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槃:鹰击长空卫海疆

2019-06-20 07:44苏晓禾
太空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液氧反舰导弹容积

文/ 苏晓禾

我国航天界有四位威望极高的科学家,被后人誉为“航天四老”。前三位分别是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而第四位就是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梁守槃。

梁守槃出生于1916年,福建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不到一年即获得硕士学位。后为报效国家,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继续学习工作的机会返回祖国。1956年,博学的梁守槃被调任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从事导弹研究工作。

1957年年底,苏联援助的两枚弹道导弹秘密运至我国。梁守槃被任命为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总设计师。项目一启动,梁守槃就要求研究人员,不仅要搞清弄懂图纸上的技术细节,还要会“反设计”,即先进行理论计算,然后将结果与实物真实数据作对比,以判断所学知识是否足够正确。这样化被动为主动的好处是,后期大家可快速切换至独立自主研发的状态。果然,实践指导理论的“反设计”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更保证了在所有外援断绝时,我国航天事业向自主设计阶段的顺利过渡。

尽管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梁守槃等研究人员做好了长期打攻坚战的准备,学到废寝忘食,干到难分昼夜,但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

▲ 梁守磐(1916.4-2009.9)

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时,曾扔下话说,中国液氧杂质太多,如果用中国的液氧来发射,不成功他们概不负责。言下之意是必须用他们的,可他们又迟迟不肯供应,这严重阻碍了导弹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梁守槃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经过精确计算,可确认国产液氧完全合格,能用,之前说不能用,那是某些人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作了液态容积,使结果出现了1000倍的误差导致的。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梁守槃甚至为此立下军令状,来保证国产液氧的可用性。他的意见很快被采纳。一个月后,以国产液氧为推进剂的仿制导弹成功发射。

在我国一系列的弹道导弹的开拓性研究中,梁守槃做出了独到而专有的贡献。“艺高人胆大”的他总是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 1964年4月18日,梁守槃(左二)与屠守锷(左四)、谢光选(左一)等战友在一起

▲ 1994年8月22日,梁守槃(右二)在接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前与任新民(右一)、黄纬禄(左一)、屠守锷(左二)合影

1963年,钱学森和梁守槃根据国际形势,思索再三,决定研制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由于无此先例,这个提议遭到了众人的质疑。一些人认为,外国人都没做过,中国人怎么做得出来。不过,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梁守槃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现有技术水平可以支撑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而钱学森也力排众议地支持他。最终,梁守槃被任命为反舰导弹的总设计师。

值得一提的是,梁守槃不但接受了挑战,还将原本70公里的预定射程改成了100公里。他巧妙地将悬挂式箱体改装成承力式箱体,既减轻了结构重量,又增加了机箱的容积,使得导弹在重量增加不到1/2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增加了2倍,这就是后来的“海鹰二号”导弹,也是后来被西方人称为“蚕式导弹”的我国第一代岸舰导弹。

“海鹰二号”定型后,海军装备部又提出新的要求,他们需要一种远距离投放的空对舰导弹,要求导弹具有超低空掠海飞行多种抗干扰的能力,梁守槃再次成为该型号导弹的总设计师。虽然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是经过他和研究人员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导弹定型试验成功,命名为 “鹰击八号”,即被外国人惊讶地称为“中国飞鱼”的反舰导弹。之后,该型号导弹成为我国海军装备的重要力量。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上,鹰击八号导弹亮相,“中国飞鱼”震惊世界。

梁守槃说,武器研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畏困难,不怕艰险,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是他留给航天人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 梁守槃(右二)与钱学森(中)、任新民(右一)、黄纬禄(左一)、屠守锷(左二)在一起

▲ 梁守槃在工作会上

▲ 出席有关会议

猜你喜欢
液氧反舰导弹容积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液动机引流式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控制系统
液氧煤油发动机氧系统双机耦合振荡频率特性
液氧煤油发动机喷管非冷却段传热分析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液氧甲烷发动机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巧求容积
爷爷的输液瓶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