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第一二胡狂想曲》创作基础分析

2019-06-14 09:02靳薇弘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靳薇弘

摘要:《第一二胡狂想曲》是作曲家王建民教授于80年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此曲的创作结合了西方“狂想曲”和中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歌体裁,其出现开创了二胡创作的新领域,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处理等,探究《第一二胡狂想曲》对于现代二胡艺术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第一二胡狂想曲》   创作背景分析   结构与处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11-03

《第一二胡狂想曲》(以下简称《一狂》)为王建民先生创作的首部狂想曲,该曲推出之初,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品获文化部、广电部和中国音协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作品(器乐独奏、重奏)比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2年文化部首届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二胡专业曲等,直至今日仍旧出现在各专业的艺术表演与教学之中。为何当时能够诞生《一狂》这样优秀的作品,且多年以来一直广受关注?

一、乐曲《第一二胡狂想曲》创作背景分析

(一)客观因素

1.历史背景

笔者分析了当时时代背景得知,20世纪80年代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此前毛泽东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道路,在一定程度确定了文艺服务于政治的命运,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但后来随着十年文革的到来,中国的文艺处于停滞发展阶段。

2.政治背景

在文革结束后,国家开始拨乱反正,纠正文革时期的错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断。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及《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此后,艺术不再依附于政治,也是由于这次讨论中,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大大解放,作曲家们也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意愿,因此写作的作品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服务于政治。

3.经济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也在慢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开始慢慢的关注精神生活,音乐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的发展。

4.文化背景

国家召开座谈会,总结建国后30年艺术工作的得失,文艺工作者结合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接受外来文化。除此之外,国家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引进西方学科体系,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很多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比赛。

(二)主观因素

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作曲技术传入中国,一群国内作曲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改革创新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巧,以谭盾、叶小刚为主的代表,在高校作曲系内建立了学习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新浪潮”。他们留学国外,学习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回国后,他们在各大学术论坛、期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创作与留学期间的学习心得,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1988年,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四毕业生邓建栋,委托当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为他创作一首有特点的二胡作品来作为他毕业音乐会演奏曲目。那时王建民先生刚从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回来不久,加之其多年前曾在无锡艺校系统学习器乐演奏,在这期间他的角色从学员到演奏者到创作者再到教师,经历了文革与改革开放的历练,此外受“新潮派”的影响,经过半年时间的思考与创作,乐曲《第一二胡狂想曲》应运而生。

二、《第一二胡狂想曲》结构与处理分析

该作品虽然是一首无标题音乐,但是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结合云贵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的同时运用西方“狂想曲”(为多段体)这一体裁形式,使其两中元素迸发出独特的火花,乐曲的整体结构是带省略性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如上图所示,从g段开始,一直到乐曲结尾为非典型的回旋曲式,其主题一直在不断的变异。该乐曲的素材使用的是云贵地区民歌,听到其中旋律就会想到傣族孔雀舞、苗族飞歌、白族的舞曲等,给听众展现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美丽的风景以及当地边寨朴实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那方水土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作者在节奏创作方面不仅运用了变拍子,还运用了复合拍子,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六拍子、七拍子的交替,这些节奏的变化都表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曲的创作中,作者只是将民歌元素融入创作当中却并未引用任何的民间曲调,作者的这种创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创作模式,但又很好的发扬了二胡旋律性强的优势。

(一)宁静朦胧的引子

在清晨寂静的原始森林里,万物复苏,此时在伴奏的一组音块之后,二胡在高把的泛音“A”中开始了,接着,二胡在超高音域演奏了一串连续且自由的装饰音,好似成群的鳥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而在引子的结尾一长段和弦,则让人感觉置身林间小溪,溪水潺潺曲折蜿蜒……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引子部分描述的是宁静深邃的原始森林,所以演奏者在拉奏此段须注意气息的运用。由于二胡的构造使得二胡的音量随着把位的增高而逐渐衰减,所以,尤其是在演奏高音域的地方时很容易出现噪音,这就要求在平时练习过程中须多多注意右手持弓状态,只有右手保持轻松良好的持弓状态才能演奏出轻盈,灵动、清晰的音色。

(二)多姿多彩的主题

第一段Andante(行板),二胡在低音6/8拍伴奏织体的伴奏下,徐徐地奏出了优美的主题,此段演奏需要注意运弓顺畅,减少换弓痕迹,左手揉弦的处理轻柔,在恰当的位置可使用迟到揉弦。

