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白鹿原型

2019-06-18 08:27张竹谨
文教资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白鹿白鹿原原型

张竹谨

摘    要: 《白鹿原》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家用活泼平实的语言、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恩怨情仇。从整部作品看,白鹿这一形象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文中不仅强调了白鹿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朱先生、白嘉轩、白灵三个白鹿原型的化身者对人们的救赎,带给人们祥和、安宁与希望。

关键词: 《白鹿原》    原型    白鹿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整部作品看,白鹿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白鹿意象从一开始就具有神秘色彩,书中写道,凡是白鹿所到之处,就会带来生机与祥和。作品不仅体现出白鹿对人们的重要性,还用朱先生和白灵两个中心人物体现出白鹿对人们的救赎。纵观中国从古至今的作品,可以发现白鹿是个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原型。白鹿代表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目前关于《白鹿原》中白鹿原型的研究,大多是关于白鹿体现出来的某种象征性或者某種文化,较少探索白鹿作为原型背后隐藏的具体人物表现出来的白鹿行为和白鹿精神。本文在继承前人对白鹿原型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白鹿原》中的三位人物进行研究,深刻地剖析作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使我们对白鹿文化有全面广泛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对作品理解得更加透彻。

一、白鹿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白鹿形象

《太平御览》卷九〇六引《抱朴子·玉策篇》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这说明白鹿是瑞兽。《述异记》又即称:“鹿一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化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在我国传统绘画中,鹿总是与灵芝画在一起,表示长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晏注:“鹿喻帝位。”再者,如“指鹿为马”是强权的强词,“鹿死谁手”“平原逐鹿”,都寓意于权利之争。“鹿”与“禄”同音,象征着升官之意。古代的人们用它表示福气、俸禄及仕途。中国传统画中,经常把官与鹿画在一起,表示“升官加爵”的意思。可见在传统文化中,白鹿形象象征着长寿、帝位与富裕。

(二)《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

在《白鹿原》中,白鹿每次出现都代表着祥瑞,白鹿所到之处皆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小说中,作者通过几个神秘的白鹿传说向我们展示了白鹿的魔力,白鹿可以带来健康,带来功名,带来好运。“白鹿原”作为一个地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东部。在小说中,“白”“鹿”是两个大家族的姓氏,小说的主要人物围绕着“白”“鹿”两大家族展开,在此基础上同时描写了白鹿村、白鹿镇的故事。

在《白鹿原》中,白鹿形象还隐藏在人物身上,通过人物的表现,主要体现出真、善、美的白鹿精神。小说中朱先生是一位救百姓于水火的杰出人物。当战争一触即发,为了使人们免受战火,朱先生独闯清兵大营,以英勇和智谋劝退方升数十万入陕清兵,并立下教书十年的保证。在刘瞎子攻打西安市之时,朱先生巧设比喻,以二狗挡路为例,直言此战必败。抗日战争时期,朱先生在古稀之年,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发动七老联名请缨奔赴前线。虽然此举未成,但足显其爱国之志。作为白鹿的灵魂者,朱先生不畏生死,一次又一次试图挽救被战争迫害的无辜百姓,争取祥和与安宁。与朱先生不同,白灵的出现都与反抗相关。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读书并不多见,而白灵却主动提出要念书,并以表姐作为例子说服父亲。后来,白灵又提出要去城里读书,虽然事情一波三折,但白嘉轩最终还是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后白灵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由此可见,朱先生与白灵的所作所为代表着白鹿普世救人的行为及白鹿唤醒世人的精神。同时,在《白鹿原》中,白鹿形象代表着祥瑞、家族与人物。

二、《白鹿原》中白鹿原型的化身

(一)灵魂者

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重点刻画了朱先生这一人物。“朱先生是这部长篇小说中唯一一个有比较完整生活原型的人物。他的生活原型姓牛名兆廉,是科举制度废除前的清朝最后一茬中举的举人”①。全书共三十四章,朱先生在二十多章中都有出现,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他的每次出场都意义非凡,都代表着白鹿给白鹿原上的人们带来安宁和祥和。这种安宁和祥和不仅是一种寄托,更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精神和物质各个方面。

