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诗意对话

2019-06-19 01:42Hillary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卡地亚故宫博物院钟表

Hillary

2019年5月31日,“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这是继2009年“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成功举办十年后,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再度携手,展现双方友谊,让艺术灵感与精湛工艺在古老的紫禁城中精彩碰撞。展览名称——“有界之外”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哲学的含义展现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这一名称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团队在与卡地亚进行合作交流时的真实感悟,在双方对钟表技艺的切磋探索中,回溯时间和历史的脉络,激发出了彼此对传统的领悟,也让双方的合作不断突破本来的界限。无论是钟表艺术、装饰艺术还是造型艺术,本次展览的展品也呈现出跨越时间和技艺的界限,以及跨越文化的重塑力和艺术的创造力。

时隔十年,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一切都走向数字化的时代,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大家都期待这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在第一间展厅,观众首先会看到路易·卡地亚图书馆的重现,在离开展厅时则会看到一件富有诗意的创作,一件外销漆艺屏风,各种各样中国风格灵感的卡地亚作品仿佛从屏风里呼之欲出。而这些展示方式在十年前无法做到。

时隔十年,展览的海报从具象化的一枚卡地亚三角胸针到用中国书法笔触勾勒出一个凹字,也可以理解成是英文字母C的形状。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王跃工接受采访时说,从海报视觉呈现上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经过十年“蜕变”,古老的故宫的确变得更加年轻和开放。说那三个笔触是“凹”型,因为午门展厅从上往下看就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凹”型,金色、红色、灰色就代表三个展厅。其中金色代表午门正厅,红色和灰色代表东西两侧雁翅楼。这种极简主义风格的色彩艺术元素,是传统与当代的交融与呼应。英文字母C,就是CARTIER。

当被问及如何定义卡地亚风格这类微妙的问题时,雷诺这样回答:卡地亚风格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令卡地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摆脱时间的束缚,把握时代的风骨。以不断丰富的词汇和完善的语法发展进化,始终契合所处的时代与生活方式,传递其创始者所坚信的珠宝能够且必须具备艺术性的愿景。

“一个展览给观众获得知识、带来美感、开淘眼界之外,如能以展览开拓思路,在已知文物中读出未知,引起一些思考,就是展览筹办者极大的成功。”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王跃工接受采访时说。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与藏品建立在明清宫廷基础之上,它们本身就是皇权的物化体现。而作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皇室珠宝供应商的卡地亚,也同样为皇室贵族生产了大量精美的器物,在这一点上,两家的藏品彼此有着天生的“亲缘”关系,此次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合作展览特设一个单元,以皇室这个共同的對象为主题。虽然在这个单元故宫博物院只展出三件藏品,但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每一件都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是王者风范的见证。

同时,此次展览旨在呈现东西方艺术交流中的互鉴,体现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对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对激发艺术灵感渊源的不懈探索,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同理念,以及双方突破和跨越各自的文化边界,将闪耀文明携手献给下一代的共同愿景。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合作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特殊的文化遗产,浓缩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呈现出愈加开放的风貌,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卡地亚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珠宝和腕表品牌,也始终汲取不同文化精粹,融入自身创作。双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2014年,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开始了频繁的交流互访。经过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双方决定共同修复故宫博物院院藏六件钟表文物,由故宫博物院钟表保护修复专家负责修复钟表外观,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负责钟表机芯的修复。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自2014年起,故宫确定了六件待修复古钟表,由故宫科技部与卡地亚制表工坊共同修复机芯,随后双方在2015年正式签订了修复合作协议。2017年,这六件钟表经过联合修复获得重生。

一场有关技艺的东西方对话

展览选取了卡地亚典藏“天堂鸟”与紫禁城皇家收藏“翔凤纹皇后吉服”组成“吉祥鸟”主题,一静一动,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珠宝艺术和东方织绣艺术的最高水准,在各自的文化中又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象征。

1.香色绸妆花翔凤纹皇后吉服局部图案,五彩凤凰,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2.天堂鸟胸针,铂金、切割钻石,白金,1948年,卡地亚巴黎,特别定制

卡地亚1927年经重新设计镶嵌制作而成的中国风格台式烟盒顶部瓷嵌片上的粉彩人物国,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终曲“衣锦还乡”的情节,与故宫院藏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盒描绘的《西厢记》“夫人停婚”的情节,在形制和表现元素上不谋而合。东方与西方,香薰与烟盒,“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主题,超越了时代和阶层,表达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望,让它们之间形成对话式的呼应也是本次展览重要的布展策略。

