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5G,我们要理性看待

2019-06-17 05:29涂纯明
汽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花哨讯号电子展

涂纯明

如果你问我,今年上海车展哪个话题最突出,我会告诉你:“除了那个知名女研究生坐发动机舱盖的事情之外,当属5G与自动驾驶热翻天!”

上海车展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旧事重提干啥?好,那就让我来预告一下即将在6月11日到来的上海CES亚洲消费电子展,目前可知本次展览的6个展馆中,有整整两个展馆都被车厂、汽车零部件厂给包下了,总数高达约70家!而他们展出的主题主要也是围绕5G、自动驾驶、未来出行、新能源这方面。

把这两件车界大事综合一看,你就能发现,前几年拿新能源作主打话题的红利,基本已经被目前国内发展到堪称泛滥但整体来说又还不够健全的新能源车市场给消费殆尽了,剩下的自动驾驶、未来出行,讲了很多年但到目前我们唯一收获的消息,就是有人用特斯拉辅助驾驶功能出事故、谷歌宣布放弃开发无人驾驶、各家车厂拼命在某些路段作无人驾驶测试,以及倒得已经差不多还欠大家保证金不还的共享出行事业……。多数消费者都已经知道这些事或许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但距离今日真的还有好远距离,还有……或许就是个庞氏骗局……

正因如此,当5G即将到来前,尤其5G大佬华为还御驾亲征“驻点”上海车展与亚洲消费电子展,车圈们不少人就好像狼看到肉一样,马上一窝蜂扑上去蹭热点,why?因为大家太需要一个新话题打破寒冷如冰雪的车市买气!但实际上5G是什么?它只是一种使用30-300GHz频域极高频电波当载波,相比目前4G LTE使用之0.3-3GHz特高频频率更高,波长更短,载波资源量更大,传输速率更高,同时还可D2D(设备to设备)讯号传输的无线通讯模式,说白话点就是传输速率与数据量可达每秒1GB以上甚至极限可达20GB/s,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要3秒!但大家都忽略频域更高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就是电波绕射与扩散能力更差,能量更弱,传输时更容易因为阻挡而衰减,也因此5G需要比4G多非常多的基站才足以达到理想的讯号覆盖,这其中包括像铁塔或像树一样的宏基站,以及散布各个商场、大楼的微基站,而且天线还要用高成本的自适应矩阵型才能让讯号覆盖面够广。

这么庞大的基站建设,钱谁来出?你或许会说电信、移动、联通有的是钱,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到最后这笔钱势必是回归用户甚至可能全民买单,或反映在更贵的上网资费,或让你的钱套在股市里逐渐蒸发……?先别说那么多,光看目前已经开售的5G手机普遍售价都在7000元上下,并且国内只有大约16个城市的部份地方有5G讯号。

很多人连5G手机都买不起了,很多地方连4G讯号都收不到了,谈5G=自动驾驶快来,是不是太急了点?

好!话题回到一开头说的女研究生坐发动机舱盖,以及车厂纷纷蹭5G热点,一种逻辑似乎就开始联系起来了——由于汽车是一种结构、技术极其复杂的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愿去深究其中有何学问,反正买来开就好,是故车厂就得用最简单有力的功能或配置+话术吸引消费者购买……好比如果用我们的车发动机有啥高科技材料、悬挂调校角多少度过弯多安稳来说嘴……哈,死定了!因为十个消费者里面能听懂的可能一个都没有;相反,说这臺车外观美若天仙还能上网,可能真会打动一堆小白购买。那你说车厂在没法提高车价的前提下,是不是要多花点钱搞些花哨配置、设计花哨外观,但对于一辆车最基本的机械结构、品质稳定就无法那么兼顾了?于是我们看到某德国B牌车这几年确实凭借亮眼外观与大得像狗一样屏幕吸引很多消费者购买,但品质也就只能吸引人坐上发动机舱盖了……

原谅我,其实我也利用了5G这个话题吸引人阅读,实际上标题里面的“5G”更该换成“车”比较合适15G其实就只是一种通讯方式,对于汽车科技的推动或许有用但绝非短期之事;车其实就只是一种移动工具,开起来顺心如意且品质靠谱就好,花哨的电子配置越多就等于出毛病的机率越大。如果你不想也买到一台需要坐上发动机舱盖的车,或许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更应该回归理性去探究一台车最根本的机械质素与品质稳定,从而倒逼车厂更多关注与回归造车的核心,而非华而不实的配置与话术!

猜你喜欢
花哨讯号电子展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故乡
裸感色彩
我们的探险计划
香港举办全球规模最大电子产品采购展
95%的理性思维
上涨讯号跟进
成熟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