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2021-10-13 10:39张晓莉师敬敬郭婷婷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抗坏血酸乙酸提取液

孙 晶,张晓莉,师敬敬,郭婷婷

(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能促进代谢及合成胶原蛋白,还能保护细胞膜不受损害,有解毒功效,能有效减少患癌的风险[1-2]。在实际的疾病治疗上,常被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3]。在人体内,维生素C是高效的抗氧化剂,可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氧化应激,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物合成。由于自身不能合成,人们往往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因此研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重要意义。

目前维生素C的常用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6-二氯靛酚钠盐滴定法、钼蓝比色法等[4],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稳定性好,高灵敏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中各类维生素的检测[5]。GB 5009.86—2016将样品中维生素C用偏磷酸溶液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动相,利用HPLC法测定。由于偏磷酸有剧毒,离子对试剂的使用降低了柱子的耐用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2%乙酸溶液代替偏磷酸溶液为提取液,以甲醇-0.2%乙酸溶液(2∶98,V/V)为流动相,有效解决了该问题。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精确、简单、快速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为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提供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中水果和蔬菜均采购于超市。

1.2 仪器与试剂

赛默飞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C18柱(5 μm,4.6 mm×250 mm),超声波清洗器;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BePure公司;实验所用水均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2%乙酸:甲醇(98∶2),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2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L(+)-抗坏血酸的保留时间约为4.243 min,D(-)-抗坏血酸的保留时间约为4.430 min。分离度良好,且峰型佳。

1.4 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配制

准确称取对照品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5.0 mg,用2%乙酸溶液溶解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定容至10 mL的棕色容量瓶中,其浓度为0.5 mg/mL,现用现配。标线采用0.2%乙酸进行配制,线性范围为0.1 ~ 10 μg/mL。

1.5 样品的制备

称取2.0 g果蔬样品至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20 mL 2%乙酸溶液提取,超声冰浴提取15 min后,4 000 r/min离心3 min,转移至另一50 mL棕色容量瓶中,下层残渣中再加入20 mL 2%乙酸溶液重复提取,转移入同一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经0.22 μm微孔滤膜(尼龙)过滤后,经HPLC分析。样品含量超线性时稀释至标线范围内上机。标准溶液和样品中抗坏血酸的色谱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维生素C标准品色谱峰

图2 样品中维生素C色谱峰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监视了245 nm和254 nm两种波长下的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响应,结果发现在两种波长下的响应差异不明显,且GB 5009.86—2016中抗坏血酸的检测波长为245 nm,故最终选择245 nm作为抗坏血酸的检测波长。样品的检测时间在8 min后没有杂质峰,基线趋于平稳,故选择检测时间为8 min。

2.2 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线性

测 定 了 浓 度 为 0.1 μg/mL、0.2 μg/mL、0.5 μg/mL、1.0 μg/mL、2.0 μg/mL、5.0 μg/mL 和 10.0 μg/mL 时L(+ )-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0.1~10 μg/mL范围内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线性关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见图3和图4。

图3 L(+)-抗坏血酸线性

图4 D(-)-抗坏血酸线性

2.3 提取溶液的选择

分别选择0.2%、2.0%、5.0%的乙酸作为提取液,经过比较发现,选用0.2%的乙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时,样品的基质峰出峰时间过长,目标峰在基质峰曲线上,基线不平,如图5所示。选用5.0%的乙酸溶液作为提取液与2.0%的乙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时的样品的响应相差不大,峰型接近,但是5.0%乙酸的酸性相对较大,考虑到柱子的酸碱耐受性,最终选择2.0%的乙酸作为提取液。

图5 0.2%乙酸提取时样品中L(+)-抗坏血酸

2.4 提取次数的选择

分别对11类果蔬样品进行了3次提取并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一次提取的值相对较低,二次提取与3次提取的值相差不大,如图6所示。由于抗坏血酸易分解,故长时间的前处理也不易于实验的准确性,所以选择两次提取做为该实验的最佳提取次数。

图6 不同提取次数下11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2.5 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经过试验,测定出的11种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如图7所示。

图7 11种果蔬中L(+)-抗坏血酸的含量

由图7可知,西红柿、豌豆芽、菠菜、胡萝卜、辣椒、黄瓜、西瓜、脐橙、皇帝柑、砂糖橘和红心蜜柚中L(+)-抗坏血酸的含量分别为10.9 mg/100 g、9.77 mg/100 g、73.3 mg/100 g、1.68 mg/100 g、3.08 mg/100 g、6.37 mg/100 g、8.25 mg/100 g、43.4 mg/100 g、23.4 mg/100 g、16.3 mg/100 g和29.4 mg/100 g。

2.6 加标回收实验L(+)-抗坏血酸的含量

分别选择了西红柿、胡萝卜、西瓜进行了加标实验,加标量分别为 1 μg/mL、2 μg/mL 和 5 μg/mL。L(+ )- 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回收率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添加水平下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且不同类别的果蔬产品中所含的抗坏血酸均为L(+)-抗坏血酸,因为D(-)-抗坏血酸的稳定性不强,特别容易分解。西红柿中的L(+)-抗坏血酸回收率在98.0%~103.0%,胡萝卜中的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回收率在91.7%~98.3%,西瓜中L(+)-抗坏血酸回收率在99.2%~101.0%,D(-)-抗坏血酸的回收率均在98%以上。

表1 西红柿、胡萝卜、西瓜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回收率

3 结论

维生素C属于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所以在配制标线以及样品处理过程中用到是棕色容量瓶和进样瓶,标准溶液配置需在准备上机前再进行配制;醋酸的浓度越高其处理后样品的色谱峰越干净,所以酸度对峰型、分离度等有一定的影响。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对果蔬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确定了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为样品经过2%乙酸提取两次后经HPLC测定,检测波长为245 nm,流动相比例为0.2%的乙酸∶甲醇(98∶2)。该方法回收率高,检测方法方便快捷。

猜你喜欢
抗坏血酸乙酸提取液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穿山龙提取液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
山香圆叶提取液纯化工艺的优化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抗坏血酸的电化学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纳米TiO2/抗坏血酸对真丝织物防紫外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