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害虫与天敌名录及5种害虫记述

2019-06-11 11:55李秋荣李富刚魏有海朱海霞来有鹏
植物保护 2019年1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天敌名录

李秋荣 李富刚 魏有海 朱海霞 来有鹏

摘要为了明确青海高原干旱地区最近几年引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上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程度以及天敌资源种类,2014年—2017年我们对本地区藜麦田内的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分别将它们整理成害虫、天敌名录。截至目前,发现为害藜麦的昆虫36种,分属于5目15科,并未发现检疫性害虫,在藜麦田调查到天敌21种,分属于2纲7目12科,其中昆虫纲18种,蛛形纲3种。本文弄清了藜麦上的主要及次要害虫种类,研究了它们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了萹蓄齿胫叶甲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ta Fabricius、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及宽胫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规律,分析了它们的可能重要来源途径。鉴于本地区高寒、高海拔、盐碱、干旱的特殊生境,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藜麦害虫的绿色安全防控措施。

关键词藜麦;干旱地区;害虫;天敌;名录

中图分类号:S 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18166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又称南美藜、藜谷、奎奴亚藜,为1年生藜科Chenopodiaceae 藜属Chenopodium 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海拔2 800~4 200 m,被印第安人奉为“谷物之母”,已有5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B1和E、脂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传统谷物高[13],具有极高且全面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列为宇航员长期从事太空任务的理想食物之一[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亦推荐其为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5],并提出将2013年定为“国际藜麦年”。

国内外对藜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习性[6]、生理学特性[711]、化学成分组成[1217]、资源品质评价与培育[1819]、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2023]等方面。目前为止,国外对于藜麦害虫的研究报道寥寥无几,Yábar 等[24]研究了秘鲁库斯特地区的藜麦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所出现的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动态;Valoy等[25]研究分析了阿根廷图库曼省为害藜麦的害虫与天敌的种类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国内张桂芬等[26]于2016年7月发现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而目前国内尚未有人报道过其他为害藜麦的害虫种类及害虫天敌。由于藜麦为近年从国外新引进青海省内种植的物种,为避免新物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2014-2017年我们对藜麦上的害虫种类、为害特征、发生规律及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青海高原引种藜麦这几年害虫发生的基本规律,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密切关注了是否有检疫性害虫出现。此外,我们对青海高原藜麦田中的天敌(包括昆虫纲和蛛形纲)种类及种群数量也进行了调查统计,确认了优势天敌的种類,期望能为应用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及预防藜麦害虫暴发成灾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4—2017年于青海省东部及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东部丘陵山区农业区(简称:东部农业区)的西宁、大通、互助以及西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简称:柴达木盆地农业区)的乌兰、都兰、德令哈和格尔木等县(市)的多个乡(镇)、村、连队,对藜麦上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程度以及天敌种类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

1.2调查方法

以定点调查为主,普查与踏查为辅。定点调查采用直接观察法、拍打法、扫网法、吸虫器法、诱捕法(包括灯诱、粘虫板诱及食诱)与取土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每县(市)设置3块固定样地,并选取3~5块临时样地,供普查及踏查。每月调查1~2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五点取样法,每667 m2样地选5个样方,苗期每样方选取30株共150株,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样方选10株共50株,分别调查叶片、花、果实、种子、枝梢及枝干上的害虫及天敌种类、虫态、各虫态数量及受害率;扫网调查,每隔3行扫网1次,每667 m2样地双向扫网共10次,重点捕捉善于飞翔和跳跃的害虫与天敌;取土调查时,每样方面积0.25 m2,挖土深度(0.20±0.05) m。调查统计从株顶到地下根部的可见害虫,最终将采集到的昆虫带回室内整理,制作标本并鉴定种类[2728]。

1.3标本鉴定

参考《中国经济昆虫志》[2934]《中国动物志·昆虫纲》[3541]《中国动物志·蛛形纲》[42]《青海经济昆虫志》[43] 《中国蛾类图鉴》[44]《昆虫识别图鉴》[45]等分类图书、分类文献及与国家标本平台(http:∥www.nzmc.or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馆藏标本比对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害虫名录

