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迪

2019-06-15 10:20马也名
商情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验教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也名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产能过剩、企业成本过高、债务率过高、房地产库存较大等结构性问题。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用改革办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主张供给管理,供给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实践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供给学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验教训

一、供给学派概述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胀”现象伴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而产生,凯恩斯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失灵。这时,兴起了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供给学派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的供给方面,其观点认为生产的增长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在供给学派的理论引导下,美国成功地走出了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造成的“滞胀”危机。供给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执政的里根政府产生深刻影响。

(一)供给学派的产生背景

二战至里根政府上台前,美国历届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推行国家调节,人为地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克服有效需求不足,把宏观经济调节的重点放在需求管理方面。凯恩斯主义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对战后25年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这种片面强调需求管理,忽视供给管理的做法,最终导致美国经济供需失衡,经济出现了严重滞胀,凯恩斯主义面对滞胀问题,既不能解释成因,更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供给学派在此背景下诞生。

(二)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萨伊定律

萨依定律(英语:Says 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英语:Says Law of Market),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摘自《百度百科》词条。]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它的逻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要想换回自己需要的产品,就要使自己生产的产品满足别人的需求。只要市场上有供给,就自动存在一种相应的需求。所以,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刺激会破坏市场自动出清机制,加剧结构问题。

(三)供给学派的理论支柱——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表明:一般情况下,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摘自《百度百科》词条。]供给学派以拉弗曲线作为减税主张的理论依据,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中的税率都普遍高,必须降低边际税率。减税可以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刺激企业多投资,增加有效供给,进而可以增加就业量,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降低税率可能会导致政府税收增加,为保证减税效果,供给学派在货币政策上则主张稳定币值,极力反对通货膨胀。

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和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分别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和第十二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及相关方案。

(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1)供需关系。自2003年起,我国央企的生产力变革放缓,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在整个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的下降中占70%-80%。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且,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2)产业结构。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在动力结构中,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但是,“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并非經济增长的原因;分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为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作报告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三、供给学派给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

(一)激发市场活力,降低成本促进有效供给

供给学派认为,个人和企业是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这些经济的基本单位会根据外界的各种刺激来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其中,减税是刺激生产的最重要的方法。供给学派通过减税等措施激发企业的活力,这一方法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借鉴。

目前,我国企业税负总体偏高。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需求持续收缩,加上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工业企业已经持续一年多出现了盈利负增长。因此,在需求整体不佳的背景下,未来唯有依靠降低企业成本来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

(二)相信市场力量,以价格机制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要想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关键是要依靠市场,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让不能反映市场需求的过剩产能及时出清,使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供给不断出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往往会造成资源配置不足,无效供给增多,产生经济结构的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

(三)提升人力资本,以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供给学派重视提升人力资本,重视科技创新对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创造性供给的作用。首先,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我国人力资本数量较多,但整体人才水平偏低,未来要使我国从人才大国成为人才强国。从国内来看,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从国际来看,要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在发达国家限制对我国出口高科技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谈判,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巨额外汇储备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大量引进海外人才。最终通过积聚人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技术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引起供给能力的大幅提升。例如,苹果手机的出现就很快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产生了对智能手机的大量需求,使我国国产手机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规范政府行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为,改正以前过多依靠政府行政力量配置资源所带来的要素配置问题。事实上,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都是各级政府比较关注的一些领域,反过来,轻纺、家电、轻工等各级政府不太重视的产业,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这说明产能过剩跟政府不恰当的干预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规范政府行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可预期的环境。

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供给学派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虽然,供给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实践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完全等同于供给学派。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但政府的只能也不能忽视,政府要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業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不能只注重供给,在需求结构上,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猜你喜欢
经验教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浅谈文物建筑环境的保护
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崭新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