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彩纹章瓷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2019-06-24 05:55焦流
陶瓷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瓷盘珐琅样式

焦流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引言

自从明代欧洲航海时代兴起以来,西方国家就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探索之路,海上航线的发展带来的是商业,文化,艺术的碰撞。从那时起,西方人渐渐揭开了中国陶瓷的神秘面纱,当时欧洲的陶瓷工艺并未发展成熟,日常用的器皿多是陶器和金银器。中国瓷器釉面的光洁无暇以及装饰的美轮美奂使欧洲贵族感到惊叹,从此边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热潮。中国瓷器最初仅仅流传于上层社会,一般的市民却很少能一睹它的风采。景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陶瓷在此地生根发芽,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坊凝聚了中国陶瓷工匠的智慧。外销瓷的制作最先由景德镇生产再运往广州,广州作为贸易基地接洽西方各地慕名而来的船商,在贸易繁盛时期西方订购者开始有意识的订制瓷器,而不再单单是购买瓷器了。纹章瓷的绘制则较一般的纹章瓷更为繁杂,它的订制周期长则需要几年。由于纹章代表着贵族身份,它的绘制需要完整无误,通过样本和订单与景德镇远距离的交涉已经无法满足西方人的订制要求。广州装饰作坊的产生便为纹章瓷的准确绘制带来了便利条件。在此背景下,广彩则渐渐应运而生,景德镇生产的白胎被运往广州,广州画工在直接与船商沟通之后,完成纹章瓷的装饰工序。

1 纹章瓷的诞生

纹章由古典时代欧洲绘制在盾牌上的标识衍生而来,并在十三世纪发展繁荣逐渐作为个人身份的象征,被广泛的运用到服装,家具等日用物品上。明代后期中国瓷器传入欧洲,这为纹章绘制带来了新一物质媒介,18世纪中国纹章瓷作为西方饮食器具大量出现在宴会等正式场合中。纹章瓷最初由葡萄牙最先订制,这时纹章图案由釉下青花料绘制,并无法表现纹章的丰富的颜色效果。在釉上彩瓷发展成熟之时,纹章瓷的订制市场逐渐扩大,欧洲很多国家包括荷兰,英国,法国,等都开始与中国展开订购贸易。

2 清代广彩创烧与发展

广彩瓷是针对外销而产生的品种,关于它的产生时间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其产生与传入我国的珐琅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珐琅工艺最初是将硅,铅丹,硼砂等矿物质混合制成的彩料涂施在金属工艺品的表面,后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衍生了多个品种。“中国铜器上之笔绘珐琅,通称洋瓷”,“所造物品,有为之瓷器上绘珐琅者,有为铜器上绘珐琅着,有时种类相异之物品为同一之装饰”。可见当时珐琅彩的工艺在瓷器上开始广泛应用。广州在清代作为海外贸易的港口,在康熙末期从欧洲引入了铜胎画珐琅技术,并且产生的广珐琅在瓷器上的绘制已经烧制成功,这时广彩瓷器已初现雏形。由此可以看出,广彩的工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的珐琅技术。另一方面,西方人对于纹章瓷色彩要求十分严格,纹章最初设计基于易于识别的基础,用色都较为鲜艳醒目。并且由欧洲艺术家创作的西洋人物,欧洲风景等图样被连同订购订单寄往广州,这些图样是订购人需要中国工匠绘制在外销瓷上的图案,极具有欧洲的审美特点。因此,广彩的产生是西方技术与西方审美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彩发展到鼎盛时期,慢慢形成了系统的装饰样式,广州街道的瓷器商铺提供样品瓷来方便欧洲顾客挑选和订制。因此广彩纹章瓷的样式更加丰富,一种纹章常常根据顾客的喜好而搭配几种不同的装饰边饰。

图1

3 广彩纹章瓷艺术特征

3.1 色彩华美

图2

早期广彩纹章瓷与珐琅彩料色彩相似,可以发现有胭脂红,黄,绿,蓝,广翠等主要颜色,并且设色十分艳丽。从纹章的色彩来看,可分为金属色和普通色两组,金属色包括金银或者是白黄两色,普通色包括红黑蓝绿四种。在绘制过程中常以对比色来搭配,高明度和高纯度或者明度纯度差异很大的颜色都会成为纹章色彩的首选。并且所搭配色彩性格较为接近,比如浓烈的大红色配上深蓝,浪漫的粉红配上薄荷绿,这种颜色调性的和谐使得广彩纹章瓷即使颜色醒目大胆却和谐统一。纹章瓷的边饰装饰的色彩也极为讲究,常常选取纹章中的主要色彩进行搭配,与之呼应。其实纹章瓷的色彩在不同的样式的组合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有的整体瓷盘仅由两种颜色组合,给人一种尊贵大气的感觉,有的色彩却五花八门极尽华美。值得一提的是金彩在纹章瓷中大量使用,有的以金线勾边,有的以金彩进行填涂,并且织金工艺常常运用在瓷盘的环带装饰中。金彩在外销瓷中的使用早已屡见不鲜,广彩中金彩的出现更加迎合了金碧辉煌的欧洲贵族之风。