经过连续4年对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害虫的调查,共记录到为害藜麦的害虫36种,分别隶属于5目15科,其中以鞘翅目害虫最多,有18种,占记录总数的50.00%,其次为鳞翅目和半翅目,各记录到8种,占比均为22.22%,双翅目和膜翅目害虫各记录到1种,均占比2.78%(图1)。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害虫名录及7种代表性害虫于近4年间在不同县市的发生程度分别见表1、表2。

下面就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上的几种代表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为害特征等,分别详细介绍。

2.1.1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包括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直条跳甲P.rectilineata,黄宽条跳甲P.humilis和黄狭条跳甲P.vittula,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在藜麦田调查时,4种跳甲均有发生,其中以黄曲条跳甲最为常见。黄条跳甲分布十分广泛,是一类世界性害虫,几乎遍布我国各省份。黄条跳甲在青海高原一年发生2~4代,成虫和幼虫均造成危害,除了为害油菜Brassica napus、甘蓝B.olerace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等十字花科植物,有报道其为害藜科作物甜菜[46],青海省引种藜麦后发现该虫大量转移到藜麦为害。

黄条跳甲以成虫在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翌春气温高于10℃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在青海高原柴达木盆地农业区,一般于5月上、中旬初见,6月上旬藜麦植株高约5 cm、长出4~6片真叶时为始盛期,6月中旬为高峰期,而在东部农业区该虫的初见期要早一个月左右,即4月上中旬。黄条跳甲成虫善跳跃,喜食幼苗,取食时一般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洞,也有少数留一层表皮而不穿孔,有时叶片边缘也被咬成缺刻,严重时叶肉也被吃光,仅余叶脉,最终枯死;幼虫在土壤中活动,环剥根部表皮,形成环状弯曲虫道,严重者咬断须根,阻断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造成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随着近几年藜麦在青海高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多数跳甲已由本地区主栽作物油菜转移到新引种作物藜麦上取食为害。2016年6月,黄条跳甲在都兰县、乌兰县部分村镇暴发成灾,导致大面积藜麦苗被害死亡,损失严重。

2.1.2萹蓄齿胫叶甲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

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齿胫叶甲属Gastrophysa。为蓼科杂草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34],国外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研究了寄主植物糙叶酸模Rumex confertus叶片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别对萹蓄齿胫叶甲的引诱或驱避作用[4749],而国内只对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过研究[50]。该虫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常见,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石缝及枯枝落叶下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5月上、中旬羽化出土,飞翔能力不强,只做短距离飞行后便交尾。羽化成虫首先寻食杂草——萹蓄,5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一般将卵产在萹蓄叶片的背面,每雌每次平均产卵40粒左右。随后,成虫向藜麦幼苗上转移为害,咬食藜麦嫩叶、嫩茎,严重时将整株植株吃光。萹蓄齿胫叶甲幼虫共3龄,1龄幼虫具群集性,2龄分散活动,通常将一片叶子吃光后才转移到其他叶片,3龄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始钻入表土中作土室化蛹,7月底8月初羽化为成虫,随即钻入土中直至翌年春才出土。萹蓄齿胫叶甲成虫畏光,一般于清晨和傍晚从土缝中爬出取食,而白天阳光强烈时很少出现;有假死性,受到惊扰立即蜷缩落地,继而钻入土穴中隐藏,险情解除后再爬出取食。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成虫不只取食藜麦和萹蓄的茎叶,还取食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的叶片。根据对萹蓄齿胫叶甲行为活动轨迹的观察及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推测为害藜麦的萹蓄齿胫叶甲的主要来源为萹蓄这种杂草,次要来源则很可能为芥菜型油菜。

2015年萹蓄齿胫叶甲在乌兰县希里沟镇东庄村和西庄村的重茬藜麦地大暴发,受害严重地块的藜麦幼苗几乎全部被食尽,种植户们被迫重新播种,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为当年乌兰县藜麦田的最主要害虫;而该虫在2014年、2016-2017年却未对乌兰县境内的藜麦造成明显危害,为这三年的一般性害虫,且该虫在其他县市至今未对藜麦产量造成显著影响。

