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教育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

2019-06-17 10:00张磊王生雨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德育

张磊 王生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一、“课程思政”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上海市探索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上海经验”,很有价值,极具可推广性。上海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5年开始,探索实施“两纲教育”,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把德育的核心内容融入进每一门课程,使每门课程尽显育人功能,让每位教师担起育人责任;(2)国家从2010年开始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从大学到中学再到小学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3)上海从2014年开始探索从“思政课程”转变至“课程思政”,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将德育提升至及其重要的位置。上海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孤军奋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一直没有做到真正地融合,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观点上,没能完全正确认识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队伍建设上,教师欠缺育德能力和意识;人才培养上,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管理机制上,各部门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完全树立起“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环节——课程为基础,重点是思政,关键在教师,成效看学生。

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的应用价值

课程思政建设使每门课程发挥育人功能,使每位教师担起育人责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育德能力和意识,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而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人人”的转变。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全面融合,使思政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并在高校授课实践中加以推广。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明确高校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其次是逐步修订各类课程尤其是综合素养类课程的课程标准,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过程强化课程的“育德”功能;既要坚持思政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也要充分发挥其余课程的育人作用,最终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 通识课程在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如图1)

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高校的课程可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显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领和思想浸润作用,将理想信念根植于育人的全过程之中。综合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均属于隐性课程,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地、落实,同时将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主流价值观加强引导。

图1:通识课程在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如图2)

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是基础,思政是重点,教师是关键,成效在学生。

(1) 夯实基础——课程。首先,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要将“价值引领”设为最重要的监测点,最大限度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其次,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也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部分考核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者同步提升的达成度。

(2) 突出重点——思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做到每课“三省”:知识传授是否明晰?能力提升是否落实?德育功能是否实现?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德育资源,持续优化课程建设,最终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真正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 把握关键——教师。整合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识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专业负责人队伍,组建多学科、多岗位背景相互支撑,各育人环节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教师之间的“协同教学”保障课程之间的“协同育人”。

(4) 注重成效——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一方面,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基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毕业标准为出发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综合素质要求尤其是德育要求,再以此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差异性”。①年代差异:“00后”的一代已经进入高校,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环境中,伴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成长;②地域差异:南北方、东西部、城乡差异也决定了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不同;③院校和专业差异:“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往往是一校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

图2:“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三)“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

国家与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则意见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为四类——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基本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家、社会、公民个人3个层面所反映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相结合,深度挖掘“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中的相关资源。(如表1)

表1:“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

四、结语

为摆脱高校思政教育的“孤岛”困境,从根本上改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须以实践研究的形式,进行“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得到反馈,再对课程建设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