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慧眼 精编辑 入基层
——谈新闻编辑如何锤炼践行“四力”

2019-06-17 12:30梁一冰
新闻前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孝感四力稿件

◎梁一冰 胡 剑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谆谆教诲,更是广大新闻采编人员的行动准则。

新闻编辑,是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把关人”,也是新闻流程中重要的一环。 笔者以为,面对新媒体时代,增强“四力”,不仅是做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编辑的必修课。只有在实践中增强“四力”,才能更好体现新时代编辑的价值与担当。

一、练就慧眼发现新闻

对一名编辑而言,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是工作中必备的最核心专业能力。只要拥有这项能力,才能从众多司空见惯的普通新闻稿件中发现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事实,把最有影响力的报道奉献给读者。

如何练就这样一双“慧眼”?笔者以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 一般而言, 媒体的新闻稿件来源来自两大部分,一是记者采写的稿件,二是通讯员撰写的稿件。 虽然这些稿件都是经过有关采访或部门处理的, 但编辑还是应该认真选择。有些通讯员,片面地追求怪异,虚构情节,或是抄袭别家媒体稿件,只是换个地名、人名。编辑在收到稿件后,应该反复核实,对于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和作者、相关人员、相关单位进行核对,排斥一切失实报道、假新闻,避免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而导致假新闻“流出”,使报纸的声誉受损。

二是舍。稿件的新闻性是用新闻价值的有无来衡量的。从众多的稿件中,选取新闻价值高、表现手法好、符合报道要求的稿件奉献给读者,这是编辑的责任。 所以,编辑选稿时,对文字是否简练、生动,不用太苛求,但对稿件内容方面则倍加看重。比如有的通讯员写当地党政机关和所在部门的会议和有关文件信息,就会议写会议,没有反映出重大主题,如同简报,这类稿件就应该大胆舍弃。而有些稿件内容不错, 只是由于通讯员没有意识到而写得不到位, 表述得不充分, 使一篇很有分量的稿子变得轻飘飘。 对这类稿件,就值得挽救。

有一次, 编辑中心收到一篇特约记者采写的应城招商引资督办暨6 月项目集中签约会的消息, 内容是应城招商引资情况和一些举措。考虑到在当时有少数地方、单位在招商引资中急功近利,重数量不看质量,动辄几十亿引资额的招商“成果”,可落户的却廖廖无几,招商效果大打折扣,编辑决定采用这篇稿子,并联系特约记者补充新闻事实。消息《不重数量看质量不论规模看落户应城狠刹招商引资“浮夸风”》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孝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各县市区到应城调研取经。

三是学。 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新闻矿区”。 编辑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价值观属性。 如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可能迷失政治方向, 酿成大错。 针对编辑记者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孝感日报社开设《新闻讲坛》,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开讲新闻导向、新闻研究等讲座,提升编辑记者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

二、善思精编推出好稿

新闻界有一句话:好稿子是反复打磨出来的。对记者是如此,对编辑更是如此。

修改稿件,对编辑而言,如同一种再创作,这种再创作并不比创作容易,因为“修改”要求“更上一层楼”。而这就需要编辑有善思的脑力与独特的笔力。

编辑稿件,主要遵循准确、清楚、简洁原则。编辑不仅需要花心思多次阅读稿件, 斟词酌句, 对稿件逻辑不严密之处、文字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剔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如一篇反映云梦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6 微米厚双面光铜箔稿件,作者从标题到正文,通篇是冗杂的文字和一些繁杂的数字。 编辑在修改稿件时, 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内容, 对段落进行调整, 以中一科技研发6 微米厚的铜箔为线, 回顾了公司董事长汪汉平倾家荡产搞研发, 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中国电子铜箔最强品牌”,展现中国制造新路径,起到了“一滴水里看世界”的功效。这篇《厚度不到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可拉伸近万米长“云梦造”超薄铜箔打破国外垄断》通讯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提升了中一科技公司和“孝感制造”的知名度、美誉度,也为“中国制造2025”和“振兴实体经济”提供了样板。

