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鲁菜之味

2019-06-18 08:26高亮
齐鲁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鲁菜清汤海螺

鲁菜名家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鲁菜在技法上“五味均善”,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在包容外来饮食特色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正是体现了“中和”二字的品格,同时也透露出堂堂正正的“正统”气派。正如张起钧先生所说:“大方高贵而不小家子气,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它是普遍的水准高,而不是一两样或偏颇之味来号召,这可以说是中国菜的典型了”。

今人谈起鲁菜,却以“黑糊糊,黏糊糊,咸糊糊”误解,本刊拟陆续邀请鲁菜名家为之正名。

在鲁菜的现代传承者、有朋家宴创始人高亮看来,“事实上鲁菜非常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原味”,同时又对烹饪的技法要求极高。

翻开有朋家宴的菜谱,一道道传奇鲁菜跃然纸上。在有朋家宴,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印证了鲁菜的“考究”。“从食材、用料,到工艺、器皿,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传统菜因何不传?

当前社会流行创新,改良二词,山东菜也不例外。

经过创新改良的东西冠以健康,符合现代口味的外衣,其实呢,是适应了现在都市人的快节奏,把一些重要的环节省略掉了,越改越省力,最后成了偷工减料的代名词。山东的食物带着浓厚的北方气息,爆,烧,炒,炸,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每一种味道都是突出的,却又独一无二。

经常听到一些声音,山东还有没有传统正宗的鲁菜?至少我经常听到一些山东已无正宗鲁菜之讹传。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人们刚从缺衣少食的世界里挣扎出来,吃饱饭也就近二十年的时间,对美味的理解还处在萌芽时期。第二:老一辈烹饪大师级厨师渐渐退休,离世,只剩下一些调料厨师,不懂得用火候,烹调技术来调理食物。第三:各方面成本高,成本压力太大,大家都以赚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饭店的成功与否。济南当年的三大名店,汇泉楼,聚丰德,燕喜堂都已无当年的风采,留下来的仅仅是一些写的不太讲究的菜谱和江湖传言。事实上,不仅仅是鲁菜,中国的几大门派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糟蹋,无一例外!山东菜是八大菜系之首,重灾区罢了。

给大家讲个传统菜爆双脆的做法,就目前来看几乎没有一家饭店能做好这个菜了。将猪肚头用刀劈开,除去筋膜,洗净,打成十字花刀(深度为肚子厚度五分之四),成鱼网状,再切成一寸见方小块,加清水浸泡,待用。鸡胗改成十字花刀(深度五分之四),清水洗净,放入碗内待用。炒勺内放入清水旺火烧至八成热先放入鸡胗,后放入肚头焯一下,速捞汤碗内,加葱椒料酒调匀,撒上香菜末。另起炒勺放清汤,酱油,精盐烧沸,速浇入汤碗内即成。随即食之,否则肚头嚼而不烂。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爆双脆是北方山东馆的名菜。可是此地北方馆没有会做爆双脆的。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不知地厚天高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就是在北平东兴楼或致美斋,爆双脆也是称量手艺的菜,利巴头二把刀是不敢动的……

有滋有味——壮观的火爆燎肉

济南菜,虽不以猪肉为主要材料,但是离开了猪肉却是不可。早些年,能够吃到猪肉已经很满足,猪肉吃好了,带着一脸的吉祥。当前在中国,所有的食材都在进化,或者叫做创新,猪肉也不例外。但是有一个菜近一个世纪以来不但没有任何变化,且几近失传。

火爆燎肉是一道“飞火”烹制的菜品,其过程惊心动魄,夺人眼球。所谓“飞火”,是旺火足油,勺内勺外烈焰升腾,火苗蹿起有二尺多高,炒勺在厨师手中颠得忽高忽低,肉片在空中的火焰里上下舞蹈,菜品在瞬间油爆完成,如同神奇的魔术。甜酱,酱油,花生油夹杂着肉本身的肥油沁出,香嫩鲜美,丝丝烟熏的味道捎带着一点回甜。因采用鲁菜独有技法“火爆”形式,油温高且很难掌握好火候,所以厨师做得越来越少了,到目前为止济南市面已经难寻踪影。

去皮猪臀尖肉切大片加葱丝、姜丝、蒜片、酱油、甜面酱、香油、绍酒拌均腌渍15分钟,使之入味。锅中入宽油,旺火热锅,十成热时侧锅引火入锅,待火起后下肉片,随火颠勺,使肉片不断翻滚受热,待九成熟时出锅装盘,端上桌正好十成熟。配葱白,黄瓜佐食。

鲜味大师,清汤汆西施舌

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产浅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约长十五厘米,作长椭圆形,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故名西施舌。 郁达夫一九三六年记西施舌云:《闽小记》里所说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文学大师梁实秋认为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以清汤汆煮为上,不易油煎爆炒”。梁实秋把在青岛顺兴楼吃西施舌的情景写进他的《雅舍谈吃》散文集里:“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史料载,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顺兴楼常贵客盈门,西施舌、鲍鱼、海参等海产上品品正味鲜,除了梁实秋常常光顾,当时在青岛大学任教的闻一多、杨振声、方令孺等文化名人也时常莅临,如不说友情,恐多是为了汤汆西施舌这碗好味吧。

