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纪念场馆开展红色教育的基本策略探析

2019-06-17 01:22郎廓
卷宗 2019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革命烈士策略

摘 要:烈士纪念场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代人共有的记忆,是人们进行红色教育和熏陶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旋律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度改革发展,人们教育观念、互动方式、生活习惯、认知结构等日益多元化。烈士纪念场馆传统的功能结构和工作方式逐步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烈士纪念场馆红色教育水平,是烈士纪念场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红色教育;策略

革命烈士纪念场馆是国家为在革命斗争历程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性场所,是革命精神的重要承载地,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度改革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互动方式、生活习惯、认知结构等日益多元化。烈士纪念场馆传统的功能结构、宣教方式和管理手段已逐步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提高烈士纪念场馆的红色教育水平,大力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主旋律,是烈士纪念场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烈士纪念场馆在红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上,剖析当前我国烈士纪念场馆开展红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为有关部门、组织和烈士纪念场馆从业人员开展工作和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1 烈士纪念场馆在红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烈士纪念场馆是挖掘和保护革命事迹的重要机构

在我国漫长的革命战争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革命故事是新时期开展红色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精神财富。然而,由于革命时期斗争环境极其艰苦,加上战争年代资料保存技术条件十分有限。许多烈士生前的相关革命斗争轨迹呈现分散和碎片化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贵资料和重要信息逐步流失,或逐步被人们所淡忘。烈士纪念场馆作为挖掘和保护烈士英雄事迹材料的专门机构,通过烈士档案归集、烈士遗物征集保存、遗属描述、战友回忆等方式,多角度收集整理烈士的革命战斗历程,还原烈士生前的革命斗争经历,并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整理和保护烈士档案资料。为后人研究革命历史,发挥革命英雄事迹作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1.2 烈士纪念场馆是开展红色教育最直观的课堂

烈士纪念场馆通过规模化建立公祭广场、纪念馆、牌楼等集中展示、瞻仰和学习场所,辅之以现代声、光、电等先进科技,陈列展出烈士遗物、革命斗争资料,模拟再现战争场景等,给亲临现场的参观人员直观展现烈士的革命英雄事迹。置身其中,犹如身处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烈士纪念场馆给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等提供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看得见、听得到甚至是摸得着的革命故事,因此可以起到迅速沟通、触动人们思想,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的作用。这样的心灵洗礼和灵魂教育是独特而难以取代的。

1.3 烈士纪念场馆是进行党的革命史研究的重要阵地

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从多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意义。烈士纪念场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各个革命阶段的辉煌历程,记录着无数党员浴血奋战的战争事迹。这些革命事迹和人物是党发展史的重要元素,是党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烈士纪念场馆对党史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部分党史重要人物,特别是党的地方组织较完整的研究资料,并为党史研究成果的运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2 烈士纪念场馆开展红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客观方面,场馆环境对观众的吸引能力不足

一是环境布局偏向阴郁。受中国“生死有别”的社会文化和传统认识的影响,我国烈士纪念场馆在生死关系表达、空间感受、纪念方式、空间利用和设计要素上,习惯于突出体现荫庇、神秘、私密的氛围,总体风格较为刻板,缺少参与性和体验性感受,使得游客在整个游览参观过程中情感上容易产生压抑感,亲切感和愉悦感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流量特别是散客流量。

二是宣传教育项目单一。不少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仍主要采用“守株待兔”式的接待讲解的方式,这种单向度的宣教方式固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以此作为工作主基调,已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在较短的参观讲解时间内,往往只能做到对展陈资料进行纲要式的介绍。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宣教方式,使得许多游客来了一次便没有再来第二次的兴趣和动力。另外,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的陈列方式多以室内阅读和观看为主,形式上较为单一和乏味,难以生动的展现革命历史丰满的轨迹和历程,不能深刻的展现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不易有效传达革命精神背后的强大力量。

三是文化挖掘深度不够。我国不少革命烈士纪念场馆对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挖掘容易趋于表面,在具体工作中简单罗列革命事迹和革命人物,容易陷入革命精神口号化的教条宣教形式。在展览陈列上,重视文物陈列而轻文化内涵的表达。对革命历史认识不深入和不全面。缺乏对革命历史深入研究和表达的观念。研究发现,多数烈士纪念场馆的烈士史料研究工作趋于空白,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几乎为零。这也是导致前文所述的宣教方式单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主观方面,管理和服务改革尚未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当前,大多数烈士纪念场馆的机构性质主要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烈士纪念场馆运行发展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我国烈士纪念场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問题,主要集中在相关监督、评价和激励政策没有及时配套完善,由此滋生了平均主义的土壤。 “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改革发展的办法不多、创新不够、动力不足,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协作效率不高。

