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春运表情”

2019-06-11 09:50吴洁
山东画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画报动车客运

吴洁

写在前面的话:

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些表情,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更迭,一个抽象的时代往往会被转化为一幅幅具象的图景,甚至是一副表情鲜明的面孔。

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年, 70年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无不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山东画报》诞生于1943年,76年的历史积淀,《山东画报》用镜头和光影凝固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精彩瞬间,用真诚与责任记录了70年的历史风情画卷。

翻阅年代久远的《山东画报》,越能找到可以独具时代基因的时代表情,为此本刊特推出“70年山东生活”系列报道。跨越时代,纵向阅读,为建国70周年献礼。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首往昔,阅览70年 “春运表情”。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想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关于春节返乡人的心,泰戈尔的诗句几近说清全部。

2018年 12月27日开始,12306开启了自动抢票功能。一年一度的抢票大战就此拉开了“春运”序幕。“春运”即“春节客运”,1953年,“春节客运”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消息中:“铁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节客运”。

为能在第一时间买到回家的车票,各种攻略、抢票软件再次成了“香饽饽”。而回家的一张车票每年都是返乡人最头疼的事情。“春运”的难题不仅是个人生活出行的问题,更关乎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发展。不忘媒体作为守望者的使命和职责,《山东画报》在经济社会转型、政府管理思路变革、社会结构变化和国人文化情怀的影响下,将镜头对准了反映现实、协调社会关系、记录时代发展的影像和个像。以影像见证了历史,留下了各种“春运表情”。

“春运”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符号,已经存在了 65 年。镜头里,不同时期的春运与时代相互映射,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工作重心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户籍制度的限制紧松、高校扩招政策以及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等。

以人为本,倾注人文关怀的《山东画报》的镜头与时代同行,见证和记录下了漫漫回家路。掩卷而思,“春運表情”其实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万里行程,只为归来。

【1950年 — 1980 年】

解放后,为了迅速恢复交通,首先进行道路抢修。淄博市在修建土铁路中,坚决贯彻了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59年共修建小土铁路达150多里长,造小火车头12台。小土铁路技术简单,取材容易、建设快、造价低。

这一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完成新民主革命任务,国家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居住和迁徙持宽容态度,但此后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1975 年修正后的《宪法》取消了公民迁徙自由的条文,所以,这个阶段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率不高,春运的客流量不算太大。

【1990 年 — 2010 年】

伴随着 1990 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农村劳动力得到空前释放,波澜壮阔的民工潮开始兴起。这一时期,农民工是春运客流中的主力军。而1999 年中国高考开始扩招,放寒假的学生们也加入到春运客流的主力军中来。

这一时期,最为特殊的一年是 2008 年。2008年 1 月 11 日至 2 月 12 日,正当春运之时,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极端冰雪灾害,灾害波及 21 个省区,给大秦铁路、京杭运河等道路交通系统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山东画报》将镜头第一时间聚焦在春运前沿,将交通现状呈现在读者面前。无声的画面蕴含的是众志成城、一路冰雪一路情的温暖。

【2011年 — 2017 年】

在归乡潮及返城人流中,稚嫩的“候鸟”们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尚不知乡愁的年纪,扯着父母的衣角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年根岁尾,裹挟在簇拥的人群中,他们与父母一起体验一年一度的春运之旅。

随着网络购票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山东画报》的镜头里更多的是一些普通人的“春运表情”。而中国铁路在经历了六次大规模提速之后,高铁、动车快速铁路客运网线已经初步形成,有关动车的方方面面也走入了《山东画报》的镜头,一个立体的动车呈现在大家面前,这里面或许也有你的身影。

猜你喜欢
画报动车客运
《黄土地》画报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乐!乘动车,看桂林
动车订餐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第一次坐动车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