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装箱方式对复烤片烟自然醇化的影响

2019-06-15 03:50郑红艳武凯熊开胜邹泉谭国治冯振宇易斌赵云川周嘉瑜

郑红艳 武凯 熊开胜 邹泉 谭国治 冯振宇 易斌 赵云川 周嘉瑜

摘要:研究了箱内水平4层和箱内坚直4格的包装方式对玉溪K326品种CO3S等级的复烤片烟自然醇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包装方式相比,这两种包装方式下的烟叶颜色转深快、油润性好、陈烟香气显露早,略带青杂气;醇化过程中化学反应较剧烈;感官评吸质量约提前4个月达到峰值.综合来看,采用箱内分层分格的包装方式可以加速烟叶的醇化反应,大幅度地缩短烟叶的醇化周期.

中图分类号:TS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1553.2019.06.006

文章编号:2096-1553(2019)06-0040-08

关键词:复烤片烟;自然醇化;水平分层;竖直分格

Abstract: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cking methods,including divided into four blocks horizontally and four blocks vertically inside the box,on natural alcoholization of Yuxi K326 CO3S flue-cured tobacco lam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ample,the color of those turned faster,the oiliness of those was better,the aroma appeared earlier,with a small amount of gas; the alcoholization process had stronger chemical reaction; the peak of sensory quality was 4 months in advance. In summary,the packing method in the box could accelerate the alcoholization reaction of the tobacco leaves and greatly shorten the alcoholization cycle of the tobacco leaves.

0 引言

目前,關于烤烟片烟醇化[1-6]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不改变箱内烟叶状态,再辅以其他外在措施,以影响烟叶的醇化质量和醇化周期.例如,采用生物酶处理醇化烟叶,可使香味物质总量增加,感官评吸质量明显提高,醇化时间缩短[7];烟叶经过适宜剂量的辐照后,感官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能有效促进醇化进程[8];密封降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烟叶在醇化过程中的酶促棕化反应,烟叶转深程度有所下降[9],且能够很好地防治烟叶的虫蛀和霉变;15 ℃低温仓储方式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较好的烟叶仓储条件[10].另外,包装材料对片烟醇化过程中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吸味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且牛皮纸包装比塑料袋包装更有利于外观质量的改善[11].目前,关于改变箱内片烟堆积状态和方式对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考察不同装箱方式下复烤片烟的醇化质量,以明确最佳的储藏醇化方式,为改善烟叶品质、缩短醇化周期、降低醇化成本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2014年玉溪K326品种CO3S等级的复烤片烟(由于本实验实验过程较复杂、周期较长,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指导意义,选择质量较为稳定且使用量较大的K326品种CO3S烟叶模块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 标准纸箱(外箱尺寸1115 mm×690 mm×725 mm).

预压打包设备,昆明风动新技术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产;UT12烘箱,德国HERAUS公司产;CH888恒温恒湿箱,澳大利亚Thermoline公司产;HP6890型气相色谱/HP5973质谱联用仪,6890N/5975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产;R-215旋转蒸发仪,瑞士步琪公司产;ABS2IM-S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产;旋风式样品磨,瑞典FOSS公司产.

1.2 实验环境条件

玉溪卷烟厂元江库区,库内环境年平均温度26.27 ℃,年平均烟包温度27.26 ℃,年平均相对湿度55.67%;6~10月份库内环境平均温度30.72 ℃,平均烟包温度31.72 ℃,平均相对湿度58.00%.

二、21世纪金融化世界遭遇的三大精神困境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全面进入信用货币时代,21世纪金融化世界已经到来。这是一个“金融的范式及价值原则对生活世界的侵蚀”[6]过程,也是一个没有锚定、没有定在、没有限制的全球金融资产膨胀过程。全球流动性资产以数倍于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1971年全球外汇储备仅为480亿美元,目前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增长近300倍![7]信用财富如此迅速地膨胀,看似能够迎合人类财富无限增长幻象、带来人类整体性的幸福感,但是人们并没有感受到人类主观幸福感的同步提升,因为“仅有和平繁荣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满意;现实必须符合预期才能让我们满足,但坏消息是,随着客观条件改善,预期也会不断膨胀”[8]。现代社会的主要追求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富足与繁荣,然而目前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外在客观条件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全球贫富差距拉大;二是全球公共债务急剧膨胀;三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今天人们幸福生活的实现仍遭遇三大精神困境:其一,物欲的膨胀与精神的贫困;其二,工具的智能化与精神的幻化;其三,财富的符号化与精神的“新蒙昧”。

