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范式

2019-06-12 12:47杨中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爬山虎母鸡词语

□ 杨中原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区域,在“四为”理念(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引领下,对语文学科的多个领域展开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从大量的鲜活案例中洞见了语文课堂的结构本质、拾级路径。本着言简意赅、以简驭繁的概括要义,笔者将小语课堂教学范式凝结成四字——“一核三程”。

何谓“一核三程”?“一核”,即核心目标;“三程”,即定向程、经历程、提升程。

一、核心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若要实施教学,首要的是提出目标。

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会有几个。哪一个为基础目标,哪一个为重点目标,哪一个为核心目标?教师应从课标阶段素养、学期教学重点、单元语文要素、课后重点练习等方面进行考量。如针对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基础目标、重要目标是认字、写字,核心目标是理解字词、有感情朗读。而对于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基础目标是认读字词,重要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核心目标是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表达阅读感受。

如笔者指导一位教师制订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母鸡》的课时目标。“第一个:通过课前预习单认读生字词,认识‘凄、辛’等7个生字,课堂重点点拨‘侮’‘一撮儿’的读音以及‘辛’的字形。”认识7个字,这是生字表明确规定的;辨析“辛”字,则是根据学生容易把它跟“幸”字混淆的实际提出来的;读“一撮儿”等儿化词,是根据文本含有京味语言的特点而设置的。可见,在字词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动了脑筋。四年级学生已经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认读字词不再成为障碍,故不成为学习的重点。课堂中难点字词的确立、点拨,则事关教师的经验水平。针对基础目标,如何制订、如何精当点拨需要教师思量一番。“第二个:抓住过渡句将文章分成两部分,厘清课文结构。”这是重要目标。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要形成篇章意识,为此要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关注文章的结构、行文的线索,以求明晰作者的思维路径、作文方法。但是第二个目标不能成为核心目标,因为就此文而言,结构清晰明了,提拎过渡句,就能破解作者行文的密码,故教学中的时间占比也不用多。“第三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发了狂’‘狠狠地’‘一声不哼’‘总是’‘顶凄惨’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体会母鸡的特点,重点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形象。”“第四个:感受老舍运用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来表达情感的语言特点,并能运用表示程度深的词语,通过描写细节体现动物的母爱。”上述两个目标,是根据学生不易发现的潜隐的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而制订的。《母鸡》一文饱含老舍先生强烈的情感,目标所列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母鸡的特点,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展现了文本特有的表达形式。因此,朗读并发现这一形式的秘密,并能迁移表达,成了这一课时的核心目标。

再如笔者指导制订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等方式,恰当地理解‘意外’‘融化’‘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绿着’等关键词句的含义。”可见,第二课时的基础目标不再是认读字词,而是指向关键词语的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把握。因为通过这些,可以触及文章灵魂,故它成为重要目标。但文章表达特色不单体现在这些准确用语上。文章是写人的,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与爬山虎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原来作者所运用的方法是借物喻人,这就是最大的形式秘密、写法秘密。于是制订如下核心目标:“第二个:运用景物描写与事件叙述相联系的品读方法,初步体会景物描写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第三个:通过拓展想象,尝试在叙述事件中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表达情感。”

又如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目标制订如何体现高段特点?笔者指导教师如此表述。“第一个:通过点拨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对于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可以借助总起句和总结句概括主要内容。”因为字的认读书写已经不再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故目标中不再表述。行文的结构显而易见,内容概括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知晓,故将此目标定位为具有高段特征的基础目标。“第二个:通过感悟、想象、朗读、表演等形式的合作学习,感受轻松风趣的语言特色,理解并体会‘大闹天宫’‘倒栽葱’‘生面团’等幽默诙谐的遣词用句,感受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体会作者对于艺术的喜爱和付出。”“第三个:学习运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围绕‘学本领’进行片段描写。”很显然,这两个核心目标未定位于文章蕴含的一般意义,而是通过对语言表达特色的深入研究,指向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这种深度意义,唯有通过语文的方式,即运用夸张、借用、比喻等幽默的“招式”,才可以被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表达迁移加以巩固与深化。这样的目标制订抓住了核心,彰显了高段语文学习的要义。