在编辑修改稿件中,新闻标题的修改是很重要的环节。好的新闻标题不但吸引读者, 而且可以比报道本身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一条关于“孝南区乡村旅游产业”的稿件,按之前编辑收到稿件标题,就是“孝南乡村景美花香”,虽然简单明了,但不能吸引读者,如何制作一个吸引读者的新闻标题?编辑运用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将题目修改为《三大花海齐绽放醉美孝南有“花招”》,既准确鲜明富有新意,且与新闻内容配合完整,生动活泼地抓住了消息的中心,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组版是编辑改稿、制作标题的延续。一个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版面,由很多要素组成。 包括要有主打稿件,有版面中心;有重头或深度报道,有足够的新闻信息量;还要有丰富的体裁支撑,有众多的编排手段。这就需要编辑在组版时有善思的脑力。

如2017 年7 月24 日《孝感日报》一版,编辑突出策划意识,突破常规式排版,头条采取“通讯+短评+图片”的形式,报道孝感市农民周儒丛与六悦红这两个种植样本,探讨一颗桃子的不同宿命。 消息“孝南干群齐心协力抗旱魔 47万亩农作物喝上‘救命水’”、通讯“洒汗水写平安——走近烈日下的交警”,主题突出,新闻性强。本版得到审读专家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三、深入基层捕捉“活鱼”

因为工作性质,编辑往往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来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脉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不少有价值的好新闻也常常因此被忽略。因此,作为整个新闻流程中重要的一环,编辑既要坐得住,又要走出去;既要想得细,又要想得深;既要善于编,又要长于写。

近年来,《孝感日报》 编辑中心在日常编辑工作繁重的情况下,轮流派编辑下乡蹲点,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采写了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鲜活报道,既提升了编辑的业务能力,又锤炼了编辑的作风。

2015 年来, 湖北省委出台村主职干部报酬标准按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的政策后,如何通过报酬机制倒逼党在农村基层形成水平高、能力强的村两委带头人队伍亟待破题。 笔者深入孝感各县区十几个村,现场采访村干部、群众,掌握了大量充实而鲜活的素材。 文章以《有待遇有考核有褒奖——我市推行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纪实》为题,记述了孝感市推行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从激励、监督、选拔等方面入手,大胆改革创新,让村主职干部干有待遇、考有办法、好有褒奖,基层组织建设更规范,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作品现场感强,生活气息浓,群众语言运用生动传神。

打动人心的故事,在真蹲中得到挖掘;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闻,在实驻中精彩展现。 编辑深入基层一线,既是锻炼脚力的过程,也用好笔力过程。 能否将奔走、观察、采访、思考得来的结果清晰表达,决定整个新闻稿件的成败。

2017 年 9 月 7 日至 10 月 11 日,《孝感日报》启动“重访贫困乡村”蹲点采访活动。笔者与记者一同前往地处安陆东北部的赵棚镇蹲点。 贫困地区大多都是生态保护区,“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开”。如何让“绿水青山”长出“金山银山”,并和谐共生? 我们和种植基地负责人、当地老百姓攀谈,挖掘出大量有用信息。随即写出《以生态“造血”“绿”与“富”共生》一稿,从农户的一本“脱贫账”做切入口,记录了赵棚镇镇把资本引进山,逐步构建可持续经营的绿色产业体系,让村民们端起“扶贫”绿色饭碗,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战例。这条稿子刊发后,读者评价:“冷静的笔触,深刻的思考。 ”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 走进“真实的世界”,粘上“泥土的味道”,才能让编辑和读者的交流更流畅深入, 让有价值的新闻通过编辑的手传得更远、更广。

实践证明,一名编辑只有把践行“四力”作为提升报道质量的重要抓手,才能能拿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孝感四力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孝感天下,爱传千古
孝感令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