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展开有效教学

2019-06-11 11:18陈蓉蓉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量噪音笔者

陈蓉蓉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通过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这一课时,笔者围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依据儿童年龄特点,设计整体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笔者首先设计了“聪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人物的行为,并让他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由帮助聪聪解决烦恼导入新课,然后和聪聪一起了解噪音的危害,再和聪聪一起想办法减少噪音。最后,聪聪带着孩子们一起吟唱以减少噪音的方法编成的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明理导行。

二、依据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渐进学习过程

首先是选择教学内容上的循序渐进,笔者设计的话题是校内的声音嘈杂,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让学生关注校外公共场所的喧闹,最后启发孩子们为减少噪音而努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接着,笔者又在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上做到了循序渐进。一开始在校内,笔者让学生明白如何降低音量,然后到校外时,笔者让他们不仅要明白如何降低音量,还要知道为什么要降低音量。到“小小设计师”环节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口头表达走向动手操作,参与设计标志,很好地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三、依据儿童成长特点,设计生活实践话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是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思考,并尝试着解决它,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笔者还通过问卷调查、视频、图片等形式再现孩子们生活中喧哗的场景,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引导孩子们交流、讨论、设計,最后总结出许多方法,帮大家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最后孩子们还动起手来,小组合作设计出各种标志,张贴到公共场所,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不仅能明理导行,更是形成了一种生活能力,一种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笔者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同时明白这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通过发现和实践,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西校区)

猜你喜欢
音量噪音笔者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老师,别走……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走开,心理噪音!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噪音对身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