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艺术性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形态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

2019-06-17 10:00杨京玲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题绘画空间

杨京玲

南京艺术学院

在现代建筑学历史的发展中,环境设计逐渐融合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哲学等等,成为表达某一种社会言论的工具。同时随着现代科技与环境的变化,建筑学对于建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回首初心,建筑初学者入门便会听到的关于建筑学自身性质存在的二分法,技术与艺术,中的艺术性反倒日渐淡薄。我们不能否定摩天楼美学的效率至上,不能否定建筑学强大的发声能力,但我们可以回到一个自我的位置,不俯首游说,不冠冕堂皇,不为世界负责,思考一次方寸之间的艺术操作,做回作为个体艺术家的建筑师。

课程

本课程以德国包豪斯“构成”体系为基础,将课程设计成注重创新思维、逻辑发散、实验能力培养的一套体系。本课程的教学,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出发,在基础课程中充分将建筑与艺术的交互联系的关系向学生层层梳理开来,让学生通过四个课题的学习,能够有效触摸到环境设计的真实的灵感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与美国的类似,也有理论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对于独立研究主要放在大学四年级毕业设计课程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设计学学科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特色配备老师,一年级学生不分专业进行的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教授专业基础课程。每门专业课程的进程分为理论与课题实践两部分,每门课程节课都有作业评图和课程汇报展,这些专业课程为必修课。大学四年级进入工作室教学模式,由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的模式围绕老师指导的课题进行毕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最终以实物、模型、展板和毕业设计现场展示的方式完成课题。同时在本科四年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陶艺、玻璃工艺、首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跨专业课,完善在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

课题一,经典大师建筑解读:同学们每人二维建筑图纸抄绘,经典建筑轴侧爆炸分析图,根据二维经典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完成经典建筑三维模型(如图1)。

1.勒·柯布西耶 & 萨伏耶别墅(老师带着做任选一)

2.密斯 & 巴塞罗那德国馆

3.理查德·迈耶 & 湖滨别墅

4.罗伯特·文丘里 & 母亲住宅

5.彼得·艾森曼 & 住宅Ⅵ

图1 巴塞罗那德国馆模型

图2 萨伏伊别墅模型

课题二,经典建筑大师绘画研究:建筑师绘画临摹与建筑作品解构拼贴。学生通过分析成熟建筑师的艺术作品或成熟艺术家的建筑作品,体会和建立连接艺术与建筑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桥梁,进而根据艺术作品设计出新的建筑项目。整个设计过程从建筑出发,反观艺术,分析联系,挖掘个体的艺术理解,最后回到建筑师绘画的绘画构成作品(如图2)。

研究对象:Le Corbusier 科布西耶晚期绘画

Alvar Aalto 阿尔瓦.阿尔托晚期绘画

Steven Holl 斯帝文.霍尔 水彩画

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 绘画与跨界设计

Donald Judd 唐纳德.茱迪 雕塑

Richard Serra 理查德.锡耶纳 雕塑

Allan Wexler 艾伦.维克斯勒 概念绘画与模型

Sol leWitt 观念艺术绘画

Daniel Libeskind 里伯斯金 涂鸦 插画

图3 Le Corbusier (1887-1965)

课题三,空间与绘画。探索二维与三维,绘画与建筑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绘画空间工作模型,学生通过研究建筑师绘画,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然后根据绘画平面线条建立自己的空间作品(如图4)。

课题四,绘画空间序列研究。学生根据之前的绘画空间模型,以参观者的角度在空间中游走并拍摄每个空间的照片影像,制作成一段空间体验视频,研究绘画空间的形态、光影与空间序列关系。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基础1是一门强调过程感、体验感、实验感的系统训练。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穿插理性空间与艺术性综合的积累与造型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二维图形、色彩的形态创造与搭配原理,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二维图纸到三维形态生成过程的理解能力。这是对空间形态初级的探索与空间序列的初步理解。也是对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互融合的创新探索。通过设计基础1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绘画的创意灵感与空间的理性逻辑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帮助同学们才创作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设计思维与独特的空间理念。

逻辑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过程要素使我们创意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过程进行逻辑性的梳理,从而来理解设计师的创意逻辑。作为设计创作者的角度,大一新生在面对一个新课题的时候,大部分的思考活动都是从直觉的意识开始的。先对课题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才开始规划自己的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在大脑快速构建自己的思维逻辑,这个阶段的逻辑性都是做自己大脑直观感受的反馈。

结语

国外设计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和独立研究三个部分。理论教学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展示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参与讨论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可在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其养成了交流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方法、心理素质、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室教学是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实际技术层面的教学方式,是从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案或多媒体展示的整个设计过程。在设计实践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在每个阶段进行汇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成果做一个完整的总结性展示汇报。国内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采用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发展趋势,也不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应有的教学特点。

独立研究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方法论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针对性地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应用在理论研究课程中,有时理论课也会与设计课联合教学,两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同一课题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思想论述—设计构思表现—设计图纸或模型展示汇报。

建筑学的艺术性研究这个课题对于学生的创意逻辑,二维的构图色彩能力,到三维的形式生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观察设计师经典作品中分析、归纳、总结中以形态与绘画作为表达媒介,形成一个“超以想外,得其源中”的作品语境。培养学生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线性的逻辑思路,为灵感创作及作品的形成,形成一个有逻辑的叙事性空间表达。无论是建筑构成绘画的作业,还是绘画作品的建筑创作,目的在于在动手的教学中传递出对建筑作品审美的培养。对于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当代前沿信息,为本土环境设计的创新与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题绘画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