1.物欲的膨胀与精神的贫困

“牟利的生活是一种约束的生活。而且,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在寻求的善。因为,它只是获得某种其他事物的有用的手段。”[2]13古希腊哲人的这一智慧为我们对现代社会之“基督性”的反思提供了参考和启示。这一“基督性”实则是世俗加意志的新时代宗教之属性,即世俗以资本为轴心,资本的力量不断放大、不断膨胀、不断地驱动自己的欲望。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深刻展现出这种新“基督性”的弊端,表明了毫无约束的纯粹意志主义的金融自由化思想仍然在全球盛行。黑格尔曾指出:“人的目光过于执著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须花费同样大的力气来使它高举于尘世之上。人的精神已显示出它的极端贫乏。”[9]马克思曾经深刻批判的“商品拜物教”,在金融化时代已经蜕变为“幻化财富拜物教”。信用货币时代的财富,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仅仅是各国央行发行的货币,更多的则是国家、企业与个人用各种信用创造出的数字符号,用金融的叙事能力通过构思、想象、幻化而形成的信用财富。从个体自利的经济理性到群体追逐的金融理性的极致化,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被“金融内化”:个人深陷于“读秒抉择”的财富幻境,企业步入金融叙事化的市值博弈,国家被金融市场的“牛熊”绑架,社会充斥着金融报价的迷幻;个人惟金融资产性收入,企业惟市值和股票溢价,社会惟金融资产规模是瞻。“金融内化”的单向度追求拷问着人类精神的自由度伸张。这种单向度的幻化物欲追求,已经脱离了数千年来人类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整体主义精神的本真思考。今天,我们呼唤着人类将价值坐标从单一的欲望坐标调整回归到整体主义精神的多向坐标上来,扬弃物化,超越金融化,复归到人类多向度的最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整体主义精神上来。

2.工具智能化與精神的幻化

21世纪金融化的生活世界是一个高度经济理性、高度世俗化、高度价值通约的世界[6],金融资本替代了产业资本,资本金融替代了货币金融,由资本金融驱动的人工智能代替了诸多传统劳动。西方经济学将人性自私假说与效用最大化推向极致,用金融叙事中心化所带来的财富幻象,激活了人类意志,彰显了人类主观能动性。正是通过对象化的劳动,尤其是工具理性化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激活了人的意志的自由度,谋求告别物质决定一切即人对物的过度依赖的物化时代。但是文明的进步恰恰在于,主观意志主义的彰显并不能被否定,并不能彻底消解物的存在。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人类拥有了智能化的便捷工具,若真正扬弃了物化,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境遇,智能化时代潜在的风险正是纯粹的金融意志主义:完全抛弃实体、抛弃物质、抛弃定在,既抛弃了本体论也脱离了实在论,用精神消解物质,用精神排除物质,用精神彻底摧毁物质,把整个世界仅仅理解为精神的幻化。人类若再一次落入精神与物质对立的思辨游戏中,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悲哀。反对纯粹意志主义不是简单地回归朴素唯物主义,而是尊重人的意识能动性,扬弃物化,既不忽视意识的能动性,又不把物的本源完全消解掉,从而最终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财富的符号化与精神的“新蒙昧”