二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基于单向度宣教为核心的工作主基调,烈士纪念场馆日常工作处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当中,工作内容和岗位设置相对单一,人员流动和对外交流较少,易造成思想观念陈旧和工作思路守旧,职工技能训练单一化,团队成员相互间的协作能力弱化。长期在不断重复和“动作单一”的工作环境中,直接导致宣教队伍能力结构相对单一和固化。

三是服务标准化程度低。烈士纪念场馆服务标准化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红色教育服务规程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烈士公祭活动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还未成型,纪念馆陈列和讲解的多元化和精准化水平还不够高,对外“走出去”的宣教方式和渠道建设还未明确,烈士纪念场馆与当地红色旅游产业链还未进行有效融合等。

3 提升烈士纪念场馆红色教育水平的思考

3.1 加强基于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重构

一是推进景观环境园林化。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的建设应具有园林之美。善用大面积花圃、诗意的庭院、廊道、休憩亭台、景观小径等,营造亲切、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平静、安详、开放的氛围,增加场馆的观赏性和舒适性。进行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和改造,拉近参观人员与革命时代人、事、物的距离,让身临其中的人产生共鸣,从而更加容易走近革命时代,切身感受当时的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事迹以及背后所展现出来的精神。

二是推进文物陈列艺术化。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的建设应具有艺术元素。摒弃单调乏味的陈列方式,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再现历史和烘托氛围。在尊崇革命史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基础上,在具体表现方式上增加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元素。以实景、动画、艺术活动等方式和主题化的雕塑、广场、建筑等艺术品承载革命历史、传达革命精神,使陈列在艺术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生动,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从感官上和精神上都受到熏陶和感化。

三是推进园区氛围休闲化。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的建设应具备适宜的休闲功能。休闲化的氛围能给人以轻松的感受,突破传统“生死有别”的观念,给人轻松、亲近之感。在空间的营造上,多一些开放式的空间,少一些封闭、狭窄的空间,减弱场馆的神秘感;在景观要素上,适当引进动态化要素,如喷泉、流水,给场馆增添生气,削弱死气沉沉的感受;在纪念方式和文化展现形式上,应多采用高科技的、互动的、体验性的表现手法,给人休闲娱乐的愉悦体验。

3.2 推进烈士纪念场馆红色教育方式多元化

一是推进服务方式差别化。烈士纪念场馆在面向不同人群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应将人群的个体差异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差别化服务,充分考虑宣教过程中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精神或生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确定宣教重点和宣教方式,让服务对象更加乐于了解、容易接受并且主动内化宣教知识,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

二是拓宽宣教服务的场域。主动拓宽工作视野、资源、平台和渠道。有计划的将主题鲜明、方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送到宣教对象所在的单位、学校和社区,将宣教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嵌入式、体系化的服务,实現润物细无声的宣教效果。着力建构从单向宣教转变为社会各界合作配合的双向或多边互动工作格局,积极从单一宣讲拓宽为基于园内园外积极联动,更大文化背景和工作场域下的环境教育。

三是加强移动互联网运用。加强移动互联网在烈士纪念场馆红色教育中的运用,通过基于移动互联通道,开发建设人们可参与烈士纪念场馆工作和活动的快捷、有趣、有效渠道。建立革命事迹公开资料查询系统,让人们更加快捷的获取知识;建立红色教育互动系统,建立志愿服务通道、主题活动参与通道、公共活动意见发表通道等。拉近烈士纪念场馆与群众的距离,为培育观众进行社会宣教打好基础。

3.3 转变工作方式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部分服务市场化。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改革发展大势,将应该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实现公共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专业化。要更加注重发挥公益组织在宣教工作中的专业性作用,发挥他们扎根基层的天然优势。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转变烈士纪念场馆业务大包大揽的工作局面,精简优化人力资源,逐步从“养人”到“养事“转变,从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契约管理者转变,由此倒逼烈士纪念场馆的内生性发展动力。

二是加强各部门工作联动。儿童青少年是烈士纪念场馆开展红色教育的重点人群之一,烈士纪念场馆面向这些人群开展红色教育,应更加积极和教育、共青团、高校、妇联等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工作联动,将红色教育和现行的相关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上,可以通过联合举办主题活动、建立共建单位等方式推进工作的开展。

三是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如今已逐步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包括烈士纪念场馆在内的革命纪念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将烈士纪念场馆建设发展与所在区域旅游产业链进行有机融合,努力从当地红色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得到发展红利。通过与红色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红色教育在载体、方式和内容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郎廓(1987-),男,壮族,广西靖西人,社会工作师,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西革命纪念馆,主要研究方向为革命纪念场馆的社会宣教和运营管理等。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革命烈士策略
见证热血忠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革命烈士和诗人陈辉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在路上
——纪念革命烈士杜宏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