西施舌做法看似简单,其实蕴涵着极大的烹饪功底,在勺温,水温,烹饪时间等等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把西施舌自身鲜味全部保留。用开水略烫西施舌,沥干水分后,再用富含营养的汤水入味,配以芫荽等辅助调味即可,西施舌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一只圆润且吐着丁香小舌的西施舌沐在醇和清鲜的汤汁之中,每每让人不忍执箸。

妙趣横生的拔丝菜

拔丝,作为一种甜菜的烹调方法,现在已被全国烹饪界所采用,但是其本源却出自济南菜的体系。鲁菜的甜菜烹调是多样的,除拔丝外,还有挂霜,蜜汁,蜜蜡等做法。在济南,拔丝菜不仅餐馆能做,民间家庭也能做,是很普及的烹调方法。但拔丝推广到外地各大菜系后却被认为是难度很大的烹饪术。直到七十年代初外地厨师看山东厨师做拔丝菜,还是赞叹不已,甚至有人称赞拔丝菜是鲁菜的一大创举。

拔丝菜的制作技巧,主要是熬糖的火候掌握,熬糖的介质,有用水的,也有用油的。用油迅速,用水较易控制。不过总要把白糖熬化至变黄并起小气泡,这时才可以投入原料,待将原料全部用糖汁裹匀后,立即放入抹油的盘中。由于操作此菜速度极快,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从熬糖到出菜,瞬间即成,要求手头利索。不过操作时也有些弥补措施,像即将熬成时可不断将炒锅端离火眼,以使起变化放缓,有时在投料后防止糖汁因炒锅余热而继续变色,可将炒锅蹲到水中使之迅速降温,以保证拔丝菜色美丝长。

拔丝菜是甜菜,一般是在宴席的尾声中上桌的,它与下酒的凉热菜和吃饭的饭菜都不同。甜菜上席一方面是调剂口味,另方面也增添情趣。拔丝菜上桌前,服务人员都要事先通知,以便大家都做好准备,才能趁热拔丝。菜上之后,宾客取筷子,先放到凉水碗内涮筷子(以免糖汁粘筷)再夹起一块菜,这时就能拔出丝来,且拔丝不断,有的拔丝离座能拉至丈余。

道家用语之入菜——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多年之前就被列入鲁菜传统保留菜品之一。五十年代末,中国商业部编写的《中国名菜谱》中,九转大肠在北京、山东两册收录了三个同名的菜,这是全套书中绝无仅有的。该书至今仍被国内外烹饪界公认为质量最高,最能反映传统烹饪技术的食谱,全书已经被日本翻译出版。不只书上写,餐馆里也普遍经营,山东自然不必说,在京津、東北各地的山东菜馆,菜单上总少不了这个菜。作为鲁菜中红烧菜的代表菜品之一,九转大肠历尽考验,经久不衰。

“九转大肠”出于清光绪初年,九转大肠是由济南“九华楼”酒店首创,九华楼是济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开。杜氏是一巨商,在济南设有9家店铺,酒店是其中之一。这位掌柜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什么都要取个九数,因此他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九华楼”设在济南县东巷北首,规模不大,但司厨都是名师高手,对烹制猪下货菜更是讲究,“红烧大肠”(九转大肠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别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药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山东的辛辣品: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口味甜、酸、香、辣、咸兼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众人品尝这个佳肴都赞不绝口。有一文士说,如此佳肴当取美名,杜表示欢迎。这个客人一方面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赞美高厨的手艺,当即取名“九转大肠”,同座都问何典?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可与仙丹媲美,举桌都为之叫绝。从此,“九转大肠”之名声誉日盛。

烹制此菜,厨师必须下料要狠,用料要全,出勺入勺,下锅收汁,反复多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药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尝一口,口味甜、酸、香、辣、咸兼有,味厚而回味无穷。

不只是简单的水煮——上汤海螺

人是杂食的,也是惟一懂得烹调食物的动物,喜欢各种美好的事物,尤其美味。

汗涔涔的夏天终于过去。秋至。

此时,海螺上市,可爆,可烧,可炒。

唱戏的腔,鲁菜的汤。上汤,乃鲁菜之灵魂。有了汤,菜肴就有了味,有了汤,极平凡的大白菜也能登上大雅之堂,开水白菜便是代表。

朋友家的渔船回来,有海螺。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厨房里。有了上汤,吃海螺成了简单的事情,除了盐,无需过多调料,也无复杂的烹饪。

葱姜,盐,少许即可。海螺清洗干净,入汤锅大火烧开随即转入小火焖15分钟,捞出,去掉肠衣,海螺脑。净锅加上汤放入海螺,盐,葱姜烧开,捞出,入汤碗即可。咬一口,海螺肉的脆、爽、甘、甜在口中掺杂成为一种醇厚鲜美的气息。海螺带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海水味道,但鲜香又恰到好处。海螺虽为小海鲜,但无论是小食还是在大席上,它的意义在于是否用尽可能少的佐料体现出原汁原味的鲜香味道。

猜你喜欢
鲁菜清汤海螺
海螺
海螺与鲸鱼
远去的清汤担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