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19-06-22 07:1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剑桥幼儿园王梦玺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人国区域游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剑桥幼儿园 王梦玺 谢 莹

当前,游戏课程化是国内幼教界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其课程模式已逐步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推进。

我园从2016年开始,根据园所场地特点,在公共区域内设置主题游戏区,每周固定时间段,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区域,和新伙伴、教师共同开展混龄游戏——我们把这种全园开展的具有模拟“小社会”情境的混龄游戏称之为“小人国”游戏。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游戏对象从班级变为全园,从同龄变为异龄,对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的观察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游戏刚开始,因为有童趣的环境和丰富的游戏区域吸引幼儿参与,孩子们参与兴趣很高,但随着新鲜感消褪,幼儿往往会陷于盲目地游荡玩耍或对材料的重复摆弄中,形成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有规划随意、类别混乱;材料单一、投放雷同;观察盲目,指导低效等诸多问题存在。怎样让幼儿在混龄游戏中不仅“有趣好玩”,而且“玩得聪明”,避免低水平重复,获得认知思维的发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构建的基本框架

我们从问题出发,尝试构建“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形成以教师环境创设为隐性主导,以“游戏项目”贯穿其中,遵循 “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展开的一系列独特的、相互关联的活动。“项目化游戏课程”其本质是蕴含着教学意图的游戏活动,是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首先,我们确立“玩出故事,玩出智慧”的课程理念,明确培养“灵动敏学、明礼淳美”的现代儿童。我们希望——“玩出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孩子们的游戏课程,不断推进、生发故事情节与内容,记录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来自幼儿、老师、家长们的故事;“玩出智慧”: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游戏,激发幼儿内在的兴趣与动机,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索发现,产生相互间合作的积极影响,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智慧发展。

其次,创设“三街六中心”项目化游戏环境,构建游戏课程内容体系,探索项目化实施策略,完善项目化游戏课程评估,通过“任务书—路线图—资源袋—工作帮—分享会”等一系列过程,推动游戏不断发展,聚焦儿童整体性发展(见图1)。

二、“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实施过程

㈠创设游戏项目活动环境

图1. 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框架图

图2.“小人国”游戏环境规划框架

同时,设置“项目化混龄区域设置表”和“项目化游戏材料投放表”,增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通过师幼讨论,整理相关职责,加强针对性指导,从场所材料提供为主的硬件建设走向职责明确、指导有方的软件建设。以“拆拆装装厂”游戏为例,从表1、图3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个区域第一阶段的材料投放与职责要求。

㈡构建六大系列项目游戏内容

1.确定六大系列项目游戏内容

我们根据项目目标指向不同,把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和拓展性项目两大类型,设计六大项目系列。基础性项目一部分结合班级主题区域,以任务单导向,在一定时间内个别化操作完成;另一部分则融合在领域指向明确的游戏区中,要求必须完成。而拓展性项目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并生成变化,不做强制性要求(见图4)。

2.细化二级项目系列内容

在六大项目系列基础上,根据领域核心经验、环境资源以及已有的积淀,思考分割第二层级的项目框架,在此基础上创设幼儿能直接参与的、形象直观的游戏区,开展有利于联动的游戏活动。例如:基础性项目从文学修养、科技启蒙和美艺纵横三大维度出发进行设计,分别转化为九大项目游戏内容,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体验。

表1.“拆拆装装厂”游戏材料投放表

图3.“拆拆装装厂”工作人员职责表

图4.六大项目系列内容

表2.“华幼电视台”项目系列内容分解

3.构建具体的项目活动任务

根据二级项目系列框架,把项目内容与游戏空间、材料投放相匹配,从“聚焦自我”“理解同伴”“感知世界”三大维度设计相应的项目活动,推动有目的学习,增强经验积累,同时预留项目空间,根据问题与幼儿需要生成(见表2)。

首先,要尽快构建配电网市场预测的硬件系统,该系统一经创建,就需开展专业化的信息数据采集任务,并精确地分析数据的同比、环比增加趋势,进而对每个用电区域每个行业电量的分布情形、固定时间段内对电力负载的实际需求以及电力负载的改变状况加以精确探测,增强配电网供电的质量。

研究开展以来,我园目前已形成6大项目系列、36个项目内容、108个以上项目活动,充实了游戏课程内容,同时,项目化游戏课程随着幼儿游戏兴趣的发展变化,源源不断地在生成新的项目活动。

4.设计项目游戏“三叶树”

游戏手册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强混龄游戏过程中的目的性,培养孩子的计划反思意识。三叶树代表一个玩的区域,一个树杈代表一块可以玩的内容,一片叶子代表一个玩的项目,实线代表必玩项目,虚线代表选玩项目,孩子们玩好后,会由小店长或老师在大树旁边盖上不同的印章进行评价。代表“你来玩过了”;代表“你玩得不错”;代表“你玩得真棒”;让每一个游戏过程显性化(见图5)。同时,每个店铺前也设有专门的项目内容牌,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了解项目内容。

