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授牌 黔菜入沪
——助推黔菜高品质发展

2019-06-19 09:20卢达极
当代贵州 2019年48期
关键词:惊涛韭黄蔬菜基地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卢达极

10月30日, 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惠水县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贵州)在贵阳正式授牌。此次授牌,标志着黔菜入沪取得新成果,不仅进一步推动黔菜高品质发展,还拉动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渠道,让贵州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借梯登高、借力发力、借船出海。

“韭黄、佛手瓜、山药、白萝卜、辣椒、茄子……已授牌的6家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品种很丰富。” 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研究员郭惊涛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蔬菜基地推介资料,“韭黄和山药还是今年6月份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推进会上提到的突出发展的优势单品。”

10月30日,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惠水县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贵州)在贵阳正式授牌。外延蔬菜基地是上海与国内其他省市完善现代产销对接、促进资源互补的重要平台。此次授牌,标志着黔菜入沪取得新成果,不仅进一步推动黔菜高品质发展,还拉动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黔沪齐发力 打造外延蔬菜基地

“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在贵阳授牌是黔菜入沪取得的新成果,这将进一步拓宽贵州蔬菜在上海的销售渠道。”郭惊涛告诉记者,“蔬菜基地挂牌后,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将为蔬菜基地提供免租金场地,并且享有优先进入权。”

然而说起这6家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遴选的过程,郭惊涛不禁感叹:“黔沪双方可是费尽了心思。”

“我们按照上海方面提出的基地可视、生产可追溯、产品每批必检3个基本要求,来挑选外延基地。”郭惊涛回忆,为争取上海蔬菜集团在贵州建设一批外延蔬菜基地,7月26日,贵州省蔬菜产业工作专班先与10大蔬菜生产基地县和16个深度贫困县共24个县对接。

截至7月30日,19个县推荐了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的30个蔬菜基地。“经过上海方面初审,首先排除信息不全的基地,再按种植情况、企业实力、基地条件、持续供应能力等综合考虑,遴选出17个基地,其中深度贫困县3个。”郭惊涛说,8月,上海蔬菜集团派出专业人员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最终从17家贵州蔬菜经营主体中选出贵州民远华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高山大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紫云自治县盛腾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贵州同心宏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惠水县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经营主体,作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

6个基地确定下来后,上海蔬菜集团为达到基地全方位可视的要求,给每个外延蔬菜基地提供10个摄像头,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安装、调试、指导。“为打造这样一个可视化系统,一个基地的补助近20万元。”郭惊涛说。

贵州省蔬菜专班也为此协调相关政策,为基地减负。“我们协调省财政部门产业扶贫资金,每个基地成立时均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并进一步争取降低基地可视化系统所需宽带费。”郭惊涛说。

种植高标准 生态黔菜底气足

来到惠水县好花红镇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佛手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瓜叶随着地势绵延起伏直至山脚,六七个农民在冷藏库前忙着将早上摘下的佛手瓜装袋,绿色的瓜个个饱满喜人。

“我们的佛手瓜不削皮洗洗就可以直接搬上餐桌,一是嫩,二是没有半点农药。”宏鑫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代表汪昌提起佛手瓜,满是自信,“不仅如此,就连化肥和除草剂都不用。”

普定韭黄喜获丰收。(邱高顺 / 摄)

这是全省最大的佛手瓜种植基地,总共8500亩。以弄苑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石头关村、六马村、清水村、幺关村、新门村5个村,覆盖好花红镇1800户村民。

汪昌向记者展示的《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产经营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基地规模、种植品种、检验检测、标签标识、追溯功能、视频监控等总共33项指标要求。其中明确规定,蔬菜基地如果使用禁用农药、一年内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测有2次以上不合格等7项内容不达标的,将取消蔬菜基地供应商资格,并且在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但汪昌对此信心十足:“我们不用担心检测,但是依然按要求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农残、硝酸盐和重金属等内容的检测,让上海市民吃得放心。”

“上海外延蔬菜基地遴选标准严格,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我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意识很有帮助。”汪昌拿指着佛手瓜袋贴着的可追溯二维码告诉记者,“只要一扫描,什么时候播种、灌溉、施肥、采收、贮运……上海市民在购买的时候都会一清二楚。6家上海外延蔬菜种植基地都被要求用这个可追溯系统,这就督促着我们不断去追求蔬菜绿色种植和规范化管理。”

“蔬菜基地挂牌后,6家蔬菜基地之间会相互参观并借鉴,加强技术服务、培训,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汪昌眉开眼笑地说,“应《指南》‘基地蔬菜必须进行包装’的要求,我们加以摸索,现在还学会了蔬菜分级包装。”

产销一体化 保障农民钱袋子

一把锄头,一个下午,村民们正在阳光下用心为韭黄培土。7公里外的韭黄清洗室里,村民正在将韭黄洗净、沥干、捆扎。这些村民分别来自普定县玉秀街道和穿洞街道12个村,在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韭黄种植基地里忙碌着。

据了解,这个7000亩的韭黄种植基地,2018年启动种植,今年2月开始出产,10月30日便顺利挂牌上海外延蔬菜种植基地。“来我们韭黄基地工作的人员大都是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严姣姣告诉记者,“除了12个村的村民,易地搬迁户有40户40人左右,地里地外总共300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工作。”

“从去年4月份育苗的时候我就跟老伴儿一起来了。”来自波玉村下寨组65岁的村民孟朝荣一年前将自己的两亩田流转到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800元。

“之前种水稻,一年收2000多斤,种半年休息半年,吃一半卖一半。年纪大了打工也不行,两个老人在家里不能挣钱。”如今,来到韭黄种植基地的孟朝荣不再为此苦恼,“在基地给韭黄培土、除草,捂韭黄、割韭黄……一天能挣70块钱。”

孟朝荣是来到韭黄基地的先锋,见孟朝荣工作顺利,村里人慢慢地跟了过来。每亩田800元一年、每亩地600元一年的土地流转费,加上70元一天的务工工资、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

“去年过年放假期间,有些村民就忍不住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上班。” 严姣姣不禁感叹,“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平台,老百姓都特别积极。”来到韭黄基地工作的村民大约在30至70岁,大多是老年人,基地一年中除了遇上一二月份的凝冻天气,都能保障村民有事可做。

收割的韭黄由贵州民投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包装、冷藏保鲜、用冷链车运走。“售价平均为5元一斤,八九月份能卖到6.8元一斤,比起农民自己种植和销售有保障得多。” 严姣姣对记者说,“即将销往上海的韭黄,运输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为防止韭黄返青、腐烂,我们将在包装上增加吸水棉,在各个环节做得更加细致,保障韭黄品质。”

猜你喜欢
惊涛韭黄蔬菜基地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鸭姑
韭黄高产栽培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渔屋吟诗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冯锡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