3.中国风格台式烟盒,珍珠母贝、金、银镀金、红色和黑色珐琅、硬橡胶、中国瓷嵌片、松石绿色镂空瓷,1927年,卡地亚巴黎

4.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彩绘,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无论是法兰西帝国时朗的冠冕,还是清代宫廷服饰中的皇权象征,都是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在权力的顶端体现着个人意志和国家荣耀的传承。来自故宫的三件展品堪称重中之重:朝珠、乾隆皇帝龙袍、大清嗣天子宝,皆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与展厅中卡地亚的皇室珠宝交相辉映。

5.卷轴式冠冕,铂金、钻石,1910年,卡地亚巴黎

6.金“大清嗣天子宝”,银镀金,清崇德,故宫博物院藏此次展出的卡地亚的重力滚钟,沿着特定角度坡面匀速向下滑动,历时8天从顶端到达底部。这种钟表没有发条,不用上弦,是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催生出的蓬勃浪漫的技术创新,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铜滚钟形成精密的对照。

7.重力滚钟,银、金、镀金金属、大理石,约1910年,卡地亚

8.铜滚钟,铜、珐琅、木,19世纪,法国,故宫博物院藏

TIPS

多元视角解读精湛技艺

本次展览共设三个展厅,以“精湛技艺”为主轴,沿着时间和主题两条主线,进行多元视角的解读。展览集结了800余件艺术作品,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明代。这些展品分别来自卡地亚、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卡塔尔博物馆、瑞士拉夏德芳国际钟表博物馆等。

西雁翅楼展厅:灵感中国

异域审美元素的重逢。路易·卡地亚时代的东方趣味曾深刻影响了西方珠宝设计师的创意风潮,双龙戏珠、《西厢记》插图等一系列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纹饰在卡地亚器物中出现便是佐证。在故宫研究专家的眼中,卡地亚胸针上双龙戏珠的纹饰可以从中国古建筑、家居、工艺装饰中找到源头,卡地亚桥牌盒四角装饰的凸圆形珊瑚意象也和北京皇城四角楼一脉相承。制造于1925年的逆跳指针鲤鱼时钟更是卡地亞经典代表作。海水江崖式造型灵感则源于中国龙袍上的装饰纹样,寓意“江山永固”,而指针上的装饰小龙则契合了中国民间祝愿高升的吉祥语“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时间与永恒,由鲤鱼、海水到龙的升华,卡地亚对异域文化的精准理解和超凡创造力,成就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统一。

午门正厅:风范见证

中西造型艺术的交锋。卡地亚陆续赢得了王室和欧洲贵族阶层的青睐。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称卡地亚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在西方,冠冕始终是权力最雄辩的象征。冠冕自卡地亚创立之初就深深融入其基因,本次展览汇聚了29顶精美绝伦的冠冕,代表了卡地亚冠冕不同时期的经典风格。20世纪30年代,温莎公爵夫人迷恋上卡地亚,她的很多珠宝都是与卡地亚的贞·杜桑女士合作完成的。一条印度风格项链曾属于黛丝-法罗斯,曾被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19世纪,冠冕从权力象征回归装饰艺术本身。“风范见证”展厅见证了卡地亚自创立之初到“装饰艺术”巅峰的风格演变历程,多角度全面呈现了卡地亚坚定不移的先锋创新精神。

东雁翅楼展厅:时间技艺

跨越传统文明的对话。从18世纪初开始,中国风格大量运用于西方钟表造型工艺中,卡地亚1922年至1931年生产的13款以中国神话瑞兽、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系列时钟便是经典代表。卡地亚在挖掘重演中国点翠工艺时,并不拘泥于中国传统做法,而是利用翠羽的天然色差,采取小块拼接,通过颜色对比使作品呈现斑斓之色,极具立体感。中西方思想和审美的冲突在卡地亚的设计中得到化解、交融,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表。而第一位在卡地亚购买腕表的清朝末代王室爱新觉罗·载抡也在另一个时代维度下坐实了二者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所抵达的交汇点。卡地亚善于捕捉以往钟表历史中瞬间出现的特殊技术或独特设计,那些卡地亚钟表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神秘钟、滚钟、重力钟,在钟表史上都能找到它们早期的身影。

猜你喜欢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钟表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著名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卡地亚猎豹腕表微电影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