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抗坏血酸水剂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6-20 01:26胡芳丽黄荣茂
现代农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死苗嘧菌抗坏血酸

胡芳丽 ,张 凤 ,严 凯 *,蒋 伟 ,黄荣茂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2.贵州鸿茂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六盘水 553000;3.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

草莓(Fragaria ananassaDuch.)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L.)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为小浆果,营养丰富,香气浓郁,柔软多汁,酸甜适口,并富含有机酸、果胶、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烟酸、钙、磷、镁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营养元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磷和铁的含量比苹果、葡萄等高3~5倍[1-2]。

近年来贵州草莓栽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主要以大棚栽培为主。但病虫害及凝冻、霜冻等自然灾害给草莓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是白粉病发生的危害严重。目前防治草莓白粉病主要是见病防病,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单纯的化学药剂防治还会增加农药残留,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以诱导或激活农作物提高抗性物质,进而提高作物抗病免疫能力的生物控制方法,该方法广谱、持久稳定、安全,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免疫诱抗剂的应用是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3-4]。研究表明,抗坏血酸在植物体中具有作为生物反应的辅助因子、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质膜和叶绿体中电子传递链的供体或受体等功能,可提高植物对抗氧化与抗逆境胁迫能力[5]。研究发现,植物体内抗坏血酸含量与植物抗氧化胁迫的能力有明显的联系。植物体内抗坏血酸含量降低,植物受氧化胁迫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对生物或非生物逆境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植株衰老速度加快[5-6]。当人为提高植株体内的抗坏血酸含量时,植株对氧化胁迫的抵抗力和其他逆境环境的抗性提高,还能有效延缓组织衰老,有效调节植物生长发育[5,7]。抗坏血酸以抗氧化作用为基础抵抗逆境胁迫,消除大量活性氧(ROS)而达到普遍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的功能[5]。研究表明,抗坏血酸可增加刺梨植株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减轻白粉病危害;对马铃薯、猕猴桃、樱桃等作物也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8-11]。本研究进行了6%抗坏血酸水剂在草莓上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在草莓上抗坏血酸与杀菌剂的结合使用,并明确其田间应用技术,为大田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6%抗坏血酸水剂,贵州省贵阳市花溪茂业植物速丰剂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西安近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草莓种植基地进行,试验地选择代表性的草莓果园,采用髙垄种植,垄宽50 cm,垄高25 cm,行株距25 cm×25 cm,土壤肥力中等,供试面积0.2 hm2,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各处理施肥、浇水、除草、打叶、病虫害防治等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3 试验设计

试验参照文献[12-13] 方法,设置4个处理,处理①6%抗坏血酸水剂60 mg/L,分别于移栽后(8月20日)、花芽分化期(9月10日)、开花前期(10月1日)、幼果期(10月20日)和果实膨大期(11月10日)进行喷药;处理②6%抗坏血酸水剂60 mg/L+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33 mg/L,分别于移栽后、花芽分化期、开花前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喷药;处理③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720 mg/L+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于移栽后喷药,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125 mg/L于花芽分化期、开花前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喷药;对照处理④不施药,喷清水。每处理小区面积20 m2,每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喷雾使用3WBD-18L电动喷雾器,喷雾药液量为75 kg/667 hm2。

1.4 调查测定方法

草莓产量、抗病性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随机调查,每定点调查10株草莓,于2017年10月5日调查开花情况,11月25日在草莓第1次采果期进行产量测定(1次采收1次计产),2018年1月10日,对叶片、花朵、果实及死苗情况进行调查,分别统计花受冻率、畸形果率、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最大单果重量、平均单果重量,并记录成活率和全株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等级[12,14]。

品质、耐贮性调查测定参考文献[15] ,于11月25日第一季果实采收期采摘各处理区200个样品并混匀,并从混匀的200个果实中随机抽取100个果实进行品质和硬度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逆性试验结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抗逆性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处理①和处理②试验区的草莓开花整齐,叶片肥厚、呈深绿色,长势良好,抗逆性表现良好。2018年1月出现凝冻和霜冻极端低温天气(最低气温-5℃),处理①和处理②草莓花受冻率仅为1.8%和1.7%,叶片生长舒展,花芽分化正常,果实发育饱满,畸形果较少,畸形果率仅为9.6%和8.4%。处理③和处理④植株叶片表现出生长缓慢,有受冻现象,畸形果增多,花受冻率分别为5.5%和6.6%,畸形果率高达15.2%和21.3%。

表1 不同处理区草莓抗逆性比较

第1季花期(10月5日)调查结果显示,处理①和处理②开花整齐,较常规处理③开花时间提前1~2 d。处理①植株死苗率仅为6.5%,处理②草莓长势良好,植株死苗率为0.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③植株死苗率。对照处理植株死苗率显著高于药剂处理植物死苗率。由此可知,6%抗坏血酸水剂可提高植株抗逆性能力。

2.2 抗病性试验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由表2可知,处理①、处理②和处理③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54.5%、93.3%和73.9%,对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59.7%、94.3%和74.2%。试验结果表明,6%抗坏血酸水剂可提高草莓抗病性,其和杀菌剂混用防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处理,防效均高于90%。

表2 不同处理区草莓抗病性比较

2.3 草莓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产量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处理①和处理②草莓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5.6g和36.8g,与常规处理③相比分别增加了6.9%和10.8%,较对照处理④单果重分别增加了54.1%和59.3%。与常规处理③草莓果实硬度相比,处理①和处理②的草莓果实硬度增加,耐贮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维生素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6%抗坏血酸水剂可显著增加草莓产量,还可提高草莓硬度、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

表3 不同处理区草莓果实品质和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抗坏血酸在人类和高等动物体内可作为抗氧化剂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活性氧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还可作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抗氧化胁迫相关的生命活动中,如病毒或细菌性感染、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衰老等[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草莓全生育期使用6%抗坏血酸水剂,有助于调节和诱导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其还可改善草莓植株生长的生理性状,减少草莓病害发生,提高了在低温冻害等不良生长条件下的抗逆性。6%抗坏血酸水剂与常规杀菌剂混配使用防治草莓病害,在减少杀菌剂常规使用剂量1/3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优异,表明了坏血酸与杀菌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16],增加了草莓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强耐贮性,延长货架期,提高果农经济收入,且对人类健康绿色安全。

抗坏血酸既是植物本身生长需要的物质,也是人类必需的生命物质,在植物体内诱导作用后对人体无毒无害,可制成环境友好的绿色防病药剂。推荐抗坏血酸在草莓上广泛施用。

猜你喜欢
死苗嘧菌抗坏血酸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樱桃中维生素C含量
HPLC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五河县夏玉米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基于磷钨酸/ZnO纳米纤维的抗坏血酸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