精神层面,文中写到白嘉轩因机缘巧合获得罂粟种子并以此获利,尝到甜头后便将所有田地均用来种植罂粟。与此同时,族人们纷纷效仿,白鹿原自此成了罂粟的王国。由于罂粟带来的巨利,人们变得贪婪懒惰,不求进取,更有甚者,因为赌博而家财散尽,妻离子散。此时,白嘉轩深陷其中,虽然带头禁止赌博,但是孤掌难鸣,而且自己也不忍心放弃罂粟带来的巨大利益。就在白鹿原一片萎靡之际,朱先生带头禁烟犁地毁罂粟,再加上鹿泰恒的支持,白鹿两家联手,十天之内白鹿原上再无罂粟。白鹿原土地恢复了最初的绿色,由此感化了族人,战胜了诱惑,唤醒了本心。朱先生作为白鹿灵魂,对白鹿原上的族人进行了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维持了白鹿原上的安宁和祥和。

物质方面,随着一场干旱的到来,白鹿原闹起了灾荒。人们食不果腹,陷入恐惧和慌乱之中。此时,县长找到了朱先生,朱先生主动承担责任,参与发放粮食,保障粮食的有效供应。这是朱先生作为白鹿灵魂,对白鹿原族人乃至县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保障,保证了人们安宁祥和的生活。

朱先生由始至终都是故事的灵魂人物,作为白鹿的灵魂者,他完成了使命,使白鹿原上的族人免受战争的迫害,使历史悠久的白鹿原免受战争的洗礼并在近代变革时期保持着稳定安宁,也使族人们在历史变革时期虽然伴随着阵痛但依然保留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向往。

(二)奉行者

白嘉轩是白鹿原上对于白鹿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他从一开始便对白鹿传说深信不疑,作为族长或父亲,他都奉行着白鹿的精神行事。

作为族长,白嘉轩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几乎都要向朱先生请教,从一开始的铲除罂粟,到之后的推崇乡约,从始至终白嘉轩就是朱先生思想最忠实的践行者。他坚信,只要他践行这些就可以给人们带来心中向往的白鹿。

作为父亲,对于白灵的态度远不像对另外三个儿子那般严格,所以白灵的性格才得以那般张扬。从小,白嘉轩就不允许别人给白灵裹脚,到后来的写对联事件,想到了那只形似白鹿的东西。白嘉轩对于白灵一直是鼓励和退让的。白灵坚持的东西让白嘉轩疑惑,又不禁觉得正确,所以他一步步的退让成就了白灵的与众不同。最终,白嘉轩的退让让一只新的白鹿应运而生。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白嘉轩一直承担着白鹿精神的奉行、白鹿精灵的孕育这样的过渡者的角色。他不直接代表白鹿,却是最接近白鹿的人。白鹿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救人救世都与他息息相关。作为白鹿的原型之一,他的角色作用至关重要。朱先生对于族人而言,太过高深莫测,而白嘉轩就像是白鹿与族人的桥梁。白鹿的思想往往需要这样的过渡者实行才显得合情合理。同时,白灵对于族人而言,太过离经叛道,个性鲜明,难以让人信服让人接受。只有在白嘉轩的保护下,新的白鹿才能成长得如此顺利,如此具有反抗意识。正是因为有了白鹿过渡者的存在,白灵才能真真切切地普救万民。

(三)继承者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白灵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白灵是白嘉轩的独女,被白嘉轩视为掌上明珠。白灵与朱先生不同,如果说朱先生是旧时代的白鹿的话,那么白灵则是新时代孕育出来的新白鹿。她反抗一切封建礼教,男女有别被她视为儿戏,对待田小娥的态度更凸显了她对旧时代封建思想的反抗。如果说朱先生这样的白鹿灵魂是为了保护世人的话,那么白灵这样的白鹿精灵则是为了唤醒世人,让世人睁开眼睛,摆脱封建的束缚和压迫,帮助世人在历史转折的挣扎期向前行走,不故步自封,图一时安逸。

白灵成为白鹿继承者的角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白鹿原上的肆意洒脱,再到经历西安城战乱后的成长,她明白了白鹿原的生活不是全部,她彻底睁开了眼,便不再闭上。她看到了外界的混乱,国人的昏迷不清,她想要改变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所以白灵毅然决然参加了共产党,开始了漫长又惊险的一生。白灵就像是一头永不停止奔跑的白鹿,为了心中理想的共产主义一直奋斗。一方面,对于理想,她从不改变,哪怕是在与相爱的人之间做决定,她也不会妥协。正因为白灵与鹿兆海观念的不同,才导致了最终的分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与鹿兆鹏信仰的相同而在冥冥之中决定了她与他的结合。不论是爱情还是信仰,白灵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正是因為这两个特点成就了白灵的与众不同。

