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2019-06-18 01:25许霞
关键词:校园策略

许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非遗课程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学校和学生意义重大。本文从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及其应用策略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非遗课程;校园;意义与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2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已刻不容缓。学校自然成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一、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

1.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

非遗课程进校园,能有效的拓展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向,是学校开展丰富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非遗课程的开设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和灵活生动,既让学生体会到了非遗项目绝佳的技艺,也传承了伟大神圣的民族精神,是德育、美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课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内心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因此,非遗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成分,非遗课程进校园的施行有利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

2.树立文化自信和增强学校软实力

非遗文化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非遗文化进校园则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以及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非遗文化融入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对于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平台。

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校软实力是目前非遗课程进校园的价值所在。“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的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从小培养。非遗进校园,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亲身体会中华文化是如何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国家优秀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另外,学校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一份文化自信。以非遗课程进校园为契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软实力,使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迈出了先进的一步。同时,非遗文化的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创新的种子,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3.弘扬优秀文化,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同时要求:“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遗文化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保护我国渐渐消失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重新在人们心中牵拉起那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弦,学校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而是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承思想融于其中,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非遗课堂、主题论坛、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传承力,教育学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非遗课程进校园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了强大的学生力量,也为我国传统优秀非遗文化的创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非遗课程进校园的相关策略探究

1.增强非遗教育的重视度

目前,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本区域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非遗课程是新生课程,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非遗课程未被编入国家的常规教学体系,一些教育部门对非遗课程进校园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非遗教育无章可循,无的放矢。此外,很多家长和学生意识不到非遗文化教育的好处,导致非遗教育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校在开展“非遗课程进校园”之前,校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其次学校应该进行大力宣传,让大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学生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加强对此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践行非遗文化教育,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提高。

2.大力开发非遗教材

目前的非遗文化进校园都刚刚开展,大家都是在探索中进行,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更没有统一的非遗教材。学校要强化认识,精心组织,让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教师参与其中,选择结合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非遗课程内容,突出学校文化建设特色,研发出符合教育需要的非遗教材,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因此,从“非遗课程进校园”项目内容资料的选择入手,进行编辑整理,大力开发非遗校本教材,从而保证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实施。

3.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各机构尤其是教育系统应当广泛宣传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文化教育工程,是政府及教育文化部门的共同使命。因此,为了确保学校有效的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的非遗文化教育,增强校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自觉性,为更好地为贯彻执行我国加强文化自信的目标,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为“非遗”进校园搭建平台,铺平道路,结出硕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非遗课程进入校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文化的知识,而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本土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让广大学生认识非遗文化,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力度。另外,我们需要努力探索非遗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更好的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让传统的文化之光更加熠熠生辉,让中国的文化更加自信。

[参考文献]

[1]向季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从法律到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肖牡丹.区域非遗活态继承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文学教育(期刊),2018.

猜你喜欢
校园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