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篇知识提升高中生英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

2019-06-12 01:4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题组文体语篇

一、引言

“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1]《英语课标(2017年版)》而写作能力则是“正确使用词汇和语句规则,恰当运用修辞和语篇技巧,通过语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来表达思想、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2]有研究表明,英语语篇知识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使作者从更高更广的角度考虑文章的布局,句、段落的过渡,确保文章逻辑关系清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3]如何通过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积累语篇知识,并运用语篇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教师进行实践、研究和反思。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4]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探讨、研究和改进写作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们课题组就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语篇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为期10周的教学行动研究,以期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路径。

二、行动研究

McNiff(1988)认为,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分析评价、反思等环节[5]。本课题的行动研究依据此框架开展。

1.发现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我们对2018年合肥市中考英语答卷的作文部分,进行了调阅和分析,发现学生语篇知识缺乏,语篇知识使用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语篇松散而缺乏逻辑性、文章框架不合理、结构不清晰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缺乏合理性等方面。

根据以上中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过去的英语写作教学经验,我们初步提出以下假设。

(1)初中英语教师少有依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研读语篇的能力,致使学生缺乏对常见语篇形式、文体结构和特定表达方式的把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2)学生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很少借助研读教材中的语篇和相关的写作范例来学习写作,导致他们不能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写作框架、写作内容、语篇连接和写作类型来进行写作。

为确认以上的研究假设,我们选取合肥一中2018年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语篇知识的情况和写作指导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随机向合肥一中高一年级40个班级中的10个班级分发了500份问卷材料,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94份。调查结果显示,23.79%的学生在写作中会考虑作文的体裁;32.26%的学生在写作中会关注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26.41%的学生在写作中会考虑作文的语篇格式;24.19%的学生在写作中会根据语篇类型规划语篇结构和语篇内容;学生最不擅长的文体写作从最不擅长的程度来看依次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如:信,便条等)。而在写作指导需求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78.03%的学生非常需要不同文体类型的英语写作练习和写作策略指导;67.33%的学生希望从阅读教材文本中学习语篇知识,并把语篇知识用于写作;76.61%的学生希望教师能教授一些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知识。

通过以上调查及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结论。高中生现阶段在写作中使用语篇知识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学习语篇知识的方法缺乏指导,导致语篇知识积累不足。②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语篇知识的意识不强、使用水平较低导致其写作能力较低。

2.提出对策

我们课题组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行动方案 (表1),认为教师应该依照教材的教学进度,依托(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模块1)教材中各单元的阅读语篇引导学生积累语篇知识;以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和“写作帮助”版块为抓手分阶段培养学生运用语篇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运用语篇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表1 高一上学期三个阶段运用语篇知识培养高中生英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行动计划

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与三种常用文体,个人非正式书信写作、故事写作和庆祝活动描写的文体知识。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上述三种文体结构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以单元中的“写作帮助”版块为依托,去分析阅读文本的框架结构,以学习和获取相关的语篇知识。“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7],而每个单元的“写作帮助”版块中的内容与研读语篇的要求在语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方面正好契合,这也为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和通过写作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写作,使用、巩固和内化语篇知识在具体情境和语篇中的使用。所采取的策略是师生共同讨论确定与单元话题相同或近似的话题,运用本单元的“写作帮助”版块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写作,并检测学生把语篇知识运用到写作中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第三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基于写作标准和规范使用语篇知识进行写作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评价能力。策略是参照《课标》中所提供的作文评价范例,并结合教材中“写作帮助”版块鼓励学生就写作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基于标准的评价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而客观评价又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8]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9]。

3.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18年9月的第2~4周);学习和了解有关个人非正式书信写作、故事写作和庆祝活动描写等三种常用文体的语篇知识,为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境下,出于不同的交际功能产生的不同体裁的语篇通常采用不同的结构。常用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不同文体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与写作目的。如“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10]。熟悉并把握常用语篇知识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书面表达和交流。因此,在研究的一开始,我们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了文体知识以及语篇知识是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

接着,课题组教师从教材中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中所提供的语篇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语篇的结构,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单元语篇知识列表中的内容(表2)。教师安排学习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写作帮助”中的语篇框架内容和communication workshop中所提供的语篇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有关语篇的知识,如文体、框架、语篇内容、语篇语言和语篇逻辑等,并在语篇中感知、学习和积累语篇知识。