过去实物奢侈品的财富变为金融化时代金融资产的一串串数字的符号化象征。精神的无限性变成十分狭隘的有限性;精神的思辨知性被退化为单纯工具主义的感性;精神的丰富性被衰减为单纯的物欲性。[6]这就是金融化世界的精神“新蒙昧”特征。符号化的财富看似架通了物化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岂不知它恰恰走向了反面:符号化的财富追求导致质量让位于流量,知觉让位于幻觉,意义让位于虚幻,严肃让位于游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明确指出:“自从人类文明破晓而出,人类的技术进步与社会行为之间便始终存在着矛盾。……人类作恶的物质力量与对付这种力量的精神领域之间的道德鸿沟,像神话中常开着的地狱之门那样不断地扩大着裂痕。”[10]592而弥补这个物化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裂痕只能寄希望于人的精神潜能:“因为人类精神潜能的提高,是目前生物圈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可以想到的能确保生物圈的变数,它有可能使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物圈免遭现在已具备自我毁灭能力的贪欲所摧毁。”[10]576幸运的是,人类是能够进行自我反思的,是崇尚整体主义精神、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与互助精神的智慧生灵。金融化的生成路径伴随着人类本性的释放和反思,伴随着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伴随着人类被符号奴役与精神自由本真的冲突。只有深入研究金融化的经济哲学基础及其发展路径,只有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能认识金融叙事中心化给人类经济社会造成的金融危机,才能扬弃不受约束的金融自由化世界所带来的全社会危机,才能消解幻化回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平正义价值观,从而达到人的自由、企业的创新、国家的正义和社会的共享。

三、金融化世界的“精神自决”与“爱智”向度

提出21世纪金融化世界实现美好生活的三大精神困境,并非简单地主张脱离物质文化追求、放弃金融衍生的开放式发展,而是想引发社会各界进行更为深刻的形而上的精神向度反思和追问并落实到金融体系建构的实践上;在吸收金融化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整体主义精神自决,通过制度对资本金融逻辑进行有效疏导,来实现金融本质与精神境界互动式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之后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和近来法国“黄马甲”运动等一系列事件,正如马克思明确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1]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解决的根本性矛盾日益激化,物质极度发达的西方发展模式并不能实现人民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对于人类能否实现幸福生活,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观点是悲观的。他认为,人类欲望无穷尽,而幸福快乐的感觉很短暂,人类需要不停地满足和不断地改变目标,所以只有两种解决办法:其一,“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该做的并非加速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脚步”[12]37;其二,就是控制人的生化系统,“再造智人,让人可以享受永恒的愉悦”[12]38。难道幸福生活真的如此吗?亚里士多德认为,“尽管幸福也需要外在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认为幸福需要很多或者大量的东西。因为自足与实践不存在于最为丰富的外在的善和过度之中”[2]310。这段话深刻阐明了幸福与外在东西之间存在三种关系:一是幸福需要外在的东西;二是外在的东西需要适度;三是幸福是自足的。这就需要人类做出自我改变,实现自我超越,否则“无论未来达到什么成就,可能我们还是会像当初一样,永远不会真正满足”[12]3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身的德性。以德为本的基本要义是,人不能成为外在东西(物)或天命(神)的奴隶,必须保持和不断提升自我觉醒、自我净化、自我决战的德性,从而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避免成为物役的奴隶。“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1980年代,张立文教授提出了“和合学思想”[13]2,提出要对“爱智”的精神与思想进行挖掘,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的“爱”与“智”的二元分裂进行批判,意在重塑人类的精神家园。他指出,和合哲学体系首先要为“爱智”正名,还形而上道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超越身世,借鉴当代西方“不在场”的形而上学思路,向世人提供和合人文精神及其生命智慧不在以理杀人犯罪现场的确凿证据和有力辩护,护理被伤害的和合世界根基,促使生命智慧,“枯杨生稊”,移植生根,嫁接开花,达成对“中西之争”的和合超越,了断民族精神的颠沛劫难和无根飘零。[13]15这段论述包含三层含义:其一,“爱智”精神需要正名,“爱”与“智”具有内在统一性;其二,只有揭示了理性对真正生命智慧之偏离,才能护卫和合世界人文精神的根基;其三,只有回归“爱智”的本源才能达成“中西之争”的“和合超越”和解决中国传统哲学“象”与“理”分离后的困惑。可以看出,和合精神所崇尚的逻辑本源正是对“象理浑然未分的激情之中”的强调,这样就可以用和合人文精神来解决“古典‘象理之辨的无根化飘零,在西方表现为‘爱与‘智的生死离别,在中国表现为‘象理合一的忘情灭欲”[13]16,从而达到“和合生生”之道體,进而“使‘爱‘智团圆,为‘象‘理补情,使人文精神通体和合,生机勃勃”[13]16。对于和合精神的深度诠释,应该是还原真实世界之激情与理智的一体性,明示真实世界既非毫无激情的冷冰冰的理智实在,亦非无根的单纯虚无,人类只有对现实世界的矛盾进行深度反思和重新建构,才能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冲突和精神危机。21世纪金融化世界带来了金融虚拟化与产业实体化的“孰主孰次”之争,导致了欲望实现与幸福实存的背离、金融幻化与幸福自足的偏离。这就需要我们对和合哲学进行深度解读和重构。张立文教授批判地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所设置的三个陷阱:一是克服自然主义的偏颇;二是走出拒绝虚无的深渊;三是摆脱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藩篱。据此,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金融化世界精神困境的实质:从技术创新到金融创新正是人类之智慧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实践其“精神自由意境”;金融衍生的虚拟化创造正是逻辑化的“艺术虚拟世界”对实体的自由度极大的“价值创新公设”;从金融理性的利益最大化到金融本质之精神自足的回归,既不是“经验的对象”,更不是先验的实体存在或超验的宗教信仰,而是随着服务于“好的社会”逐步完善的“一起到场的澄明境界”。

