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合唱作品《喜鹊登枝》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2019-06-14 09:02杨琪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音乐分析

杨琪

摘要:混声合唱《喜鹊登枝》是一首近年来广西新改编创作的传唱度极高的优秀合唱作品,也是在民歌基础上进行合唱编创具有非常意义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喜鹊登枝》为例,作者结合曾经对作品排练、比赛的经验,主要从作品的作品结构、音乐主题、调式调性、风格把握等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合唱   《喜鹊登枝》   音乐分析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16-02

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的社会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合唱发展势头迅猛,以民歌改编创作的优秀合唱作品也层出不穷,民族合唱作品也成为了推广和传承优秀民歌的一种被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喜鹊登枝》这首混声合唱于2016年发表于音乐核心期刊《音乐创作》第八期。

一、音乐分析

原曲《喜鹊登枝》是一首分为“相会”“迎亲”两个音乐主题的二段体歌谣。作品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讲述了瑶族姑娘“金蚕娘”和壮族小伙子“百果王”浪漫的爱情故事。整部作品分为“相会、迎亲、喜宴、洞房”四个音乐主题,乐结构为再现三部曲式,其中“相会”与“迎亲”主题为呈示部,“喜宴”为中部、“洞房”为再现部。

呈示部的“相会”音乐主题(3-15小节)用复调手法来表现女主人公金蚕娘细腻而羞涩的情感,旋律非常优美。作曲家在根据原曲改编时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画面中金蚕娘首先发声,带着忐忑、急切而又羞涩的心情划上了船去和百果王相会,随后百果王出镜,呈示部的“相会”主题采用复调的技法。后半句(16-22小节)男女声部以相同节拍、不同节奏同时演唱表达“金蚕娘”和 “百果王”各自的内心独白,这时候就出现了神奇的两个空间相叠加的画面,使整个故事的剧情浪漫而又紧凑。

呈示部的“迎亲”(25-32小节)音乐每分钟130拍速度比前面“相会”主题每分钟63-66拍的速度快了很多,充分表现了迎亲队伍喜悦欢快迎亲的场面,旋律构成以分解的1-3-5主三和弦为主。音乐进入A大调以后,为了营造青年男女们之间相互嬉戏打闹的场面,织体结构变为男女对答的方式,在女中声部的衬词“哩呀”以强烈的节奏感活跃了音乐形象,又为中部的“方言说唱”埋下了“伏笔”。

中部“喜宴”的音乐(33-41小节)主要描写了四方乡邻身着盛装從四面八方赶来,在喜宴上唱起幸福山歌热闹欢腾的场面。为了营造“喜宴”的这种热烈氛围,作曲家加入了瑶族方言“哩呀,啦哩咧”的“方言说唱”,并以男女对答的方式展开,并伴随击掌、跺脚等肢体动作配以节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作曲技法中的“音块、点描”的手法也在旋律中有所体现。

中部的下半部分除了热闹欢快的说唱,62-67六个小节的八个声部交替上行的音阶成为继无调性说唱后的另一个“高潮”。这六个小节就将歌词“喜鹊登枝唱春光啰”中的八个字按照自然音阶顺序由男低声部至女高声部分配给8个声部交替唱出,最后八个声部以渐强的力度将音乐的高潮在最后的衬词“哎”字上实现了情绪的爆发。演唱到这里时,合唱队员按照声部演唱的顺序依次做出设计的动作表演,制造出震撼声响效果的同时又增强了舞台感染力。

再现部“洞房”的音乐(82-89小节)领唱与合唱四个声部织体按照节奏的疏密特点分为三层:以领唱二分音符节奏为主的旋律作为第一层;合唱女声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旋律为第二层;合唱男声八分音符节奏的旋律为第三层。乐句末(88-89小节)合唱男声和女声两个声部间在织体上还进行了互换。这种以领唱、合唱团在相同节拍、不同节奏的同时进行,成功地将戏剧中经常出现的“紧打慢唱”的表现形式运用在了合唱作品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尾声(90-98小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但很好地表现了再现部“洞房”后宾客们纷纷离去,喧闹渐渐消散,男女主人公幸福地依偎在一起,看着月光静静洒在窗台,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二、演唱分析