表2 单元语篇知识列表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的第2~4周)运用语篇知识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为全面了解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情况,在第二阶段研究的一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不同文体和话题的写作测试,以初步了解学生对不同文体知识的使用情况。由于“不同文体的书面语篇都有自己的组织脉络和结构特点”[11],而且,“语篇的体裁与人们的交际目的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交际目的要求人们使用不同形式的体裁。”[12]因此,我们拟定了不同话题和文体的作文分三次测试学生。三篇作文的题目分别是“Write a letter to an American pen pal to introduce your school day”“Write a story of our national hero-Yang liwei”和“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wedding you've been to”。

在写作教学中,课题组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文体,与学生沟通讨论列出了与单元话题接近的作文题目,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写作练习需要。例如第一单元的写作题目有:“A day of a couch potato's/A dayofaworkaholic's/A dayofavolunteer's/A day of an accountant's from a large company/A day of a farmer's/My school day/My mom's work day/My dad's workday/My weekend等”要求学生参照表2单元语篇知识列表进行写作,与单元阅读语篇近似话题和相同文体的写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焦虑。表2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模仿使用结构、语篇模式、段落展开等语篇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模仿使用微观方面的语篇知识如遣词造句,包括衔接方式、句法、词汇等。

在学生选定写作题目之后,我们按照以下五个步骤组织学生开展了写作活动,即:(1)学生先从师生共同列出的话题中进行选择,再独立确定文体并选定相应的语篇结构。(2)选定相同话题的学生自动为一组,分组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讨论不同文本的内容及内容要点。(3)参照单元有关阅读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同伴讨论把内容要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4)学生独立写作,并关注使用时间顺序的表达以保证语篇意义和结构的连贯。(5)学生对自己已完成的写作就语篇知识使用情况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表3写作评价表)。

表3 语篇知识使用情况评价表 (把使用情况在对应栏中填姨)

在本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依照写作步骤,把语篇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每种文体和话题各写两篇作文。通过把语篇知识的使用贯穿于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中的应用和写作后的评价,并用独立写作、小组合作进行写作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确定等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自信,也为学生开展合作写作提供了平台。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第5周-11月第3周)运用语篇知识进行创新写作和写作评价

语篇知识是“受具体社会情境和处在社会情境中的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的[13],因此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学生结合个人所在的具体的学习、生活等社会情境来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本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话题和文体自由选择和拟定写作题目。例如,根据第二单元写“名人故事”这样的话题和文体,学生选择了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如政治、军事、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名人;接着学生根据表2中的内容提示,运用pad中装载的智慧课堂系统上网收集具体的有关某个名人的介绍,侧重名人以什么出名以及为什么能够出名的事实信息的收集,并对事实信息用两到三句话进行概括;学生再根据表2中其他结构、格式、衔接等方面的要求在独立完成语篇写作的基础上,进行同伴交换修改,修改的方式是同伴参考写作评价量表(表4)在pad上用插入“批注”的形式提出供同伴参考的写作修改建议;最后学生根据同伴的建议完成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并自行附上分数后提交给教师进行最后的评阅。每次作文批改完以后,课题组教师都挑选出部分优秀习作贴在班级的墙上供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和欣赏。

表4 写作评价量表

在第三阶段的研究结束前,课题组教师布置了与第二阶段测试三个完全相同的作文题目:①Write a letter to an American pen pal to introduce your school day②Write a story of our national hero-Yang liwei③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wedding you've been to

在课堂上分三次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测试,以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进步程度。为把测试结果和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行比较,课题组就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4.分析评价

在本次行动研究所开展的10周时间内,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语篇结构松散、缺乏逻辑和语义不连贯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行动研究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和协商,我们依托教材中的阅读语篇就语篇中的连接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语篇连贯和衔接方式的识别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课(A Couch Potato)这个语篇时,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找出作者所用的时间连接手段(time sequence)的词汇和短语,学生很快就发现作者是用了when.../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s/At nine thirty/Then at night等表达时间顺序的单词和短语,并认识到用时间连接的方式可以条理清楚地描述和介绍Brian Blakey一天的生活概况。接着,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学生对语篇知识的学习情况。访谈问题如下。

问题1:你认为运用单元语篇知识列表对你快速掌握语篇知识有用吗?

问题2:你认为语篇知识中(文体知识、语篇结构知识、内容知识和语篇语言知识)的哪两项知识最难学习和掌握?