2.1.3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

属双翅目Diptera,花蠅科Anthomyiidae,泉蝇属Pegomya。调查发现,该虫在青海省内也为害藜麦和藜科杂草藜(别名:灰菜)Chenopodium album。菠菜潜叶蝇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于5月中、下旬羽化出土,6月初开始产卵,成虫喜欢将卵产在高大植株的叶片背面,排列成行,除了藜麦,它也会选择在藜上产卵;6月中旬藜麦植株高约10~15 cm时,第一代幼虫便开始在叶片内钻蛀潜道为害,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产卵,9月中、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化蛹,始营越冬生活。在东部农业区,该虫一年发生2代,少数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出土时间比柴达木盆地农业区提前20~30 d。该虫主要以第一代幼虫对藜麦造成危害,幼虫孵化后随即钻入叶肉,形成弯曲的隧道,通过表皮可看到幼虫及排泄物,其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穿食后只剩表皮,整个叶片呈半透明水泡状突起,使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子变黄而干枯,严重者导致作物减产。在本地区引种藜麦前,菠菜潜叶蝇主要为害藜、菠菜Spinacia oleracea以及甜菜Beta vulgaris等,因此,推测藜麦上的菠菜潜叶蝇是从这几种植物上转移而来的。

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2014-2015年菠菜潜叶蝇为藜麦上的一般性害虫,2016年为次要害虫,2017年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2014年该虫为一般性害虫,2015年为次要害虫,而2016-2017年在该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影响藜麦生产的主要害虫。由于其幼虫钻入叶片取食,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致使受害单株平均产量降低10%~30%。

2.1.4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

属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菜蝽属Eurydema。其成虫和若虫主要靠刺吸植物汁液生存,尤喜刺吸嫩芽、嫩茎、嫩叶、花蕾和幼荚。它们的唾液对植物组织有破坏作用,会阻碍糖类代谢和同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被刺吸处留下黄白色至微黑色斑点。此外,横纹菜蝽还可传播软腐病。横纹菜蝽在东部农业区较普遍,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田间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取食、交尾。卵双行排列在叶背,初孵若虫群集在卵壳周围,有假死性。6月中旬各龄若虫及成虫群集为害,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高峰期每平方米田地多达几十甚至上百头害虫。引种藜麦以前,横纹菜蝽在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的寄主主要有油菜、甘蓝、萝卜、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花椰菜B.oleracea L.var. botrytis等,引种后发现该虫也刺吸藜麦嫩叶及嫩茎的汁液,致使被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藜麦幼苗子叶期受害轻则萎蔫,重则枯死;花期受害则不能结荚或籽粒不饱满。若不及早防治,将导致显著减产,该虫在2014-2015年仅为东部农业区的一般性害虫,但在2016-2017年却给藜麦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致使单株减产10%左右,是近两年东部农业区藜麦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调查表明,藜麦上的横纹菜蝽来源于本地区的主栽油料作物油菜。

2.1.5宽胫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宽胫夜蛾属Melicleptria。该虫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为害较重,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6月中下旬羽化出土。主要以幼虫取食藜麦叶片及穂造成危害,1龄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取食。3龄前幼虫体色为淡绿色,喜群集于叶片背面,将叶片咬成孔洞,仅剩上表皮;蜕皮成为高龄幼虫后体色变化较大且多样,从黄白色到黑褐色不等,并逐渐转移分散至不同叶片和穗上取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荫蔽处,休息时翅多平贴于腹背;傍晚开始活动觅食,成虫发生量多时体色较深,且趋光性强,对灯、火、糖、蜜、酒、醋有正趋性。每雌一生可产卵数百粒。7月下旬及8月中旬为为害高峰期,叶片变黄后宽胫夜蛾幼虫转移至藜麦穗上取食。9月中旬始现老熟幼虫。成虫可用诱虫灯、糖醋混合液等诱杀进行生物防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凡是在有藜的藜麦田中,藜周围区域的藜麦受幼虫为害比其他区域严重,形成了以藜为中心的严重受害地带。由此,我们推测藜很可能是宽胫夜蛾向藜麦转移取食的中间寄主之一,当藜被取食殆尽时,大量宽胫夜蛾幼虫便转向藜麦取食为害。

