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自我革命之路

2019-06-18 08:26由卫娟
齐鲁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二宝中学家长

由卫娟

每一位家长朋友都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支持系统。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学习的。没有对自己、对孩子的准确认知,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爱的传递就会丢失信息、偏离方向,甚至效果逆转。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恐惧的家长,安全感匮乏,执着于掌控,无奈于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智慧的家长,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孩子会在爱与尊重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汲取能量,也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自己与他人、世界互动的模式。阻断不良模式的基因传递,优化提升自己的教养功底,是为人父母一生的功课。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根治的办法是家长能够把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调整自己上来。真实面对自己,疗愈自己的恐惧,完善自己的沟通方式,调整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拥有理想的孩子、理想的亲子关系。

更新家长教育理念,调整多代生命状态

“做教师,需要上岗证;开车,需要驾驶证……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成为了证件收集者,可唯有做父母一事,所有人都是无证上岗……”

在济南舜文中学的一节家长课堂上,来自朴方智达家庭教育机构的NLP导师赵姗姗的一席话让大家陷入了深思。

济南舜文中学家长学校负责人李旭老师介绍,听讲座、初级沙龙、一言堂等已经不太适应家长的需求。舜文中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状态以及家长需求,对家长课程进行了整体再设计。记者应邀参加了“爱的表达———区分盲目的爱与智慧的爱”四年级专场讲座、“考试前的亲子沟通”二年级专场,被别开生面的家长课堂深深吸引。

两位家长走上台,一位扮演家长,一位扮演孩子。随着家长的各种常用语——“你快点!要迟到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孩子的模仿者被纸带渐渐捆绑,从头部到上半身又到了下半身……

孩子的模仿者在捆绑状态下听到了导师的问题:你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吗?这位家长回答:没有。我觉得她不喜欢我,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的。

言语如刀。这纸带的捆绑,直观呈现了家长所谓的“爱”不过是指责、控制、束缚……

在另一个场景中,孩子的扮演者向着目标前行中,听到“父母”的互相指责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担心地回望自己的家。当损友、游戏的扮演者来诱惑他时,他欣然放弃了目标……

场景重现和角色扮演,让有的家长们泣不成声。他们不再理直气壮地把手指指向孩子,开始反省自己为人父母的初心,反省自己的沟通方式。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让父母学习也是需要技巧的。舜文中学的家长课堂不是灌输性授课,而是情境式体验互动。学习内容也从帮助家长“管好”孩子的技术性操作深化为帮助家长认识自己、调整沟通方式、优化亲子关系等等更深刻更本质的领域。这一根本性教改让家长学校真正变成了家长再教育的学校,让家长从亲子关系的小端口切入,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真正达到终生学习的状态。对孩子而言,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不仅限于孩子的成绩、习惯,而是拓展到孩子的生理、心理模式、情绪管理等等,能够更本质地解决孩子各成长阶段的问题。

舜文中学的家长学校于2015年的12月12日挂牌成立。虎爸虎妈好还是猫爸猫妈好?针对家长的迷失和焦虑,家长学校经过两次全校学生家长填表摸底,整理回收有效表格1200余份,四次筛选意见归类,十五次专题小组会讨论制定了课程方案。舜文中学家长学校最后确立以全课程大健康教育为主,分为基础健康、有效学习、乐享生活、阳光心理四个模块。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以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起形成“1+1>2”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听完后,原来尚有抵触的家长不仅要听自己年级的课,还要去蹭别的年级课程。家长课堂的座位人满为患,每次要从阅览室搬的凳子越来越多。

舜文中学家长课堂及时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舜文中学家委会公众号上推出了“家长微课堂”有声书共读,分享亲子教育类图书。近日,一本《病是教养出来的》正在分享中。这本书的作者许姿妙认为,诸如失眠症,多动症,皮肤病等,与不当的教养和教育方式有关。孩子生病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需要调整了,也许是被对待的态度,也许是教育的方式,也许是生活的节奏。当我们对于疾病的治疗转向教育和养育方式的调整时,疾病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礼物。教育的本质是自醒;每一个疾病都代表一种需要,每一个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都有其健康上的意义。

参与这个共读分享计划的几位家长告诉记者,家长的阅读、分享、自省、成长……一定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沉淀为新的家族基因。家长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模式的逐渐改变,才能给孩子带来身心灵的真正健康。

舜文中学家长学校负责人李旭告诉记者: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是个“慢工程”,家庭教育是对成年人的教育,改变成年人的生活、行为方式本身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就算当时家长听着觉得有道理,但真正到做时,可能又会打很大折扣。不能说做了一次讲座,存在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所以很多问题说了很多年,但照样存在,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影响家长。家长能吸收多少算多少。”开发线上学习功能,就是希望家长们能随时随地学习各种教育理念,随时健康优化亲子关系。而家校理念一致,会提供更好的沟通背景,也会给孩子更稳定健康的支撑。

懂得自己,“看見”孩子

在舜文中学授课后,朴方智达的导师赵姗姗女士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在她看来,很多亲子关系的问题在于家长没有真正“看见”孩子。每个家长都不停地讲孩子有什么问题,孩子如何不听话。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大道理,而是能够接到他们的情绪,看到他们的独特,尊重他们的选择。

