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化课程:让“个人物品”变为课程资源

2019-06-22 07:15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高玉晶朱雪燕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班物品幼儿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高玉晶 朱雪燕

陈鹤琴先生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提到:幼儿园课程应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成人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现实的、感兴趣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除了让他们在“宣泄”中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借助观察,放大一日生活中幼儿生命成长的“困难点”,让幼儿园的课程生活化,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开学初期,每天离园前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在接孩子回家的时候来找老师,急匆匆地问:老师,我们家孩子的胸牌去哪里了(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专属的姓名标记牌)?;老师,我们家孩子的垫背巾去哪里了啊?老师,我们家孩子的外套不见了!……放学前,教师既要应对繁忙的离园场面,又要应付很多来“找东西”的家长。

我们期待未来幼儿能够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能干、自主、照顾好自己的小朋友。如果连自己的个人物品都管理不好,那何谈照顾自己?因此,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成为我们开展课程的重要资源。而作为一名教师,又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一、将“个人物品”转化为课程资源

物品丢失的现状以及幼儿的需要成为了课程开展的依据。那么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策略一、通过观察,了解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幼儿的行为与反应。

对班级幼儿带垫背巾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

表1.幼儿自主带垫背巾情况(单位:人)

表2.幼儿对物品管理基本情况调查

策略二、对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对话,了解幼儿兴趣,设计课程活动。

针对以上资源,从《指南》中,我们寻找到了适宜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

通过“为什么要带垫背巾”“垫背巾有什么作用?”以及“为什么要带胸牌”等谈话活动,我们了解到垫背巾、水杯、胸牌等物品基本上是幼儿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每个孩子在这里都需要携带、佩戴好它们。但是幼儿对于这些物品的真正用途以及个人物品的归属感还没有完全地达成,因此就出现了“可带可不带”的情况;而在物品整理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方法与支架,以至于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发现与思考,借助“个人物品”这个教育契机,我园设计了以下教育教学活动。

二、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核心能力的发展

要想让小班幼儿拥有“自我服务”的意识,首先让幼儿自主表达想法是关键;其次,培养幼儿对物品的“归属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达成幼儿们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发展,我们主要开展推进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谈话——我的物品用处大

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幼儿自主认知经验有了明显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活动二、我的物品我标记

当孩子们都有了“我的物品用处大”的意识之后,他们才会有“我要带物品”的想法和兴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物品,增强孩子们对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我们尝试跟孩子们一起认识自己的垫背巾。

表3.小四班幼儿垫背巾、带水杯具体情况统计表

活动三、我的物品放哪里?

对自己的个人物品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之后,我们跟孩子们进行了“相应的物品摆放位置”的话题大讨论。

孩子们将自己的物品全部进行归类,同时摆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去,让孩子们明确了解自己物品的摆放位置。后期,我们将个人物品(如水杯、毛巾、柜子)像摆放柜子一样,把他们的个人物品也归放在相应地位置。

三、带着体验过程中生成的兴趣,以实际操作、体验为主,帮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

小班年龄段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的活动要更加注重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帮助他们获取直接经验。

例如:在“我的柜子我整理”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个人物品的管理是缺乏方法的。因此,我们借助体验的方式让幼儿来进行直接操作。

图1.幼儿自主整理柜子

图2.幼儿物品柜整理后情况

同时借助幼儿间的差异资源,与幼儿进行对话,帮助他们形成直接经验,推动幼儿生活能力的发展。

四、在多样化的自主体验与分享当中,积累个性经验,促进个体发展

当幼儿在自主管理物品方面有了明显地经验提升之后,我们从个人物品延伸到班级物品的管理等工作中。在一个个体验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个性经验,促进个体的发展。

有人说:幼儿园课程就是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做对他们有意义的事。因此,课程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聚焦当下幼儿的生活与需要,根据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真正地实现课程的实效性。

将“个人物品”转变为课程资源就是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游戏和教育教学活动状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使幼儿的活动产生更大成效的重要尝试。

在小班生活化课程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小班物品幼儿
称物品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