呈示部的“相会”主题(3-15小节)旋律采用同名大小调的调性对比手法,所以要特别注意合唱女声演唱时(3-9小节)和男声演唱时(10-15小节)的音准问题,加上女高声部和男高声部都出现了#F的变化音。由于只有八分音符半拍的时值,所以在音准和节奏、节拍的准确性把握时要求要特别高;女中和男中声部除了注意音准的问题,也要注意演唱力度的把握,既要与高声部形成和声上的配合,但又不能在力度上喧宾夺主。“相会”主题男声进入的时候速度稍稍偏快,用速度的变化来带动旋律的流动感,表现出“百果王”急切见到心上人的心情。

“相会”主题(16-22小节)“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中,女声演唱表现的是“金蚕娘”的内心活动,男声演唱表现的是“百果王”的内心独白,是音乐以不同节奏、不同歌词、同时进行中带着不同情绪的一种音乐表现。这一乐句的演唱特别要注意男女声部节奏上的差异带来演唱难度,节奏的相互交替要准确,歌词的表达上既不能是自说自话,也不能相互混杂不清,所以这一乐句在演唱力度的把握上也要非常的注意。在乐句结束时的“拉咧罗”前男女高声部的换气必须要统一,才能在最后达到速度、力度和情绪上的统一,为进入“迎亲”主题做好准备。

经过两小节的间奏后进入呈示部的“迎亲”主题音乐,速度较快。这一段的演唱除了强调四个声部的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之外,由于节奏稠密、歌词多,歌词演唱时的清晰表达也非要重要。这一段速度上必须由慢到快来训练,不能直接按原速来演唱。音准方面需要注意27和31小节中歌词“金蚕娘”的“金”字所在的两个音符之间的音准。“迎亲”主题的第二部分(33-41小节)演唱时,要注意女高、女中和男高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和节奏上衬词演唱的清晰性。

中部“喜宴”的“方言说唱”部分(42-60小节)要将节拍、节奏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训练初期以分声部慢练为主,要注意咬字发音的准确性,避免不同地区个别同学在方言使用上带来的咬字发音问题。由于是“说唱”,没有统一的音高标准,但是要有相对统一的声调标准。声调过高容易造成男声的音色丢失,声嘶力竭给人以缺少美感;“说唱”声调过低容易造成整体音色偏暗,缺乏色彩,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喜宴”上热闹喜庆的喧闹场面。“说唱”部分力度的变化非常丰富,不同声部之间通过节奏变化来体现力度变化,在“说唱”结束部分力度渐强推向高潮时要注意力度空间的把握,不能出现“嘶吼”。钢琴伴奏部分也要随着“说唱”力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完整的统一。

尾声部分(96-98小节)的演唱要注重声部交替之间力度的把握,另外要注意变化音的音准问题。为了保证音准,四个声部在长音演唱时采用“直声”唱法,不能加入独唱惯用的泛音。男声的跳音演唱得要富有弹性,而且要有朦胧感,不能生硬,这样会破坏静谧的画面感。在96-98声部长音交替出现的时候,为了保证声音的连续性,四個声部要注意运用“循环呼吸”。声部之间在力度、音色的控制上达到统一才能完美地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

三、结语

通过分析,混声合唱《喜鹊登枝》的成功离不开作曲家在编创上的精心构思。广西虽然有“歌海”的美誉,但是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歌、民谣由于受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不能够为更多的人了解和传唱。混声合唱《喜鹊登枝》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以合唱形式改编的手段对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歌、民谣进行再创作还有着深厚的土壤和空间,这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少数民族民族音乐一个新的思路和起点。

参考文献:

[1]徐敬珉.少数民族特色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改革述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8,(07).

[2]刘雯,刘煜.少数民族传统合唱与中国民族合唱理论构建——以岩洞镇侗族大歌公母合唱理论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12).

[3]李君.合唱艺术民族化的回顾与启示——以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发展状况为例[J].人民音乐,2011,(03).

[4]华山,张勤.广西少数民族合唱创作与实践研究[J].大众科技,2014,(10).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音乐分析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