在随后进入欢快活泼的piu mosso(稍快的),此段乐曲主要以3/8拍和4/8拍交替进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云南竹竿舞欢乐的气氛之中,所以这要求在练习时要演奏的跳跃轻快,且注意对于泛音音位的准确把握。

在结束跳跃轻快的云南竹竿舞之后,乐曲接着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唯美的音乐世界。乐曲进入了Adagio(缓慢的)另一主题,这段主题与上段风格完全不同,这段描写的主要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皎洁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接着后面的一段泛音空灵而又活泼,引人入胜。因此,在练习中要注意对于泛音音准的把握,并注意左手的处理要轻柔,右手拉弓要略重于平时,演奏要流畅,情绪饱满而有起伏感。

在上一段主题结束后,随后的一段Moderato(中板)以及钢琴演奏Allegretto(小快板)在乐曲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段乐曲在演奏时可以做一个慢起渐快的处理,但在演奏时要避免拖沓,在乐曲的散板部分要注意速度的变化以及力度处理,做到收放自如。由此引出一段“自由地”则形象地描写了男女对答的场面。

之后就到了全曲的一段具有舞蹈性乐段Allegro con brio(有活力的快板)处,描绘了一群男子手持狩猎武器,身穿兽皮和姑娘们围在篝火旁舞蹈。这需要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运弓饱满有力,但在快弓处又要注意轻盈活泼,在处理切分音时注意将重音放在第二个音。在乐曲的第二部分主题明显宽广,这需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弓要饱满,且注意乐段对比。第三部分则运用了不同调性演奏的主题材料,其中还运用了新的定弦bA调(#4 #1)。第四部分则运用了琴弓敲击琴筒和拨弦来模仿竹竿舞中竹竿敲击的旋律。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演奏的节奏时值要准确,特别是第六部分拍子的频繁变化,由之前的4/4转6/8转5/8转4/8转3/8再转2/8的复杂变化,就要求在演奏过程中注意节奏及重音的变化。随着节奏的不断变化,音乐效果也是越来越紧张热烈,将乐段推向高潮。

(三)扣人心弦的结尾

最后,随之进入全曲的再现乐段,但这段再现部分并没有在二胡的演奏中出现,而是交给了伴奏声部。此段二胡的旋律线十分宽广和伴奏相互配合,给人带来一种听觉的震撼,当这种震撼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二胡开始呈现出华彩部分,其由三音列琶音使得旋律线条连绵起伏,最后结束在三个拨弦上。在练习本段时,要求练习者准确演奏变化音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节拍器由慢练开始一步一步练习,注意乐曲的力度处理。

三、《第一二胡狂想曲》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

(一)拓宽二胡的表现力

《一狂》诞生前,中国的作品多以标题性音乐为主,而二胡的作品也多是以反映百姓生活的中小型作品,所以此类乐曲在二胡技巧和技法的运用上相对保守,并没有太大创新。然而,此段时期还是有很多受人喜爱的作品,如:朱昌耀的《江南春色》、陈耀星的《陕北抒怀》等,而《一狂》的出现,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使用无标题音乐来构思全曲,在乐曲中大量运用现代二胡演奏技巧。至此,二胡不仅可以够演奏传统乐曲,还能演奏带有现代色彩的新型创作曲目。

(二)为现代二胡曲的创作开辟新道路

二胡演奏艺术自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创作了第一首二胡独奏曲开始,已经走过近百年历史,其中出现了许多里程碑式的人物,如:刘天华、刘文金、王建民等。作为新一代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狂想曲系列大胆运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和传统的民歌素材相结合,无疑是对于传统作曲技法的突破。在他的狂想曲作品中既没有局限于传統作曲技法的条条框框,也没有一味追求西方作曲技巧,而是开辟了一条现代二胡曲创作新道路。

王建民二胡系列狂想曲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二胡艺术的发展,因此笔者意识到,无论何种艺术,想要受到大众的接受,必须要不断创新,才会使得二胡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出现多元化发展,同一时期的优秀现代二胡作品如王建民《天山风情》、关乃忠的《第一二胡协奏曲》等极大的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后会出现更多类似于《一狂》这样的作品,而我国民乐事业也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孙凰.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汝艺.论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意义[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吴晓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艺术生产理论评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邓建栋.偏离与回归的完美统一——谈《第一二胡狂想曲》及其演奏[J].人民音乐,2003,(02).

[5]刘长福.刘长福讲二胡曲(五)《第一二胡狂想曲》的演奏要领[J].乐器,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