问题3:你认为使用语篇对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什么帮助?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问题4:你喜欢在语篇中学习和了解语篇知识的应用吗?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提炼,我们有了如下发现。(1)学生运用单元语篇知识列表,能快速把握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但对特定文体的写作的语篇内容以及表达内容的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2)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运用语篇知识解构文本的方法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篇知识。(3)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他们喜欢基于语篇感知、学习和理解语篇知识这种方式。

在课题研究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课题组中的5位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高一年级的10个班级504个学生就三个不同的语篇分别进行了前后两次测试,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篇知识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测试结果比对情况见表5(写作测试结果对比表)。

课题组教师按照7个单项分别计分,共计100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阅。各部分得分率见表5:写作测试结果对比图。

表5:写作测试结果对比图(百分比指的是平均得分占该部分总分比,柱状图的顺序是写作题目一(第1次第2次)寅写作题目二(第1次第2次)寅写作题目三(第1次第2次))

根据上图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针对三种文体的语篇知识的使用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增强。语篇知识在写作中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获得语篇知识、提取语篇知识和运用语篇新知识的过程。

(2)在个人非正式信函、故事和描写事件三类文体中,学生擅长写的文体依次是故事、描写事件和书信。当写作任务与学生所学过的阅读语篇和范文在内容、结构、语篇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综合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质量的效果就越明显。

(3)在评价写作的七项内容中,学生得分最高的两个项目是“写作结构”和“语篇格式”。这表明有关语篇形式的知识通过教师教授和学生在写作中的不断实践,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并运用在写作中,使所写语篇的结构完整,分布合理。

(4)学生在第一篇作文中进步最大的两个项目是“写作要点”和“语篇格式”;在第二篇作文中进步最大的两个项目是“写作要点”和“语篇格式”;在第三篇作文中进步最大的两个项目是“写作要点”和“写作结构”。这表明,学生已基本具备选择恰当的内容、把内容分解成对应的写作要点用来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确保了写作语篇内容充实、丰满。这得益于在研究的三个阶段,教师都一直以不同的写作活动指导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选择和内容要点的分解。另外,语篇知识中的写作格式和写作结构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好的部分。

在第三阶段研究结束的时候,课题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运用语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情况。调查结果发现,75.3%的学生认为他们结合文体知识进行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85.4%的学生认为他们对故事类、书信类和事件描写类的语篇框架结构和格式的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50.8%的学生认为他们运用参照、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表达语义的词汇衔接手段来实现语篇衔接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56.7%的学生认为他们把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具体要点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2.5%的学生认为他们用恰当的词汇、句式、表达以及合适的语法知识来表达内容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90.6%的学生认为语篇知识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他们在阅读中深入研读语篇的能力,特别是对语篇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解读能力。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发现,与我们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对他们所进行的测试结果大体一致,但在语篇衔接和写作内容分解两个方面的结果有出入,测试结果反映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实际的使用水平比他们自己认为所拥有的水平要高很多。

5.反思

此次进行的写作教学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效明显。课题组全体教师加深了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一研究方法的体会和了解,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下是我们课题组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所进行的反思。

学生方面,①增强了语篇解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较系统地学习了三类文体语篇知识,而语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基于教材阅读文本和写作范本来学习语篇知识的教学活动客观上培养了学生深入解构阅读文本,探究文本中段落间的有机联系的能力。②提高了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基于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文本话题和文体的写作任务的设置,使写作任务的起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想象和施展写作才能的机会。③提高了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写作时能从更全面的角度谋篇布局,能根据文体特点和要求设计语篇的框架结构和确定写作内容。学会了使用句、段落的过渡来确保文章逻辑关系清晰、主题鲜明和中心突出。同时还学会了把从阅读文本和写作范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保证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多样性。

教师方面,①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实践了“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14]的目标理念。注意把语篇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融入了在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中,并注意把教材中不同版块的内容服务于写作教学中,改变了过去就课时教学任务准备课时教学内容的方法。并且能在写作教学中,根据学情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②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得到了加强。整个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教师从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入手,通过观察、访谈、测试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行动研究,并能针对问题提出和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交流写作教学体会,共同反思和商讨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实施和调整的过程中,课题组的研究氛围浓厚,坚定了大家继续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此次写作教学行动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写作逻辑和语言水平两个方面虽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题组准备把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作为下一个行动研究的起点。其次,本次行动研究的内容仅覆盖了北师大版高中教材中的必修1部分,文体写作只关注到三类常用文体,对其他类型的常用文体的写作没有涉及,这也将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准备研究的内容。

三、结语

学习和运用语篇知识开展写作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语篇中学习语篇知识,再把语篇知识运用在具体的写作任务中的能力,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篇知识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有条理,整个语篇更加连贯”[15]。本研究贯穿始终的基于写作框架和评价标准的写作训练和写作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了从语篇知识学习到运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写作和合作写作的学习方式,减轻了他们的写作焦虑,提高了写作效率。

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需根据学情和教材及课标的要求,制定高中三年整体的写作计划,并把计划分解到学年、学期和单元的写作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不同文体和写作要求语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活动,并设计把语篇知识运用在日常写作教学中的活动,以实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题组文体语篇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课题组成员
文体家阿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