领域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目标。进一步抓好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各项改革落实,推进“个转企、企上规”。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马边河流域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等PPP项目实施,规范做强县属国资公司,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突出创新重点,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抓好矿、磷、电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深入开展“四院六方”科技扶贫。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積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彝乡归雁”工程,鼓励“马边能人”返乡投资创业,支持未就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就业。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开源节流,加强财源建设,稳步推进土地出让和矿权拍卖,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坚持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力用在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上。严格预算执行,多措并举加快借款清欠,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严防政府债务风险,有序推进存量债务化解,确保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监管力度,持续做好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落实最严要求、执行最严标准、采取最严措施,突出抓好生态环境、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地质灾害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扭转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态势。扎实推进质量强县战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加强市场监管,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推动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

三、统筹城乡协调联动创优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城乡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马边的“面子”大气美观、“里子”整洁有序,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一)持续抓牢生态保护

秉持绿色发展,坚守生态底线,严格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继续抓好中央和四川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抑尘、控秸、烟花爆竹禁限放等综合措施,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按照马边河流域总磷控制总体实施方案要求,确保主要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切实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加强水源地巡查管控,完成马边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实现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置。广泛开展绿化马边行动,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巩固工程,新造林3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

(二)谋划启动乡村振兴

着眼长远统筹农业农村发展,编制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启动乡村振兴试点,按照“二十字”总要求,结合脱贫攻坚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绿色有机名优创建行动,加快制定马边绿茶、马边猕猴桃、马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使用标准,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逐步打响小凉山“秀美马边”区域品牌,争创“三品一标”2个以上。探索土地托管整体开发,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职业农民经理人,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力争年内新增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5户。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完成高效节水3400亩,实施防洪治理工程21处。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运行城乡垃圾“收转运处”体系,加快推进2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投用。强力推进“大棚房”整治,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