三、《白鹿原》中白鹿原型与白鹿化身者的不同冲突

(一)白鹿原型与白狼原型的冲突

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作者除了描写神秘的白鹿原型之外,还描写了与白鹿形成鲜明对比的白狼原型。关于白狼的文献资料表明,白狼的界定比较复杂。在《竹书纪年》《艺文类聚》和《后汉书》中对于白狼的界定均有不同,亦善亦恶。小说中,作者把白狼归到恶的一面,与白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宋朝年间,有一位河南地方小吏调任关中,骑着骡子翻过秦岭到滋水县换乘轿子,忽然看见一只雪白的小鹿凌空一跃又隐入绿色之中再不出现”②。这是小说中白鹿的第一次登场,白鹿的这次登场,受益者就是这名官吏,他的四个孙子成了四位进士。之后白鹿几次出现均是给白鹿原带来生机与欢乐。白鹿原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反复传唱着白鹿的故事,人们期盼着在战乱、灾荒、瘟疫的时候,白鹿可以再次神奇地出现,带来希望,拯救万民。在小说中,白鹿与具体人物的联系非常密切。白嘉轩经历六娶六丧后,在寻找阴阳先生的路上发现了那白色怪物,后经姐夫朱先生的提示,发觉此物像是一只白鹿。随后,白嘉轩与鹿子霖换地,并且把父亲的亡灵转葬到此地。自此,白家的境况大有改变,一路顺风顺水,人丁兴旺。鹿兆鹏在一次行军途中隐约看到家乡白鹿原和一只雪样儿的白鹿在暮云合垂的原顶上纵跃跳蹦了一下便消失了。白灵进城读书时,在教会女子学校第一次听到上帝这个词语时,就想到了白鹿,她认为上帝其实就是白鹿。后来,白灵加入共产党,鹿兆鹏带领白灵宣誓时,说起了国民党残害共产党的事情,问白灵想到了什么,白灵说,我想到了奶奶讲的白鹿,我想共产主义就是那只白鹿?鹿兆鹏愣了一下说道,那可真是一只令人神往的白鹿!

小说中的白狼是相对于白鹿出现的。与白鹿不同,白狼的每次出现都给人们带来灾祸。在小说的第六章中写道“那是一只纯白如雪的狼,两只眼睛闪出绿幽幽的光。白狼跳进猪圈,一口咬住正在睡觉的猪的脖子,猪连一声也叫不出,白狼就嘬着嘴吸吮血浆,直到把猪血吸干,一溜白烟就无影无踪地去了”③。这是白狼第一次出现。白狼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八章,这次的白狼是人而不是动物。当县长来找白嘉轩做议员时,由于白嘉轩不喜欢白鹿仓门口持枪的民兵,便向县长提出把白鹿仓里那带枪的人撤走,县长却不同意,说道:“你们不知,白狼闹得厉害,不能不防。”这里的白狼指的是土匪的头领。

(二)白鹿化身者与白狼化身者的冲突

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但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白鹿化身者指的是朱先生与白灵。白狼化身者指的是军阀与国民党。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朱先生一生刚正不阿、黑白分明。当得知刘瞎子要来白鹿书院时,朱先生安排两只大狗挡门,以此讽刺刘军长敌不过城内的“二虎”,攻不了城,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保护人民免受灾难。这是白鹿化身者朱先生与白狼化身者军阀的对抗。作为白鹿化身者的另一位人物,白灵勇敢地加入了共产党,并与国民党进行了多次斗争,不论是组织学生运动反抗国民党,还是进行危险的地下工作,白灵都有一种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这是白鹿化身者白灵与白狼化身者国民党的对抗。白灵代表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最终是共产党取胜,说明了白鹿终究会战胜白狼,并带给人们美好生活。

《白鹿原》是陈忠实在生命最有意义的壮年时期倾其所有心血创作的作品,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小说描写的时代正是中国由数千年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大转折时期,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小说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在当时转折时期的社会革命中,农民是主要的群体。因此,从这一角度表现当时的社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能够展示“一个民族的秘史”。作家通过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使白鹿的形象、特点、精神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给我们带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感悟。对于生活在白鹿原上的族人而言,白鹿是神秘的,也是带来安宁和祥和的。对于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而言,白鹿是有力量的,是来拯救万民、救国济世的。对于读者而言,白鹿是一种希望、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从白鹿原型中学习这种精神品质,正是我们研究白鹿原型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侯瑞军.浅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圣人儒雅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3(12):55-57.

②③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2,83.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施春华.神秘的原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侯瑞军.浅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圣人儒雅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3(12).

猜你喜欢
白鹿白鹿原原型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Winter is Fun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白鹿态度
原型理论分析“门”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