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小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问题

2019-06-12 11:05吴粹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认知信息技术

吴粹炜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以信息技术代表的多媒体、移动互联网正高速推动的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教育。但由于中小学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接触信息技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对其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对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中小学学生在信息技术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在认知信息技术的正确引导,强化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工作,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信息技术认知管理平台。

关键词:中小学生 信息技术 认知

凡事都有双面性,利用新型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危害人类,一切取决于其对新兴事物的认知。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在推动中小学校的教育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错误,也导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当代中小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问题是我们目前信息化社会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1]

一、当代中小学学生在认知信息技术中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研究。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知目的,追求精神刺激

笔者做了100份中小学学生网络用途调查问卷,据笔者调查显示(如表1):中小学生上网用于查找学习资料的有12人,占12.24%;上网交了聊天的有23人,占23.47%;玩游戏娱乐消遣的有63人,占64.28%;通过上述一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仅仅是很小一部分,基本上相当大一部分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这也是社会上青少年普遍的问题,说明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存在偏误。笔者发现很多中小学生接触网络后基本上都是追求新鲜刺激,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精神依赖,把信息技术网络作为追求高压学业下的一种刺激工具与手段,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学业荒废,甚至有些人格异常。[2]

2.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处理能力,误入歧途

当今,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奇怪的信息层出不穷。由于网络是一个缤纷多彩的虚拟世界,加之网络监管难度大,网络出了一些可见的正面信息,其还存在着各种隐性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一些黄色、暴力、欺诈等丑恶信息是无法防范的。它给没有深入参与社会的中小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由于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很早就养成不良习惯,有些学生很想参加一些类似黑社会的活动。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3.认知倦怠,思维迟钝

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然而,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上很难完全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由于中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不够,以及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一旦染上“网瘾”,在最重要的人生发育时期脱离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指导,就会导致中小学生在事物逻辑认知上缺失,阻碍中小学生正向思维发展,思维迟钝,停留于虚拟世界的认知,以致于不重视人和周围的事情;缺乏责任感,对班级工作和家庭事务缺乏积极态度。

二、解决中小学学生在认知信息技术中的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中小学学生认知信息技术的正确引导

在信息技术的用途上,认知正确的中小学生可以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就会使中小学生失迷方向,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用途教育,开设信息技术用法及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知道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如何结合起来,如何处理网络休闲与日常学习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本质认识,加强学生对此道德、文化、伦理的学习,使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中出现的好与坏、对与错、正与反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有能力有思想评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及能量,做到自律严己。

此外,中小学应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以及学校的校园环境,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的信息技术认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认知问题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能在信息技术认知上取得最佳成绩,而且能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侵蚀和不良网络生活。

2.强化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工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冲击,在带来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甚至颓废、丑恶的沉淀。今天,法制文明社会环境的建设,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认知的伦理道德和相關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学校 领导重 视和支 持的关 键

学校德育部门应设计信息伦理与法律学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性。加强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界定的信息素养。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某一信息资源的优劣势,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可以利用与信息技 术相关 的法律 和道德 规范来 规范学 生的行为。依靠学生的内在力量,我们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信息技术认知中的各种问题。

4.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信息技术认知管理平台

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认知的充分发展和有效遏制其问题的产生蔓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依靠社会、教育、家庭各方齐抓共管,方能凑效。

要在原有家庭、学校的个人管理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联合管理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其他有关政府部门、有关社区单位、学校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意识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应运用行政法、道德等手段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完善相 关信息 发布、 传播法 律制度 和道德 规范, 构建法 律、道德、人文、环境的“防火墙”。抵制低 俗的不 良信息 和不健康的信息生活,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信息社会,让学生在优秀人格的信息海洋中健康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彭作平.对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认识[J].新课程(中),2017(11):103-103.

[2]刘建,徐妍.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0):61-63.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认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