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课时核心目标的确定,显得较为容易。篇章页不仅明确了人文主题,还明确了语文要素。借由明确的语文要素来确立核心目标,就如同伸腿迈步一样方便。请看笔者指导制订的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随文认识‘哄’等6个生字,会写‘先’等4个字。”这既是基础目标,又是重要目标。教师在推进教学时需要时不时地予以关照,在课的后四分之一时段,更要把写的任务落实。但这是每堂阅读课的常态。此课文区别其他课文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这就要指向核心目标的制订了。看课后习题,有识字、写字、朗读、积累、表达共五道题。显然基础目标、重点目标是识字、写字,这由第一学段的阶段素养所规定的。而核心目标的制订则指向理解与朗读,这由紧密关联的后三道题决定:“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你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说一说。”于是,核心目标制订为:“第二个:通过理解写妈妈外貌、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第三个:能运用文章中描写妈妈外貌、表情的方法,说一说妈妈睡觉的样子。”教材规定了语文要素,于是核心目标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通过上述多个目标案例,教师可以在核心目标的确立上达成一个共识:无论是低段还是中高段,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指向的是言语形式,如篇章结构、写作方法、表达特色……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形式的秘密要为语文教师所发现,如此,核心目标的确定与制订才会准确。

二、三大历程的展开

制订了课时目标,明确了基础目标、重点目标、核心目标,之后该如何实施?笔者通过大量课堂实践,反复指导并观摩区域数百个案例,认为将课堂按时间配比划分为三大板块,然后紧紧围绕核心目标,历经“三程”,跟进“三单”,拾级而上,一以贯之,是达成教学要求的简约高效之道。如下图所示。

(一)定向程(0~10分钟)——跟进预学单

所谓“向”,指的是目标。第一阶段用时10分钟左右,做什么?预学反馈,点拨定向。在充分了解学生预习单的情况后,教师首要进行的是教学字词上的重点难点,再根据年段、课文特点进行基础性的点拨。但这只是为基础目标而教学,单就这些还不够,在此过程中有必要触及核心目标的相关内容,让其初露端倪。

如《我的舞台》一课,预学单设置的第二题为:“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写出理由。”这一问题的触角引向的是核心目标。教师统计整理学生喜欢文章的理由,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文章的主题,提到了关键词“坚持”“刻苦”“乐观”。有十多名学生提到文章的语言风格。于是,教师邀学生一起研究文章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再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在带领学生回顾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后,教师很有心地把预习单上的典型问题拍成照片呈现出来。学生提的问题中,34个与“爬山虎”有关。教师相机抛出话题:“明明是写事写人的文章,却多处写到了爬山虎,还以爬山虎作为题目,这是什么缘故?今天就来好好研究研究。”如此入课,凸显的是真实的学情,满足的是学生的需求。用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展开的重要依据,又将教师的教自然地融入于学生的学中。显然课伊始,向已定。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进行了10分钟,若“向”还未露,核心目标还未初显,就如风不起,怎能吹皱一池春水?退几步讲,即使真的很难在定向程阶段流露核心目标,也要在看似随意实则有意设计的课前谈话中使其若隐若现。笔者指导教师执教《母鸡》,课前谈话时逐句显示句子,请学生朗读:“我爱你!我很爱你!我真的非常爱你!全世界,我最爱的就是你了!”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母鸡》一文饱含作者情感、程度强烈的词语比比皆是,研究的核心即在此。

(二)经历程(10~30分钟)——跟进助学单

方向已定,之后就要翻山越岭抵达目标。教程、学程亦要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经历发现、求证、获得的全过程。在黄金时间段,经历越丰富,核心目标的达成度就越高。有的教师会将这个历程完全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这有很大风险。从笔者的研课经历看,经历程可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的方法,师生一起学或者教师引着学,然后学生自主学、合作学,积极稳妥,效果显著。

如教学《我的舞台》。先师生共学“娘胎”一段,请学生读读这个片段,找找觉得最为有趣幽默的词句,说说幽默的理由。学生围绕“登台唱戏、大闹天宫、亮开了嗓门”谈幽默,把认为最幽默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透过这些幽默的词句谈体会。随后教师小结师生共学的学法:先确定“娘胎”这个舞台,找到最幽默的词句,说出幽默的理由,谈谈自己的感受。接下来学生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助学单提供的要求是:(1)确定舞台;(2)找词句,说理由;(3)透过“幽默”谈体会。学生有了这样的教学支架,依架而攀登,有的放矢。