3.2 特色纹样

纹章瓷的纹样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一件瓷盘的装饰往往由多个部分的多种纹样组合而成,。围绕纹章图案的装饰纹样种类主要以几何纹,植物纹和人物图案为主,另外还有风景图案较为特殊。纹章瓷的附属装饰中很少出现动物纹,也许是因为纹章图案本身就包含有狮子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形态,植物纹等其他纹饰的运用可以较容易的起到烘托主题,而不产生冲突的效果。当然,不同动物形象在每个国家心中的地位不同也给绘制造成了难度,如龙凤纹在欧洲市场并不受到欢迎,在东印度公司的要求下则渐渐消失在了纹章瓷的装饰纹样中。另外,花鸟和花蝶常作为搭配组合来填充开光内的图案。

图3

图4

图5

在这些纹饰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则属锦地纹了,锦地纹在广彩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珐琅彩的工艺,锦地纹是中国传统的纹样,由图形的重复并且连续排列而构成,其构成的图案常常是几何纹或其他简单构成的纹样,有繁密工整且精致的特点。锦地纹在纹章瓷装饰的运用在广彩还未出现时就已使用,如图一,一件清代雍正的青花纹章盘中间那层装饰带中则以菱性组成的锦地纹构成。在广彩瓷中锦地纹则常常以金彩绘制,使用面积较大,甚至用锦地纹做底纹铺满整个瓷盘。如图二,这件清代雍正广彩描金纹章盘,此圆盘绘遍Y形锦地纹,由红彩,蓝彩或金彩绘制的Y形锦地纹主要集中在1750年到1753年间出现,其工艺明显受到了珐琅工艺的影响。

此外,花卉纹在纹章瓷中运用十分普遍,花卉包括牡丹,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较为常见种类,总体样式可样式有缠枝式和折枝式。 其分布的位置常常在盘边一圈的边饰中,以折枝花卉纹几组重复分布构成一圈装饰带。有时花卉图案也装饰在盘底中心的空白处,围绕着纹章图案而展开,起到了烘托纹章中心的作用。另外,在纹章瓷的开光中也常饰以花卉或花鸟纹样,还有一些欧洲花卉在订购者的要求下也体现在了纹章瓷的装饰中,1755年中国传统牡丹纹逐渐减少,花体越来越小且纤细,偏向欧洲风格。

3.3 流行样式

纹章瓷根据西方的订购需求在中国生产,虽然纹章图案由中国工匠根据所提供的样本一五一十进行绘制,但纹章瓷中在一些时间段仍然较大反映了中国工匠自主意识的表现。纹章瓷的装饰风格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近百种边饰,并且大部分的流行时间不超过二十年。

纹章瓷的装饰在早期依赖于中国工匠的智慧,虽然样式上变化多样,但都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影子,到1740年纹样的绘制开始明显受欧洲运来的样品的影响,产生了花蔓垂悬的装饰样式。 这类纹章瓷盘底装饰较为简洁,盘底在纹章四周有大量留白 ,盘边以欧式小花连接成花带在盘沿多个节点呈现等分式对称悬挂的效果。这种欧式小花较中国传统花卉面积要小的多且细碎,颜色以粉紫色为主,在异形盘中常见这种装饰。如图三,这件乾隆广彩描金菱花口盘,花蔓的悬挂节点正好位于菱花口盘边缘的转折处,配合瓷盘的形状设计显得十分精美。

在19世纪20年代中国风格回归,一种“广州玫瑰”样式开始兴起,这种样式根据纹饰的种类和布局的不同可分为“玫瑰团花纹”和“玫瑰满大人纹”,玫瑰团花纹样式是在盘中心内以小圆形开窗,四周则对称分布四到六个开窗,圆形开窗内绘以纹章,四周开窗则绘有中国传统人物或是花鸟虫蝶等图案。这种样式的装饰色彩以大面积的粉红和绿色为特征,另外还有黄色,蓝色作为点缀。各种颜色块面穿插搭配,呈现了艳丽繁复的艺术效果。开窗的外围绘以繁密的绿色藤蔓及蝙蝠,蝴蝶等。在中国传统风格中,可以看到一些纹章瓷的整体样式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普通外销瓷。如图四,这件清代广彩描金开创花鸟人物纹纹章盘,按照图五广彩瓷盘原有的构图方式,将原有的居于中心开光出的中国传统图案给替换,形成了纹章瓷的新样式。这种中国传统人物故事图与西方纹章结合的样式在这时十分流行。“玫瑰满大人纹”则是盘中心的开窗内绘制人物场景故事图,人物故事图占据了盘的大部分空间,纹章常绘制在瓷盘的口沿处。开窗外四周则是布满式的图案装饰。总的来说,纹章瓷的装饰样式在中国工匠的笔下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变形与创造,同时西方审美风格对其样式也产生了影响。纹章瓷的整体布局在总体趋势上越来越简化,并且纹章纹饰的分布位置渐渐处于中心显著位置。

4 总结

纹章瓷在清代进入了鼎盛发展的时期,广彩的创烧与其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纹章瓷与广彩工艺之间可以说是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广彩是在西方珐琅工艺传入的背景下发展而来而在广州产生,纹章瓷又是完全在西方订购者指导下在中国生产,这两者可谓都是中西艺术碰撞的产物。广彩纹章瓷较之前的纹章瓷种类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装饰效果,色彩上大量运用玫瑰红和广翠等艳丽色彩,对比强烈。装饰内容丰富,各种装饰纹样组合给人繁华富贵的感觉,装饰样式上也很好体现了“岁无定样”的特点。从广彩纹章瓷的装饰艺术可以看出清代中西审美对于繁缛华美风格偏爱的深度契合。

猜你喜欢
瓷盘珐琅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红心向党·白鸟朝凤
《荷香》粉彩瓷盘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