2.2天敌种类

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田中的天敌资源比较丰富,共调查到天敌21种,分属于2纲7目12科。其中,昆虫纲18种,蛛形纲3种,种类最多的是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 共7种,其次是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 共3种(表3)。东部农业区的优势天敌有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和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柴达木盆地农业区的优势天敌是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和异须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异须盲蝽是肉食性兼植食性昆虫,它的成虫和若虫在藜麦田中既能捕食蚜虫、黏虫等夜蛾科的卵和幼虫,又可刺吸藜麦的汁液,但总的来说,益大于害,是一种除害作用比较显著的捕食性天敌[51]。

3讨论

本文乃國内对于藜麦害虫发生及天敌资源种类的首次报道。藜麦最初由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农科院于1987年引种进行试验研究,并于1992年和1993年在西藏境内大范围小面积试种成功[6,52]。目前,在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 四川、 浙江等地已有小规模适应性种植。藜麦性喜热带、亚热带干湿气候的高海拔地区,稍耐干旱和霜冻,较耐盐碱,对病虫害的抗性能力也较强[79]。

截至目前,尚未在藜麦上发现检疫性害虫。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柴达木盆地农业区藜麦上的害虫种类、发生期及优势天敌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两个农业区的地形、海拔等有关,青海高原地形差异显著,东部农业区的主要地形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为2 300 m左右,而柴达木盆地农业区海拔在2 600~3 000 m。两区均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在藜麦的播种期上,东部农业区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而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则为5月中下旬,比东部农业区约晚1个月,同一种害虫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发生为害起始期比东部农业区晚20~30 d,而开始越冬的时间却比东部农业区早10~20 d。藜麦田中主要害虫发生的种类亦有所不同,东部农业区主要害虫为黄条跳甲、横纹菜蝽、长角毛足象甲、菠菜潜叶蝇和暗头豆芫菁,而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则为黄条跳甲、萹蓄齿胫叶甲、菠菜潜叶蝇、宽胫夜蛾以及豌豆蚜。

藜麦害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亦随年份、具体地理位置不同而变化。2014年长角毛足象甲P.decipiens在东部农业区藜麦田为一般性害虫,但2015年该虫在西宁市城北区和大通县大量发生,取食藜麦叶片,阻碍藜麦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10%~15%,2016-2017年长角毛足象甲却未对该地区的藜麦生产造成明显影响,而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尚未出现该虫为害。此外,笔者在柴达木盆地农业区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发现卷蛾科卷蛾亚科的一种昆虫,食害藜麦叶片背面并将叶片卷起在叶内吐丝作茧化蛹,该卷叶蛾目前只在柯鲁柯镇藜麦田发现为害,而在青海省内其他县市尚未发现此种害虫。

重茬藜麦地一般比头茬地受害严重,而头茬藜麦地的害虫种类及为害程度与前茬作物种类有很大关系。前茬作物为油菜的藜麦田,苗期黄条跳甲、横纹菜蝽发生数量较多,而前茬为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 Hook.f.、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玛卡Lepidium meyenii的藜麦田害虫发生较轻,常为次要及一般性害虫。

对于藜麦害虫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根据本地区害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对害虫的发生期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期开展防治;将藜麦与其他科的作物或绿肥植物如箭筈豌豆、毛苕子、苜蓿等轮作或间作,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藜麦对病、虫、草害的免疫耐受能力[53];保护利用本地天敌,必要时也可引进商品化天敌,加速探索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源,促进青海省有机藜麦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CORDEIRO L M C, REINHARDT V, BAGGIO C H, et al. Arabinan and arabinanrich pectic polysaccharides from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seeds: structure and gastroprotective activity [J]. Food Chemistry, 2012, 130(4): 937944.

[15]ADOLF V I, JACOBSEN S E, SHABALA S.Salt tolerance mechanisms in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12, 92: 4354.

[16]ALAVAREZ J L, WIJINGAARD H,ARENDT E K, et al. Polyphenol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maranth, quinoa buckwheat and wheat as affected by sprouting and baking [J]. Food Chemistry, 2010, 119(2): 770 778.