又如教《母鸡》一课,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学“讨厌母鸡”的三个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大师是如何通过“叫声、欺侮鸭子、下蛋”来写出自己讨厌母鸡的?找到感受特别深刻的词语,说说母鸡为什么让人讨厌。于是在“没完没了、狠狠地、发了狂、全世界”这些表示程度特别强烈的词语上做足文章。随后学生合作学习“不敢再讨厌”的相关语段,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从第5~8自然段中选择自然段研读,思考母鸡为鸡雏做了什么,再找出感受特别深刻、觉得作者描写特别精彩的词语,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提供的助学单如下。

?

学生有了这样的助学单,经历了举一反三、实实在在的习得过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颇有收获。

再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第一课时。从定向程时的“小真的确没有长头发”到聚焦想象长头发,迈入经历程,“体会神奇的想象”这一主话题已经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学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真的“长辫子能钓所有鱼”这一想象的奇妙有趣。学生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想象奇妙在哪里?有趣在哪里?教师相机勾画出想象路径“妹妹头—长辫子—钓鱼—钓鱼本领超级强大”。学生读好神奇的想象,习得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想象路径,然后再读出神奇。有了这样的学习路径,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得以落实。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经历程精化了教师的教,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在“举一”阶段,教师教的路径务必清晰,环节简单、意图明了,方便抽出教学模型,如此方能有效地“反三”。而学生合作学习的展开更需要考虑周全。首先是从“举一”中,提炼出学法,小组对于学法了然于心。为了有效合作,还需要分工,谁是组长,谁是助学单的记录员,谁是汇报员,事先要明确。而且更要商讨小组如何精彩展现合作成果,因为汇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给予汇报格式。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应用语文的方式,如朗读,辅以表演、展示图片等形式。经历程中,教师“举一”后,需要做的是巡视、关注小组的学习讨论,提提意见或建议,及时收集、采撷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汇报成果时,教师不再是一对一地问答,而是做一个倾听者,不强势干预,可以插话,但不能打断进程施教或罔顾当下而言他。待学生团队汇报完毕,教师要及时助力、点拨、穿针引线、帮助、奖励、提升。经历程要求教师“举一”时,先声夺人,有章可循,在学生汇报合作成果后,点石成金,层层推进。

(三)提升程(30~40分钟)——跟进拓学单

在历经了自主合作探究后,学生收获了探究的成果。如何巩固成果,提升成果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迈入提升程。提升程中,多见的是读写的结合、读读的联动。教师需要设计拓学单,或安排小练笔,或迁移阅读。

如《母鸡》的提升程板块:“在动物界,还有许多动物像课文中的母鸡那样,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了自己的子女付出一切。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写让你感受深刻的一个场景,用上表示程度特深的词语来表达母爱。”再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提升程板块:“肖复兴的又一篇作文发表了,他向叶圣陶爷爷报喜,走进院子,又见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同学们往下写。”再如《小真的长头发》的提升程板块:“现在我们都是小真了,张开我们的想象翅膀。想一想,妹妹头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呢?要是把强大的本领加进去,你们就跟小真一样会想象啦!同学们把最奇妙最有趣的想象写下来。”又如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引导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目,诸如《张大力》《泥人张》《苏七块》,并在拓学单上勾画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图。如此,将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表达方法加以迁移。学生不但懂得了学法,而且通过实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外兼得。这样的提升是扎实的,见效是鲜明的。在提升程板块,教师还要同时提出与核心目标密切相关的、针对表达质量或阅读质量的评价要求,全体学生在要求指引下进行表达、阅读,表达方法得到巩固,语文要素得到强化,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紧紧围绕核心目标,积极致力于定向程、经历程、提升程的展开,学生依着预学单、助学单、拓学单拾级而上,在迈向核心目标的路上一以贯之。笔者以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可以实践之,推广之。

猜你喜欢
爬山虎母鸡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母鸡
爬山虎
母鸡下蛋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找词语
母鸡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