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开展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9-06-20 12:47邓家勇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学思政教育

邓家勇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生思政工作的环境、教育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探索心理学视角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思政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心理学视角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以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学;高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政教育的物质文化基础大大增强,高中学生思政意识在市场经济制度等社会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思政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挑战。思想是基于心理的高层次对客观实践的反映,心理学与思政教育同样以人为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内涵拓展,心理学与思政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原则,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改進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研究心理学视角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随着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变,高中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据相关调查统计,20.23%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其日常生活、人生价值观等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在我国推广以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理性人的理念与思想意识无形中影响到高中学生。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财富产生强烈的向往。如何以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财富的快速增长,对此问题的把握是产生思想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挫折是人们为满足自身某种需求,在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时,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及消极情绪反映。应试教育导向下以学习为中心,学校、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断使孩子失去了磨炼的机会,学生逐渐对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家长过度保护,使得孩子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进入社会时面对现实竞争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从而产生系列心理问题。

二、高中思政教育中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制度影响,我国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高中思政教育侧重关注学生政治方向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因内心矛盾与困惑长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帮助,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高中思政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但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传统的思政教育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教育者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客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学生常出现逆反心理。

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经常将一些心理素质差的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解决,导致工作成效不佳,不能将学生的日常思想问题与其心理发展规律相结合,思想的成长服从于心理发展过程,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可更好地解决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

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心理学知识运用的主体是高中思政教育工作。在高中思政教育学生专职队伍中,很多辅导员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知识,不能正确对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式是理论灌输,此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中控制是体制的基本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个性特征更加明显。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其服务,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并为之服务。思政教育是引导、教育人产生正确的思想,以往主观灌输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高中思政教育的客体需求,未对受教育客体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宣教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不能适应当代高中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形成。

三、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学方法的作用

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知识,即通过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思想发展,使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保持一致。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中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其生理发展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相对自由开放,正处于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其心理充满特殊的矛盾现象。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特征表现为精力充沛,有大量新需求渴望得到充分满足。抽象思维高度发展,发散性思维得到提升,求知欲强,好辩,自我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进一步扩大。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消极特征表现为滥用精力,急于求成,导致失败,情感缺乏控制,易导致脱离现实,坚持片面性理论。高中生有常见的心理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情绪与理智,锁闭性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求等。高中生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高中生所承担的社会任务不够明确具体,其人生观处于不甚稳定的阶段。因此,加强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心理问题指人们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思想问题指人们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思想问题属认识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相互联系,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思想是人对事物表现发展过程与规律的反映,心理与思想对人的行为影响力不同,思想对人的行为影响力更为深刻持久,在人的精神领域中,思想处于更高层次。二者同属于意识范畴,同以感知为基础,以实践为桥梁。思想对心理起决定性作用,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相互交织,某些心理问题可通过思想教育解决。心理咨询不带政治立场,关注咨询者本身发展,易于被受教育者接受,有效解决思政教育方法难以奏效的问题。心理问题处理不当会演变为思想问题。在实践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与思想问题的联系,充分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心理学方法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政治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在思政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当前思政教师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多源于自我学习,其在学习系统性及深度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应发挥集体的组织力,定期对任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在教学渗透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现代知识经济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经济一体化总体特征,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辐射影响。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诱发其形成良好的动机,使其逐步形成与知识经济一体化吻合的人格心理特征。

在实际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使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心理规律保持一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释放潜能,做所乐意之事。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教育中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归因原则、参与原则与综合性原则,将高中生消极的自我意识转化为积极成分,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心理活动是实现社会道德的重要前提,高中学生的心理道德特征具有规范责任的道德意识的心理特征、道德情感的心理特征与超生物能量的道德心理特征。学生道德规范意识指其对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责任意识通过权衡关系,确定与自己行为当否的自我意识。思政教育中要肯定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其用正确的标准将客观的他律与自律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运用道德情感心理,引导学生正面向善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引导社会道德风尚。要充分发挥右脑在品德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大脑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右脑具有形象识别与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功能,在品德教育中解决人的思想方法的观念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通过左脑实现。在品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右脑功能,利用右脑让品德教育实现虚实结合,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应建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发挥人才优势打通渠道,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接受先進思想与正确理论。

五、结语

高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骨干,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实现心理学与思政教育的学科交叉,在思政教育中借鉴心理学理论方法,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是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实现心理学理论方法在高中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必须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等工作的保障,才能使心理学应用更好地落实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姚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D].武汉:湖北师范大学,2018.

[2]芮晓云.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3]柏娜.妙用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03):109.

[4]毛水莉.巧借心理学知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6(05):39-40.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心理学思政教育
“没有用”的心理学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