[17]HIROSE Y, FUJITA T, ISHILL T, et al.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and flavonoid composition of Chenopodium quinoa seeds cultivated in Japan [J]. Food Chemistry, 2010, 119(4): 13001306.

[18]周海涛,刘浩,么杨,等.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222227.

[19]张体付,戚维聪,顾闽峰,等.藜麦ESTSSR的开发及通用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6,42(4):492500.

[20]胡伟莲,陈雪君,段智勇,等.皂甙对畜禽的营养作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3):3536.

[21]COMAI S, BERTAZZO A, BAILONI L, et al. 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nonprotein (free and proteinbound) tryptophan in quinoa and cereal flours [J]. Food Chemistry, 2007, 100(40): 13501355.

[22]ALVEREZJUBETE L, AMEDT E K, GELLAGHER E. Nutritive value of pseudocereals and their increasing use as functional glutenfree ingredients[J]. Trends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21: 106113.

[23]陳毓荃,高爱丽,贡布扎西.南美藜种子蛋白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6,5(3):4348.

[24]YBAR E, GIANOLI E, ECHEGARAY E R. Insect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in two varieties of quinua (Chenopodium quinoa) at Cusco, Peru [J].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2, 126(6): 275280.

[25]VALOY M, REGUILN C, PODAZZA G. The potential of using natural enemies and chemical compounds in quinoa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M]∥MURPHY K, MATANGUIHAN J.Quinoa: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on, 2015: 6386.

[26]张桂芬,张金良,万方浩,等.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藜麦上大暴发[J].植物保护,2017,43(2):202207.

[27]杨秀文,陈国顺.竹蚜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2):172174.

[28]陈志云,唐国涛,关健超,等.同安钮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及其防治药剂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2):4649.

[29]范滋德.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七册双翅目花蝇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0]章士美.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一册半翅目(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1]章士美.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五十册半翅目(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2]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册鞘翅目象虫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3]谭娟杰,虞佩玉,李鸿兴.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八册鞘翅目叶甲总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4]虞佩玉,王书永,杨星科.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五十四册鞘翅目叶甲总科(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5]黄春梅,成新跃.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50卷双翅目食蚜蝇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6]任国栋.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63卷鞘翅目拟步甲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7]陈世骧.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卷鞘翅目铁甲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8]陈一心.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六卷鳞翅目夜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9]何俊华,陈学新,马云,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八卷膜翅目茧蜂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0]刘友樵,李广武.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十七卷鳞翅目卷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1]杨星科,杨集昆,李文柱.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三十九卷脉翅目草蛉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2]朱明生.中国动物志蛛形纲蜘蛛目球蛛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3]蔡振声,史先鹏,徐培河.青海经济昆虫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44]朱弘复.中国蛾类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5]韩永植.昆虫识别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6]刘长兵.我国甜菜害虫防治研究进展及前景[J].中国糖料,2010(2):7174.

[47]PIESIK D, WENDAPIESIK A, KOTWICA K, et al. Gastrophysa polygoni herbivory on Rumex confertus: single leaf VOC induction and dose dependent herbivore attraction/repellence to individual compounds [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1, 168(17): 21342138.

[48]SOTHERTON, N W. Observations on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the chrysomelid beetle Gastrophysa polygoni in cereals [J]. Ecological Entomology, 1982, 7(2): 197206.

[49]CHABOO C S, FLOWERS R W. Beetles (Coleoptera) of Peru: A survey of the families. Chrysomelidae: Eumolpinae Hope,1840 [J]. Journal of the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ety, 2015, 88(3):375379.

[50]席景會,潘洪玉,陈玉江.萹蓄齿胫叶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昆虫知识,2000,37(5):283284.

[51]刘万学,万方浩,张帆,等.棉田优势天敌异须盲蝽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0,16(4):148151.

[52]张崇玺,贡布扎西,旺姆.南美藜苗期低温冻害试验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1994,16(4):4954.

[53]LOPRESTI E F. Chenopod salt bladders deter insect herbivores [J]. Oecologia, 2014, 174(3): 921930.

(责任编辑:杨明丽)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天敌名录
参展商名录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干旱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应用
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甜瓜种植模式探索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碰到天敌女上司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