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让初中作文教学充满生机

2019-06-11 11:56李莹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育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李莹莹

【摘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初中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施美育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美育

基于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教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写作套路,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情感,鲜活的生活被置于作文之外,学生的情感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生活的活力,失去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表达的多是空话、套话,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让学于生,为学生留有写作的空间,让他们真实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教师要注重个性的解放,要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过程程式化。传统的作文教学囿于封闭的环境,由教师命题、学生审题,再布局谋篇,批改讲评,作文教学强调写作技法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的情感培养。作文教学应形式多样,可以在户外进行,也可以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所感触,激发审美体验,从而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

2.一味机械模仿。学生模仿文章开头的环境渲染,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模仿人物的描写方法,模仿立意、素材,鲜有作者自己的情感融入、心灵发展。教师让学生借鉴所学几篇课文的写法,却没有引导学生揣摩文本,体会不同作者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味依葫芦画瓢,让学生照搬教师的写法,就失去了个性表达的机会。

3.过于强调语言的华美。部分教师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令语言变得华美,这样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文章的语言要能传神,表情达意要准确,令人理解作者的本意,如果一味追求华美的辞藻反而会失去朴实,养成一种虚浮的态度。

4.评价主体与评价语言不对称。读者与作者是平等的,读者是作者倾诉的对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才愿意说真话、抒真情。如果教师成为评价的“主宰”,按照自己的视角去评判学生,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原则

1.情境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审美需借助于音乐、视频、图片等营造一个富有美感的氛围,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融入“情”的力量。教师要不靠空洞的说教,而以丰富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审美情境的创设方式多样,可以是图画的展示、人物的活动、录音的播放,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境的创设不可游离于作文教学之外,要与学生的心灵相通。

2.体验性原则。作文教学是由物到意的转化,离不开人的亲历体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喜爱参与活动的特点,让学生亲历活动,获得体验与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形成自我体验,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3.个性化原则。写作是展示自我风采,进行个性表达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抒自己的情,讲自己的话,不能出现套语、假话,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常担心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而去“规范”学生的作文,往往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作文中实施美育,将读写结合起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审美的情境,将作文课堂向自然、社会拓展延伸,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

1.以读促写。学生的审美如果停滞于欣赏的层面上,美育的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初中生审美经验不足、审美素养不高,他们获得的多是感性层面上的审美。在作文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审美规律,能由景生情,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提高自己的审美理解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能把握美的形式,体味美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许多美的文章被解读得支离破碎,本应充满活力的文章变得机械,学生难以从中获得性情的陶冶。教师要让学生从阅读中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能读出人物形象、读出社会问题,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生成。如果阅读仅停留于词句的揣摩、写作技法的习得,就难以产生创造性,就无法促成学生个性情境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自选角度,撰写成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细心观察社会现象、身边的人与事,通过他们的言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获得自己的体验。如在学完《繁星》一课后,教者让学生在晚自习下观赏星空,让学生将美好的感觉记录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感受星空的优美情境,其丰富的审美想象被唤发出来,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介绍观察的方法、星空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去追逐打闹,而没有与星空开展对话,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创设审美情境。教师要借助音乐、图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如写以“妈妈”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可以播放《妈妈的吻》《真的爱你》等歌曲和有关妈妈的图片,让学生在视听美感中引发审美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带来手工艺品、照片等让学生欣赏,如在写“我”为话题的作文时,让部分学生提供能展示自己个性特点的手工艺品,并向同学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在这种审美情境的烘托下,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

3.在作文评价中实施美育。教师要发掘作文中的审美因素,要运用书面评语激励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表达,并使用有美感的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要站在学生的审美立场,以学生的审美视野去观察世界,要培养学生的審美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

总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让学生多体验、多领悟、多思考,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学会审美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曾颖萍.审美教学写作,放飞学生思绪【J】.语文建设,2012

【2】董杰.让你的文笔拥有诗意之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猜你喜欢
美育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美育教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