一位咨客谈到,孩子成绩不理想,自信不足,她和先生经常加班加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由老人包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有限,干着急,却没精力没办法。孩子的父母都是985、211高校毕业生,一直在学业上非常顺遂,很难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他们的“优秀”却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他们报过名师辅导班,还请过1对1的辅导机构老师,孩子的成绩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够自信。

赵珊珊跟这位焦虑的妈妈建议: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妈妈和爸爸毕业于985和211高校,只能证明在智识标准上的优秀,而孩子或是在情商上、艺术天分上更优秀一些。妈妈和爸爸的成才路径,不是唯一正确的路径,也未必能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提升成绩,而是建立孩子自信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世界的关系,与母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友好了,孩子和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会健康。亲子关系亲密了,孩子才能接受家长的引导,借力父母的平台,而不是排斥家长的压力、逃离所谓的束缚。

这位咨客开始在朋友圈里晒孩子的作品,在亲友面前盛赞孩子的沉稳、细心,并暗示对方附和。在我们的民族传统里,谦虚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但孩子是独特的个体,并没有授权我们替他们谦虚或“自黑”。在这样的年纪,他们分不清家长的谦虚,或会误认为家长对他们不满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一次和孩子的朋友一起出游,这位咨客和快车司机“吹嘘”了一路孩子。下车的时候,孩子的朋友忍不住说了一句:真没想到你妈妈对你的评价这么高!孩子很腼腆地一笑,假装不在意。但她之后在肢体语言上就和妈妈非常亲近。

在亲子关系好转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上升,从原来最高的一门80多分,到了三门主课都是90分以上。赵珊珊说,孩子接受你,才可能接受你的所谓教育。而孩子接受父母的前提是,作为父母,要接受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孩子。父母接受真实的孩子,孩子才可能认可自己。她笃定了父母的爱和尊重,自觉性更强。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位孩子对父母人前人后的赞美,从意外、到窃喜、到不以为意,到现在的不时阻拦,意味着孩子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自我评价系统。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才不会被外界左右,在内心笃定自己的能力与幸福。这是比任何成绩的提高更为重要的。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她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于家长。要改变孩子,只能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我们的孩子,其实远比想象中更优秀,更懂得爱。

二宝家庭,不要“一碗水端平”,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家有两宝,很多家长认为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孩子们并不滿意。舜文中学的孙晓老师曾给一位家长建议,不要一碗水端平,要对大宝更好 。因为在二宝出生后,大宝是失落的那一个。

这位家长渐渐发现,孩子需要的确实不是一视同仁,也不是所谓的公平对待,而是成为父母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被特殊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单独“看见”的心理需求。认识到这一点后,每到周末,这对父母一改全家集体出行的习惯,尽量分头各带一个孩子出去玩,完全按照这个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去安排行程,参加她们各自朋友的聚会,看她们各自喜欢的电影,玩她们各自喜欢的游戏……情况逐渐好转,姐妹相处也融洽许多。

譬如,这个五一假期,母亲拿出整整一天,带着大女儿和她的好友在领秀城贵和商业综合体玩了一天。看了英文原版带字幕电影,到书店看书喝果汁,去了她们感兴趣的网红餐厅,逛了她们喜欢的酷玩商店,买了她们喜欢的文创产品……两个美少女的所有兴趣几乎都得到了尊重和满足。两个孩子都说:希望每天都能这么快乐。

五一假期的另一天,这位母亲又单独带二宝来了一趟。二宝喜欢各种粉色的小头饰和小饰品,还喜欢滑冰、抓娃娃机,她在“洋货”大集上逛来逛去,在玩具店里流连忘返,还在儿童手工区做了两个手工。二宝回家的时候,也很快乐,甚至要求下次约她的好友一起来。

如果是一家四口一起来,大宝一定会嫌弃妹妹的爱好幼稚,在等待妹妹时怨声载道。二宝的情绪和自信会遭受打击。这个时候,给大宝讲道理,说她小时候也这么幼稚是没有用的。她急切地想和小孩子划清界限,根本顾不上妹妹的心理和需求。二宝也会觉得大姐喜欢的电影无聊而恐怖。她们的情绪都是真实的、强烈的,父母们疲于应付,少不得要生气甚至彼此埋怨,最后草草收场都不开心。

所谓的公平,不是给孩子买数量质量一致的礼物,而是懂得她们各自的需求,让她们各自得到需要的尊重和满足,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方便和经济,让她们彼此妥协,让她们的满足打折。

赵姗姗认为,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童年时期,要体谅父母的艰辛,要考虑兄弟姐妹的需求,渐渐会忽略自己的意愿,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所谓的“低价值感”,甚至“低自尊”。而孩子能够从单独的、全心全意的被陪伴中,体会到被尊重、被肯定的感觉,习惯于尊重自己的意愿,才会在漫长的一生中,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被外在标准所左右,找到更真实、更特别的自己。

猜你喜欢
二宝中学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多解中学创新
大宝二宝相差几岁最好?
家有二宝 亲子共读更重要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家长请吃药Ⅱ
迎接“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