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喉舌守初心 锤炼四力担使命
——以咸宁日报为例

2019-06-17 12:30杜先龙
新闻前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咸宁日报群众

◎杜先龙 饶 敏 李 娉 朱 哲

近年来,咸宁日报本着“传播咸宁好声音,讲述咸宁好故事,展示咸宁好现象”的报道原则,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开展“深化走转改,创新出精品”活动,不断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编发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提升了报纸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用脚力深入现场抓新闻

脚力,顾名思义是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走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赴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近年来,咸宁日报建立采编人员横向联系部门,纵向联系县市区、乡镇制度。总编、副总编、副社长等领导挂点联系一个县市(区),每个月带头“走基层”一次;每一名编辑、记者联系2 至3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每月下基层不少于3次,每月为相关栏目采写见报稿不少于3 篇;每一名驻站记者每人建立基层联系点4 个, 每月采写新闻见报稿不少于10 篇,形成按月通报的专项考核机制,促使广大编辑记者主动同基层群众交朋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的视角看事情、以群众的情感作判断、用群众的语言写稿子。

崇阳县石城镇白骡坳村村民王良英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面对一双脑瘫女儿,她十几年来求医问药、不离不弃;面对患病的公婆,她亲身侍奉毫无怨言;面对车祸成植物的人丈夫,她卖房借债、悉心照料。 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苦难家庭,被誉为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的“三好女人”。

捕捉到这一新闻线索, 咸宁日报派出两名记者深入贴近采访,推出“三好女人王良英”专题报道,连续发表《病房里撑起一个家》《与君再演双合莲》《一起活在童话里》《相亲相爱一家人》 等系列主题报道, 并配发评论 《为王良英点赞》。 这组报道获得社会的广大关注,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网络点赞道德模范”活动中,王良英获得超过240万个点赞,荣登中国好人榜。

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重点工作。 咸宁日报持续三年多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栏目,安排记者蹲点采访,推出了《通山精准扶贫的三双模式》《一片苕叶尖顶起一片天》《贫困户罗自甫脱贫记》等一大批主题报道,突出宣传各级各地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的亮点工作,助推咸宁形成“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大扶贫格局。

咸宁日报通过持续开设 “新春走基层”“记者跑社区”“记者走村巷”“记者一线蹲点调研”等栏目,发表大量来自基层鲜活报道,成为报纸主题报道的有力补充,增强了报纸主题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二、用眼力深层发现挖新闻

眼力,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功。 只要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主动传播好党的声音和主张,发人民之心声,发出的新闻报道才能够紧跟中心、回应关切、引起共鸣。

2017 年 12 月 6 日晚,一则题为《渔民求助! 通山 200多万斤鮰鱼急寻销路》的信息,引起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的高度关注。 当晚8 时47 分,丁小强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则信息,并呼吁:“渔民一年的希望都在这里,能帮忙的帮帮忙!”

市委书记朋友圈卖鱼的消息迅速刷爆朋友圈。 咸宁日报编辑部讨论认为,鮰鱼滞销问题是重要民生话题,社会关注度高; 同时,“市委书记朋友圈里卖鱼” 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民本情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

因此,咸宁日报迅速派出记者进行跟踪报道,连续推出《书记朋友圈里卖鱼》《游进心窝里的一条鱼》《通山滞销鮰鱼难题化解》等一系列消息和通讯,并配发了《将爱心接力进行到底》《弘扬“爱心鱼”中的民生情怀》等评论文章,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帮助库区渔民找销路的爱心故事,推动社会形成了强大合力,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库区渔民的燃眉之急。 群众满心感激,社会满是点赞。 这组主题报道,影响十分广泛,搜狐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增强眼力,关键是要增强把握大局大势的能力,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近几年来,为增强主题报道的新闻性,咸宁日报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着力推进新闻改革,提升政务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提升经济报道的生动性和思辨性,提升民生报道的服务性和影响力。

今年4 月,推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三问”栏目,通过《咸宁:获得感从何而来?》《咸宁:幸福感何以体现? 》《咸宁:安全感如何提升? 》3 篇稿件,系统阐述了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给全市300 万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事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做好疑点报道,挖掘深层次新闻。咸宁日报“新闻追问”栏目推出的 《如何让拖欠工资无处可逃? 》《智慧停车怎么“停”?》《餐厨垃圾怎么“扔”?》等稿件,既为群众解了惑释了疑,又为推动问题解决指明了方向。

三、用脑力深刻思想想新闻

“脑力”是新闻工作的指挥中心。 咸宁日报按照政治家办报的总要求,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职责,狠抓新闻策划,做精主题宣传,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实践。

