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产业下一个风口: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解决方案

2019-06-25 07:09岳治强刘海波王蕾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冷库痛点冷链

文/ 岳治强 刘海波 王蕾

中国是一个农牧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农牧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联系越来紧密。在果蔬、禽肉、水产、乳制品等生鲜产品的运输存储过程中,冷链物流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医药、餐饮连锁、快消品、化学品也是冷链物流中重要的商品组成部分。

在中国冷链产品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和中国消费者对其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9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765亿元,同比增幅25.2%。未来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近4700亿元。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冷链物流仓储规模保持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仓储市场规模约近5300万吨。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底,冷链物流仓储市场规模将超5800亿元。虽然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预计到2019年底,中国冷库容量将超6000万吨。

冷链物流行业的痛点和难点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食品质量和安全是国家、政府以及企业亟需解决的根本矛盾问题。

随着国民对冷链产品高品质与健康安全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企业对于成本和效率更加重视,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作为冷链物流行业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新型冷库必将是未来一个重要风口产业。然而,目前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建设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投资风险大。市场瞬息万变,冷库设施由于本身位置、功能和规模的固定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从而导致供需无法匹配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也给投资方带来损失。

建设周期长。一般冷库在建设过程中都要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报批报规报建、现场施工、调试验收等过程,周期较长,很有可能错过市场商机,或被竞争者抢占先机。

众多冷链仓储企业反映,土地资源空间不足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困难,同时由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附加税缴纳额度太高,且抵扣项较少,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税务负担。此外,冷链企业在业务模式创新中遇到融资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农产品产地仍旧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标准偏差的问题。

各地施工专业性参差不齐,施工标准和材料管控制度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设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严重者会导致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传统冷库大多智能化欠缺,粗放式经营管理现象严重,设备温度达标率常常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能耗浪费巨大,能耗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一直是冷库的一大痛点。

面对投资风险大、资金筹措难等痛点,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冷链市场的需求,如何破局成为业界最为瞩目的焦点。而传统基础设备设施的制造及建设形式极大的制约了金融解决方案的施展空间,使得资金投入难以流动起来。功能和规模的相对固定又导致了市场灵活性不足,建设周期过长及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控风险等等又间接的提高了投资风险。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筹资难,资金成本高又导致了冷链基础设备设施的品质低下,给企业和用户带来隐性成本负担,后期人力成本、维修成本骤高,投资浪费屡见不鲜。同时不稳定的设备系统又会给冷链物流体系带来难以克服的风险,导致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可控,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利润空间越来越低,逐渐形成了一个难以优化的恶性循环。

新装备、新技术及新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面对冷链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痛点及难点,研发及设计新的冷链物流装备,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是中国乃至世界冷链物流行业目前需要深耕细作的工作。

新装备、新技术及新模式该从哪些方面对现有形式做出改进呢?

我们分析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第一:市场的不确定性;第二:传统设备设施的固定性;第三:一次投资额大,资金回收周期慢;第四:建设周期及质量的难控性;第五:设备及系统运营缺乏自动化和智能化。

那么如何破局就在于如何能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功能和规模,制造及建造过程可靠性,使用可以不受建造安装地点的限制,同时还能够以少量资金启动项目开展,降低短期资金压力,快速开展业务。

首先,设备设施功能和规模的柔性化、灵活化和可移动化是解决冷链基础建设痛点的根本,设备设施的标准化、模块化、工厂预制化是解决方案的关键。造成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项目一旦建成将难以改变选址、功能和规模,因此冷链设备设施能够随市场变化以很低的成本调整功能、规模和使用地点,将是解决目前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痛点的关键。制约建造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折旧、研发设计及企业管理成本。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则是提高生产效率,而标准化、模块化的制造理念则是提高生产效率最为有效的手段。降低现场安装的工作量是控制整个建造周期和建造质量关键,工厂预制化就是解决现场交叉作业多,难以把控工期及施工质量的最优解决方案。

其次,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维护的数据化、高效化将是新技术的突破口。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制冷及控制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稀缺,维护系统稳定运行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降低系统风险,提前预判系统故障将是冷链物流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后,商业模式资产轻量化,通过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降低一次投资成本,快速形成经营,以营养租,轻资产运营,企业快速发展也将成为破局的利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模块化组合式冷链物流装备综合具备了以上特点,只是目前仍缺乏时间的验证。基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冷链基础设备设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硬件设备设施的功能和规模的柔性化、灵活化、可移动化,模块化、标准化、工厂预制化,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维护的数据化、高效化,商业模式资产轻量化。

现阶段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切在宣示着,新技术的应用,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先到来。将来模块化智能化组合式冷链物流装备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风口,势必成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客户体验的冷链物流装备利器。

猜你喜欢
冷库痛点冷链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大型冷库建设发展趋势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儿童用药“痛点”多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