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促进“双核人才”培养

2019-06-20 06:00李贞惠
职业·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举措必要性

李贞惠

摘 要: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肩负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使命,在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双核人才”的培养,确保毕业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

关键词:内涵发展 双核能力 必要性 举措

一、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

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发展的内容和实质,其基本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质量发展,它强调的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二是精细发展,是将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三是特色发展,是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四是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大的创新的动力。

二、“双核”的定义

“双核”是指一个职业人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非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专业能力)的总称。職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核心技能是指培养学生具有与职业工种、职业发展直接相关、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能力,它重在培养学生具有一手好的专业技能。

三、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性

1.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如何培养出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主阵地,要完成此项任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唯有树立质量和特色兴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强化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学校软实力。

2.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弊端

传统教学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根据专业需要,大而全,已达到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目的;二是课程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顺序布局。它的特点是重理论、轻技能;追求该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课程设置顺序难以随机变动,理论课时数高;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技术员和管理员,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才能完成培养目标。当今国家要求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既能说更会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工匠能手。为此必须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双核人才”。

3.技工院校学生的现状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是培养的对象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的尾端学生,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缺乏责任感;其次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较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能说,更会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针对目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技校学生的现状、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在行业、企业的生存力,加强学校内涵的发展,促进“双核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四、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双核人才”的举措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双核人才”的关键。2009年12月20日至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要培养出一流的技工,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针对笔者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实践经验缺失等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培养工程,开展针对性培养,形成了“4588”师资队伍培养模式。“4588”师资培养模式是对“四类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开展“五级培训”(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和校级培训),通过“八条途径”(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示范教学、技能大赛、企业实践、论文撰写),提升“九种能力”(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与教育能力、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行业、校内外企业的深度融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完成相应专业的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和要求的调研,形成专业可行性报告,制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要达到的“双核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制定了“四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建设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驾校合作平台,构建了集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驾驶培训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是双核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要达到“双核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优化课程体系,这是双核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双核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此,笔者学校对基础课、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选择和取舍,并对“双核能力”课程的设置做了积极认真的探讨,确立了相应的课程框架。

(1)“职业核心能力(非专业能力)”课程设置。一是将基础课程分为三块:职业人文德育(国学经典教育、现代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和艺体(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二是将语文、数学分别融入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的课程之中,英语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专业英语。

(2)“职业核心技能(专业能力)”一体化课程设置。将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内容中,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的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開展教学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数控车工中级工为例:主要的核心课程有零件的钳加工、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模拟加工、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组合件的加工与装配、产品质量检测。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坚持以任务引领,按照一体化六步法(获取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

4.创新教学模式

工科类专业的专业课将按照一体化六步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制订方案和任务实施计划两个环节,按照“会、快、精”三步进行教学,实现能做、快做、做优的能力递增,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技能训练内容与岗位需求、学生素养与员工素养的“三对接”,凸显以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努力实现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心态转变,从而形成了“63321”教学模式。

5.加强学材建设

学材建设包括教学场地、设备设施和教材等。为了加强“双核人才”的培养,笔者学校共计投入一个多亿的资金为各专业加强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的购置,为“双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其次组织教师团队按照新手、生手、熟手和能手的培养思路,编写了各专业一体化校本教材24本,在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3本。

6.改进教学评价模式

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以职业技能鉴定、企业以用工标准、学校以过程性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构建起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这种评价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向行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学校的办学模式走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评价模式更加全面,师资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地促进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文学,曾庆军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

[2]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举措必要性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