1.围绕中心工作抓策划。 今年围绕中心工作,先后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全面深化改革的咸宁实践”4 篇,“来自开发区的报道”7 篇,“走进民营企业”6 篇,“走进全市十强乡镇”10 篇。其中,1 月1 日,在咸宁日报1 版推出编辑部文章《乘风破浪再扬帆》,对咸宁2018 年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对澎湃着新期待和新希望的2019 年进行展望,鼓舞人们在新时代共同谱写新辉煌;1 月7 日,推出社论《以“133”区域和产业布局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从“为什么”“有哪些内容”“如何落实”等方面,进行陈述和解析,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共识,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2.围绕先进典型抓策划。 如5 月24 日起,在头版推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的孺子牛”系列报道,分别以《伤筋动骨,却不下火线! 咸安“拐杖干部”王英华倒在斧头湖畔“退池还湖”现场》《追记咸安“拐杖干部”王英华:同事眼中,他是实干人》《追记咸安“拐杖干部”王英华:群众眼中,他是贴心人》《追记咸安“拐杖干部”王英华“家人眼中,他是大忙人》为题,展示了榜样的引领作用。

3.围绕热点问题抓策划。 针对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咸宁日报 《党报问政》 栏目今年以 《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 工地施工, 村民出行不便》《咸安区官埠桥镇桂乡苑小区 水压过低, 影响居民生活》《出租车乱象屡禁不止 不打表、拒载等影响城市形象》《寒假有偿补课仍存在嘉鱼一中要求学生 “自愿” 补课》《咸宁大道雨季何时不再“看海”》《107 国道中伙铺段何时能通车? 》《夹皮沟巷拥堵何时休?》《玉泉街延伸段何时通?》《天洁转盘附近车辆乱停乱靠、交通拥堵不堪 市民怨声载道》《“两步走”解决天洁转盘附近交通拥堵》《嘉鱼县城中心500 米市政道路9 年没修通 业主怨声载道:给条出路怎么就这么难》为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报道,反馈部门回应,有效推动了困扰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的及时解决。

4.围绕主打栏目抓策划。 如围绕“建功新时代 实现开门红”“高质量发展看咸宁·重点项目建设进行时”和“壮丽70 年 奋斗新时代”等栏目,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咸宁实践”系列报道和以“本报编辑部”署名推出的《咸宁:高质量发展“高”在哪里》《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新征程中——咸宁:拿什么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咸宁:以一流营商环境造就高质量发展》等稿件,不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系统详尽地阐述了咸宁在锚定“高质量”、跃步新发展征程中,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加油干,全力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积极实践,有效激发了改革发展信心。

四、用笔力深度呈现写新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 记者的新闻作品,向读者展示的是笔力。

1.创建学习型媒体。 通过建立以评促训、以会促训、以考促训的机制,咸宁日报采取学政策与学业务、集体学与个人学、请进来学与派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钻研政策理论和新闻业务的良好氛围,打牢记者笔力坚实基础。不仅每月坚持在全员例会上组织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的有关工作要求,提升业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新闻报道的政治站位,还坚持通过周业务点评、总编辑奖获得者发表感言、业务领导授课等形式,帮助业务人员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2.鼓励记者当“多面手”。 为了实现能写、能拍(照片、视频)、能说(直播)的融合目标,今年给每个采编人员配备了一部具有较好摄像功能的手机, 从硬件上保障了采访的需要,使采编队伍从文字、图片到录像、录音、剪辑、播放,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 如2 月23 日客户端推出的《美哭了的冰凌世界背后,是你想象不到的另一个咸宁》一稿,就是记者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采编能力于一体的集中体现,稿件推出后不仅收获了超过10 万的浏览量, 稿件也因此被评为2019 年全省“新春走基层”活动增强“四力”优秀作品。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笔力” 不仅是妙手著文章, 还在于如何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展现报道对象的精气神,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以新媒体中心为龙头,咸宁日报实现新闻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强化纸媒和网媒的互动联动,推出文图直播、视频直播、H5 制作、微电影和专题片拍摄等新业务,构建报、网、微、端、刊、栏、屏立体传播矩阵,形成新媒体奋发有为、传统媒体开拓进取、集团全媒体共同发力的传播新格局。

今年来,咸宁日报尝试通过对新闻增加核心提示,让难度新闻变得易读; 通过配发评论, 让深度新闻变得更加可读;通过增加新闻链接,让速度新闻变得更加耐读;通过增加图片和漫画,让新闻变得更加“悦读”。

如5 月6 日咸宁日报2 版推出《利剑出鞘保平安 我市6 起涉黑涉恶案件二审宣判》一稿,咸宁日报手机客户端和咸宁日报微信公众号分别同步以《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咸宁6 起涉黑涉恶案件,64 名罪犯全部获刑》和《扫黑除恶不手软! 咸宁“肉霸”获刑16 年,看看其他60 多名罪犯怎么判的》为题进行报道,其中微信公众号还配发了6 个审判现场图片,既同步反映同一个新闻事件,又体现了各个媒体的宣传特色,收到了新闻传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效果。

猜你喜欢
咸宁日报群众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