图5.“华幼电视台”三叶树

㈢明晰玩工、玩童的角色分工

混龄游戏中存在两大角色类型:玩工和玩童。游戏时通过定期轮换、相互更换能更好地、持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玩工”是指负责主题区域的小工作人员,他们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考虑到玩工熟悉工作职责到材料有一个逐步熟练的过程,我们一般把“玩工”的上岗周期定在4~5周左右。因每个游戏区域性质与玩法不同,就合作过程展开的形式分,可分为一人负责为主的“领队式”与互补合作的“组队式”。“玩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打工或消费的自由游戏者。主要分为一对一的“结对式”和一带二的“组队式”(见图6)。

图6.混龄游戏角色活动形式

㈣确定混龄游戏的时间和形式

我们把专门的混龄游戏时间称之为“集市日”“创业日”活动。“集市日”活动打破日常半日活动流程,设立专门的“游戏计划与分享时间”,第一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做计划与回顾,第二学期打破班级限制,进行“大带小”共同计划,去完成计划任务(见表3)。

表3.混龄游戏开展的时间和方式安排表

㈤建立“项目化”混龄游戏流程

开展“项目化”混龄游戏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全方位参与的过程,在游戏“前—中—后”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策略与方式,以学期为单位,循环进行,促使不同年龄幼儿游戏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不断得以发展。

混龄游戏前开展的系列活动,通常在学期初2~3周时间内完成,通过主题生成方式完成游戏准备。游戏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内容产生的交互与联动特点,呈现出由“点—线—面—体”的渐趋复杂的四个阶段,分为“行动一站式”“任务联动式”“分工联动式”和“阶梯循环式”四种。混龄游戏后,组织幼儿在分享会上开展讨论,结合自己的游戏册向大家进行介绍、演示,我们称之为“达成式分享”“结合式演示”。每学期末,以插卡、送爱心贴等投票方式评选“我最喜欢的店铺”“美丽玩工”等进行展示性表彰,挑选幼儿画得好的游戏故事上墙展示,录制幼儿自己讲述的游戏故事在“华幼电视台”及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性推广(见图7)。

图7.“项目化”混龄游戏流程

㈥开展项目化游戏活动评价

“项目化”混龄游戏评价需要秉持客观、真实、自然的原则,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于及时对游戏项目设计的适宜度、效益等做出判断,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我们采用“量化 + 质性”的评价方法进行,注重过程评价。

1.项目统计评价

“三叶树”既是幼儿游戏支架,也是量化评价工具。学期中或者学期末,教师会引导幼儿数一数所有的“三叶树”,“每一片叶子旁边都有印章吗?你是不是全部玩过?没有盖过章的还有哪些?”引导幼儿关注所有的项目。学期末,会下发一张“‘小人国’游戏项目统计表”,请幼儿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一学期来玩过哪些区域,哪些游戏项目受欢迎,哪些比较冷门的区域需要改进等。通过项目统计法全面了解评价幼儿整体的游戏情况,并以此为参照对冷门区域进行调整。

2.天使勋章评价

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领域发展目标,结合“项目化”混龄游戏中的行为与能力发展要求,我们精心设计了“优雅小天使、才艺小天使、探究小天使、健康小天使”等八枚天使勋章,通过小天使勋章的评选,鼓励幼儿在不同阶段进行各类游戏活动的计划实施,收集到不同的勋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同时,根据游戏区域特点,细化游戏行为要求,使之成为幼儿追求的行为目标,统整形成量化的“‘勋章小天使’评选标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量表观察评价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参与兴趣”“材料选择”“角色扮演”“语言表达”“合作互动”和“游戏持续”这六大方面给予教师不同区域的观察线索提示。随后通过培训,让每一位教师了解不同性质游戏观察视角的不同,并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观察设计,确定“阶梯式”的层级观察评价线索,上交通过审核后,形成不同区域的《项目游戏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与评价,在持续的观察中反思跟进。

4.游戏故事评价

游戏故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从教师与幼儿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一方面通过教师游戏故事的记录、讲述与交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投入程度、完成项目任务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PPT展示、分享等方式进行定期交流,选择优秀的游戏故事集结成册。另一方面,在每次游戏结束前,设有15分钟的游戏故事分享会,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游戏手册进行分享,同时,教师会引导组织幼儿一起开展讨论,如:“这次游戏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你按计划完成了吗?”……在游戏故事的分享中及时捕捉信息,做出对游戏材料与项目安排的调整。

5.作品分析评价

作品分析评价是指分析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作品,如美工作品、自我装扮的个性造型照片等,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以及情感心理状态等。例如,美术作品分析,除了关注作品的造型、色彩、画面组合与技能外,还要关注作品背后的心理愿望与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家长的配合参与,及时对幼儿游戏中的绘画作品进行记录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和心理变化,施以及时的支持。

6.游戏研讨评价

围绕“混龄游戏”的观察、记录、分析等,我们定期开展研讨与交流,运用视频回放、故事讲述表演、片段分析等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研讨,把幼儿游戏中的表现作为幼儿发展评价重要的一部分,及时发现项目化游戏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通过研讨解决,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游戏课程化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力量,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建立一种‘儿童就是目的’的新的幼教课程模式。”[1]

“小人国项目化游戏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有效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也使我们意识到,游戏课程化不仅是一种实践和创新,也是教师不断观察理解幼儿,并与之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但依旧会上下而求索,让幼儿站在课程的最中央。

猜你喜欢
小人国区域游戏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区域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