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中学生自主作文的策略

2019-06-11 08:36陈杜泽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自主作文

陈杜泽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写作,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

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写作的主角。本文从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入手,探讨中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做法有四个方面:走进生活,启发自主感悟;开展活动,引导自主体验;放飞心灵,鼓励自主表达;互评交流,促使自主提高。

【关键词】作文;自主;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这种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止走向互动的新理念,但中学作文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课堂。从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作文内容虚假化、语言空泛化、构思模式化、过程被动化等问题,限制了中学生自主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針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就尤显迫切。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习惯,让学生自我表达真正“动”起来,写作水平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提高。

一、走进生活,自主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的再现。培养自主作文的能力,离不开鲜活的生活经验,更离不开学生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个广阔无边、丰富多彩的天地,为自主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借助春秋两季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看看那广阔的田野、清澈的溪流、茂盛的森林……神奇的大自然,有看不完的风景,有探不尽的秘密。指导学生看看绿叶红花的笑脸,摸摸小草野花的质感,听听飞鸟昆虫的歌 声——尽情领略春华秋实、夏盛冬萧的自然景观;感悟光阴短 暂、生命轮回的生命哲理。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关注家庭中的日常琐事、邻里之间的融洽与争执,乃至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事情……提倡同学节假日结伴逛逛街市,感受市场上喧嚣热闹的氛围;捕捉小商小贩买卖时神情多变的镜头,聆听性格各异的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亲历地铁里拥挤人潮的匆忙,目睹公交车上的感人故事,等等,把学生引向生活,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用眼用心观察。直观感知会触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激发学生提笔记事的欲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自主作文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汩汩流出。有了触动心灵的生活体验,自然地倾注情感,学生的随笔、作文自然是生动鲜活、趣味盎然。

二、开展活动,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最好机会。

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与情感。在指导学生的自主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开展活动,利用图片、电影片段、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引发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动机和欲望。

例如母亲节来临,设计一个“感恩母爱”的活动。预先要求每个学生动手给母亲做一份小礼物,或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或准备一个表演的节目。母亲节当天,学生们有的为母亲献上小礼物,有的当众演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有的深情回忆母子(女)间难忘的故事……母亲们耳闻目睹,热泪盈眶,备感慰藉。然后让学生就这次活动写下对母亲的感恩,对亲情的感悟。因为有自主的体验,有深情的感动,学生们大多数都能有感而发,写的文章有血有肉,情感饱满,十分动人。

开展活动,创设情境,拓展了学生的生活品位、情感体验,为相对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源头活水。再如组织校园内的义卖活动,体验生活的不易;布置帮忙做家务活的作业,领悟劳动的艰辛;参加军训后,让学生感受军人的令行禁止;特意让班干部安排座位,使其明白公平尊重的意义……学生将活动体验描述于作文中,表现平凡而精彩的生活,描写细致生动,内容真实可感,感受细腻真切。

三、放飞心灵,自主表达

中学生经过小学几年的作文训练,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教师再过度强调写作的套路、技巧,就会束缚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千文一面”的不良后果。

口头作文有利于学生自主发挥,即兴表达能实现“独抒心灵”的目的。指导学生“抒写心灵”的口头作文形式多样,如“每天见闻”“每周看点”等活动,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每天或一周的见闻感受、阅读心得,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生活。又如开展“小小演说家”活动,每周定好不同主题让学生自由演说。不难看到,在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构思,既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借鉴他人的智慧,激活自己的想象和灵感,再把口头作文转化为文字,肯定能获得更有价值、更完美的效果。

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要为学生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如学习了周国平的散文《家》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采用“同一题目,多种立意,多种体裁”的方法,把《家》写成诗歌或小小说。这样,学生习作立意自由,放飞心灵,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真纯境界。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一篇篇文质兼美、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记叙文,还激起学生抒写心灵的兴趣,培养了创新写作的思维。

四、互评交流,自主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句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培养中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交流、分享感受也是重要的一环。

评改作文,除了教师的正常批改以外,还可以以让学生同桌换改、小组互改等方式进行。学生阅读批改同班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别人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书写问题和写作陋习,在纠错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字词,夯实语文基础;发现别人作品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描写、独到的见解、新颖的选材等等,就会认真思考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样写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会不断地仿效、探索,懂得怎样写开头结尾容易拿高分,如何表达才能文从句顺等。因此,在给别人写评语时就会就事论事,依文论文,恳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修改建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有多高,动笔写作水平就有多高。一次作文互评训练课,就是对学生语文知识、思辨表达、构思写作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一次大修炼。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语法修辞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学生在从写作到评改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即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作文写作的主角,实现了“自主感悟、自主体验、自主表达、自我提高”的转变,使学生在 积累、写作、评改的过程中体会了趣味,培养了能力,提高了 水平,最终实现把写作当作一种表达思想的需要和一种体验生活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多军.以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1(6).

[3]王斌峰.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自主作文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