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17 05:18王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生

王晖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举、强国之道,有利于中国产业、企业、分配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经济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要把培养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的优势,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最后,给出在新常态下构建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65-03

一、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我国社会转型提升和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目的在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含在广大民众中的智慧和创新力,让那些有能力、有雄心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遇,以实现靠创业发财、凭创新辉煌的良好结果。政府为推进“双创”活动深入进行而推出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不错的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新创业配套环境,也适量增加了人们创业和就业的机会。目前,国内在一些主要领域出现一定数量的创业创新亮点,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双创”活动在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各高校对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又有了新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二、我国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1.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具体内在动力,是客体在创新活动中具有的自省意识、强烈愿望和积极情绪的总和。我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能否自觉而有意识地鞭策自己自觉地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部分学生仍然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的影响,再加之一些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太注重鼓励和引导,培养出来的一些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雄心,冒险精神不足,创新意识欠缺。

2.创新知识薄弱。我国高校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没有太大差别,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学科间的专业知识等重复率较高。部分课程设置间缺乏有机耦合,复合课程和交叉学科设置严重不足。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不足,不太重视关联学科知识的溢出和迁移,专业知识更新较为缓慢。在相对较为封闭的校园,在书本知识中浸吸过久的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看不到知识的附加价值,缺乏创新的潜在针对性。个别研究生甚至仅仅满足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习惯主动探索未知世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知识陈旧落后的尴尬局面。

3.创新思维缺乏。目前,伴随落后、呆板的教学理念和缺乏创新启发意识的教学方式,我国有些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习惯于“填鸭式”和跟随性学习,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和直线逻辑式,缺乏应变性、贯通性、融合性、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经过持续的反复推敲、深入缜密思考,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超越自我。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短板,一部分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扼杀了自己弥足珍贵的天然创新力,逐渐形成过于追求严谨、盲目崇尚权威的倾向。

4.创新技能不强。由于大部分高校办学条件所限,一部分学校设施严重不足,甚至个别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配套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这就减少了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些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在校内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出现。久而久之,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中出现一批擅长做数量模型却与实际严重脱离的“高材生”,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出现不太适应的情况。

三、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法

1.“双创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思路。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推进创业成功,所以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于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在优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双创型”人才特征,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鉴于“双创型”人才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理念和成果相差较大,因此与之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将随之改革。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迫切需要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与之配套。只有既具备扎实创业理论基础,同时又有具体创业实践的“复合型”教师,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在目前我国高校传统体制内,应该设立一个“双创”组织与之配套。

2.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一是“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雙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再学习的习惯;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二是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以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为例,经济管理是人们在各类各种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产、供、销及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的活动过程,以达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和高效产出,既涉及管人、管事,又涉及管财、管物。所以,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要在“懂经营、善管理、有实效”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和物流创新的能力,捕捉机会,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3.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强化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尊重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专业选择、兴趣爱好,给他们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再学习创新能力。让研究生自己规划学习计划,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体系、分流培养渠道、分级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技巧,扩大研究生自主选专业的权利,拥有自主选教师和课程的空间。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加强通识教育,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要拓宽专业入学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再次是增设交叉学科设置,丰富边缘学科课程内容,培养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追踪学科发展最新前沿,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复合模块,有针对性地对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创新“双创”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强调研究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和启迪式教学法,使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创新场所。高校教师成为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实践者。同时,注重创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激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强化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规范模式培训,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创新知识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紧密联系。创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真实世界的远景,强调将创新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情境中。所以,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实践。首先,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研究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的真实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使研究生掌握有关专业的创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其次,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创设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研究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创新学习目的,以培养研究生捕捉信息、动手操作和现场拍板决策等能力。最后,普及推广“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研究生在具体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角色,开展具体业务工作,达到真实学习目标。这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调查、课程实习、课程实践等一系列实践环节。

5.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体现出它的实践环节优势,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载体。一是开展“双创论坛”活动,以激发“双创”意识和“双创”冲动。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研究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报告会”、“企业家实践课堂”、“创新创业论坛”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教授和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鼓励和感动研究生,增强研究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通过“党员活动”、“班团组织”、“社团组织”、“研究生志愿者中心”、“勤工助學服务中心”、“研究生创业中心”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创业分享”、“创业参与”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提升创业者的技能。三是积极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开辟用于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实验室、实践基地或创新实验室,围绕研究生创业内容和项目,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外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研究生勤工助学、研究生志愿者等活动,作为研究生校内外创业的实践载体。

6.帮助“双创”团队实现创业孵化。创客空间社团是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平台,它的运行是独立的,需要科学管理。企业参与创客空间社团的整个运营,提供相关技术帮助和实际案例,供经济管理类研究生锻炼提高。企业可以借助创客空间让学生顶岗操作,培养专业化人才。企业还可以让拥有丰厚经验的技师或专家驻点指导,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同时,高校建立与产业相互合作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创业团队接触市场,了解产业经营状况,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接触市场,在市场中经营产品和服务。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担负起为国家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必须把培养“双创型”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积极改革,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天,张贺东.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7-91.

[2]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21-23.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57-59.

[4]耿新,等.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J].试验技术与管理,2016,(11):28-32.

[5]张守刚.创客空间兴起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1-12.

[6]张国华,张发明,张荣强.创业教育与理科类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外企业家,2017,(3):16-18.

[7]孟玉宁,蔡斌,石晓明,杜朝军.师范院校材料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7,(1):34-38.

[8]孙雯.“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5):46-48.

猜你喜欢
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生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