总之,21世纪金融化世界在所谓的“再创智人”时代来临之前,想要超越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三大精神困境,目前只能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出发,通过人类不断实践的自我完善过程,逐步实现人类人本主义“爱智”向度的“和合精神”与外在客观矛盾的合一。我们既不能用祛魅的孤立存在的自然理想主义去限制人的智慧能动性,也不能用现实主义的既成事实思想拒斥虚拟的心灵创新,因为虚拟的“空灵”才是精神自由创造的本真定在;更不能用有限理性的抽象可能性排斥掉容纳了所有可能性的自由世界。根本而言,金融化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实现,是在金融创新实践中,用人的逐步完善直至全面发展而达到的人类自由精神自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2]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51.

[4] 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1.

[5] 王鲁宁,马永庆.马克思幸福观的若干难点问题探析[J].理论界,2011(12):8.

[6] 张雄.金融化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律背反[J].中国社会科学,2016(1):4.

[7] 向松祚.新资本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与救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2.

[8] 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31.

[9]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

[10]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下册)[M].徐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59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12]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37.

[13]张立文.和合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3 结论

采用分层分格包装对玉溪K326品种CO3S等级复烤片烟自然醇化后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内在感官评吸质量是有明显影响的.1)外观质量方面:烟叶颜色转深比常规包装快、油润性好、陈烟香气显露早,略带青杂气.对于青杂气的处理,可以在后续生产中匹配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来去除.2)化学成分方面:醇化过程中,化学反应剧烈程度要明显强于常规包装,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降解产物的含量变化幅度远大于常规包装;竖直4格包装方式的还原糖含量变化幅度大于常规包装;水平4层包装方式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幅度总体上也大于常规包装;3种包装方式的生物碱的含量变化幅度差异不明显.3)内在感官评吸质量方面:竖直4格和水平4层分别在醇化8个月、10个月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且高于常规包装醇化12个月时的感官得分.这与化学成分的变化是一致的.

综合来看,采用箱内分层分格的包装方式可以加速烟叶的醇化反应、大幅缩短烟叶的醇化周期.

参考文献:

[1] 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汤朝起,许建铭.烟叶自然陈化研究进展及设想[J].中国烟草科学,1999(3):17.

[3] 陳万年,宋纪真,范坚强,等.福建和云南烤烟烟片的最佳醇化期及适宜贮存时间[J].烟草科技,2003(7):9.

[4] 梁伟,孙建生,金亚波,等.提高烟叶醇化质量的途径探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57.

[5] 王玉华.醇化过程中烟叶重要中性致香物质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6] 王晓辉,赵云川,李炎强,等.陈化过程中云南烤烟复烤片烟B2F和C3F某些理化指标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4(10):18.

[7] 夏炳乐,颜春雷.生物酶制剂提高烟叶醇化质量[J].烟草科技,2007(11):13.

[8] 陈云堂,郭东全,王娟娟.辐照技术在中国烟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2):90.

[9] 范坚强,宋纪真,赖成连,等.密封降氧抑制醇化过程中烟片颜色转深试验[J].烟草科技,2005(12):3.

[10]赖成连,张增基,赖荣华,等.仓储方式对初烤烟叶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8(11):59.

[11]宋纪真,陈永龙,张增基,等.包装材料对烤烟叶片自然醇化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5):10.

[12]刘磊,王涛,史绍新,等.复烤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