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烟花燃放中看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的博弈

2019-06-24 06:54严雪雁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博弈农村

严雪雁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但在微观层面的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很多障碍,主要体现为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则会导致执行困难与民怨加重,也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此,以潜江经济开发区为例,针对春节期间农村烟花燃放问题,剖析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间的博弈关系,旨在为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 烟花燃放;农村;政府治理;传统民俗;博弈

中图分类号:D927;D92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47

任何人、集体、社会、国家,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领域。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優先领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2]。我国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我国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上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赞誉,走出了一条以“塞罕坝模式”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步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3]。

不可忽略的是,尽管在宏观层面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微观层面,尤其是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普及与推行中,依旧面临许多障碍。在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微妙而又不可忽略的关系,就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不管出力多大,总会被柔力化解,而政府治理正像“拳头”,传统民俗即“棉花”。中国是从传统的封建农业社会发展至今的,农业本身有文化继承作用,加之受外力影响较小,随着时代更替,传统民俗依旧在农村保留下来。

传统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都是有害的,只是其伴随行为所附带的额外影响,在农村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最直观负作用的便是烟花爆竹的燃放问题。基于此,以潜江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农村地区烟花燃放屡禁不止的内在动因,就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展开研究,旨在为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扫清障碍。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区概述

潜江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泽口经济开发区,后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而改设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潜江经济开发区位于潜江市东北部,深居江汉平原腹地,处于长江、汉江交汇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江汉平原的水陆交通枢纽,规划面积为37.5 km2,下辖3个社区与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近2.5万。开发区内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已形成化工医药、机械、轻纺三大支柱型产业,凭借江汉油田的资源优势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以金澳科技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2 研究方法

因石油危化企业及其周边属于重要禁燃区域,故选取金澳科技园附近的信心村、彭鲁村、曹滩村为观察区域;通过与3个村的村支书、村长进行访谈,了解村两委在烟花禁燃宣传动员、动态管理方面的相关情况;同时通过日常观察,了解上级部门是否有派出人员进行监管;并于日常走访村民,调查范围尽量分散以涵盖所有的村民小组,对各家庭的家长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其在烟花燃放中的内在动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通过与村两委进行访谈,了解到其在春节前便已通过宣传栏、村中广播对烟花禁燃的原因及相关规定进行宣传,并通过走访村民进行更深入的宣传动员,但在节假日期间却鲜少下村进行动态劝阻管理。同时,经过观察发现,在年前各家门口皆已贴上由潜江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制的禁燃宣传单,但在节假日期间上级相关部门并没有派出人员下村进行实时监督。

在对村民的烟花燃放动因调查中,发现他们基本都了解村两委及安全委员会关于烟花禁燃的宣传知识,但是却鲜有严格遵守的,就其动因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情况:辟邪避灾祈福的寓意、举办婚礼的美好祝愿、长者去世的守丧习俗、展示家庭实力的象征、逗孩子开心的途径。并且有意思的是,通过对比发现,农村房屋修建得越高、越豪华的家庭,燃放烟花爆竹也越多,体现出村民将烟花燃放与家庭财富实力相挂钩的一种行为倾向。

2.2 分析讨论

从政府治理上看,村两委及相关主管部门,虽然都通过各自的渠道提前向村民宣传烟花禁燃知识,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动态监管机制,仅仅只注重宣传动员,并不能达成实现烟花爆竹禁燃的目的,往往流于形式。并且村民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往往会认为只要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和社会后果,即便有人进行检查,只要风头一过,又可以继续燃放烟花爆竹。

从村民燃放烟花的内在动因上看,上述5种动因主要可以整合为传统民俗、攀比心理、娱乐活动3种类型,其中,出于遵循传统民俗的目的而燃放烟花爆竹占了最大比重。最主要的是寓意辟邪避灾祈福,即只要燃放烟花爆竹,那么家庭来年将顺顺利利、岁岁平安。这种传统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传统农业社会时代,随着农业的文化继承效果稳定保留下来,就像其已深深烙印在农民的思想中,并随着人类的教育活动而继承下来。对于红白喜事,燃放烟花爆竹也往往寓意着新人婚姻幸福和祝愿逝者去往新的乐土。调查期间也发现,潜江农村地区有一种长者去世,后辈则贴黄门联、守孝三年的传统民俗,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逝者,村民皆会向其家庭赠送烟花爆竹以表示敬意,而后辈则持续不断地将收到的烟花爆竹燃放掉,既通过爆竹声表示答谢,也表示对逝者的美好祝愿,若有家庭燃放的烟花爆竹持续好几天,则可以说明逝者是村中地位、威望很高的人。

3 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多种形式,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具体表现为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关系,就像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暗自较量。但传统民俗并非实物,它不能够通过被毁灭或转移的方式消除,尤其在相对保守封闭而又极其注重传统的农村地区,它深深植根于农民的思想中,尤其是老一辈的人,甚至将传统民俗视为自身需敬畏、遵循的行为准则,不容许其他外力的阻碍和破坏。传统民俗如同农业长期保持其稳定性一般,深深扎根于农村,这其实也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所以不能“一刀切”,将所有的传统民俗归为文化糟粕。

如上文提到的,传统民俗本身并非有害的,只是其伴随行为所附带的一些额外影响,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又可以看做是拳头与棉花的关系,不管政府治理力度多大,出拳多重,传统民俗又如棉花般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反弹。在当前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背景下,已经不存在极端的强势政府。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加大,也基本不存在完全封闭的农村了。所以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基本维持著一种平衡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博弈尝试后归于平静的效果。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启发引导

传统民俗并非实物,实现要靠人的行为,行为主体是人,所以应当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引导。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人员下乡举办教育讲座,村两委可以定期开展宣讲会、民主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明确告知村民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违法后果,通过教育的方式树立起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内在启发引导的方式逐渐纠正村民的传统陋习,培育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新村民。

4.2 立法设定合理限禁标准

近年来,各地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规定不断在禁止与部分限制之间反复修改,这体现了立法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导致执行难与民怨加重。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问题,除了国家重点保护、涉密以及事关重大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生态脆弱的区域必须严令禁止外,其余地区应结合当地民众的要求与呼声,统筹考虑,设定合理的禁止、限制区域与时间段,既不“一刀切”也不放任自流,在立法与传统民俗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3 建立动态监管评价机制

对于烟花燃放监管工作,管理部门容易出现懒政心理,仅仅做好事前宣传便草草了事,而缺乏事中监管。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评价机制,将管理绩效纳入地方领导班子、村两委的考核项目中,并形成工作报表定期向上汇报,明确管理职责,将因疏忽、渎职的责任与相关管理者挂钩,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

究刑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6-25.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国务院.关于同意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EB/OL].(2018-03-06)[2019-0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3/06/content_5271388.htm.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博弈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