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传感器的连接技术选择

2019-06-25 07:09梁于阳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低功耗冷链蓝牙

文/梁于阳

对于冷链来说,笔者是外行。笔者任职的公司秒秒测在2016年被小米投资后开始做TOC的医疗器械,体温计。机缘巧合,秒秒测开始介入用于冷链的无线温度标签。

外行进入一个全新领域,也有好处:没有拘束,全新视角。比如说,在冷链领域,几乎人人都在强调:实时,实时,实时!但笔者不理解,实时设备又贵又费电(维护/实施成本高),对于运输商,好理解,他们要实时控制温度的储运,但对于货主(而不是运输商),几千箱货物在外面流转,货主们真有空去看那些实时报警信息吗?

再比如,在冷链领域,一旦谈及实时,就是GPRS,一旦谈及便宜,就是RFID或USB。但GPRS现在覆盖率在某些运营商那儿是越来越少,而RFID标签是便宜了,但RFID读取器不便宜,为什么不用手机的蓝牙低功耗(简称BLE)技术呢?

这篇文章希望能让内行人有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冷链相关的问题。

冷链有其特殊性,如:一些冷冻食品的库房是“库中库”的方式,从内部到外部隔着七八堵厚厚的墙,别说3G、4G信号,连自家的WiFi甚至是433Mhz信号都穿不透。

梁于阳 秒秒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秒秒测是小米生态链与复星生态链企业。

很多食品仓库是共用库,也就是说,大家的产品放在共用库房的某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货主特想知道自己的那些物品到底温湿度如何,而不是整个大库房的平均温度。

很多车是临时雇来的,他们的温度控制如何,货主不知道,或者是不相信运输单位提供的温度记录。

这时候,选择哪种传输方式的温度探头最为合适呢?我们先对比一下:

5G。为什么我们不推荐时下最热的5G呢?因为:贵,且不成熟。

移动通信的2G时代迈过3G,现在是4G,每一代都是“我速度比上一代技术快了X倍”来引以自豪的。但到了5G,有趣的现象来了:5G里的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更慢的子集技术。为什么速度慢了还牛呢?因为:省电!

目前最为桎梏移动电子设备发展的技术是什么?电池技术!你看芯片技术发展多快,那可是遵循摩尔定律的啊:每18~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数目翻一倍以上。但你看电池那蜗牛般的发展速度……,要是按照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我们现在的手机根本无需每天充电。不幸的是,目前我们还生活在“手机一天一充”的世界里,而物联网又来了,所以这种窄带通信就登上了舞台:我要传送的数据本来就不多,能否省些电。

NB-IoT的理想状态是:1颗纽扣电池,距离基站10公里,可以用10年。但现实是:各个大牛实验室传出来的现况都不是那么美好,距离这个“10年10公里”的美好愿望,还挺远的。虽然2018年年底,中国移动的500万片的集采使得其价格降到了20元人民币,但还是贵。医药行业也许用的起,食品行业,再等等NB-IoT的进一步发展吧。

有线技术,稳定。但其实施成本高,如果是那种传统的USB方式的温度记录仪,操作成本也挺高的。当无线技术越来越成熟后(实际上现在已经很成熟了),有线技术会被取代。其道理就宛如当年的手机替代座机一样。

RFID,古老但依然生机勃勃的技术。二战时期就开始用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用。现在因为其标签成本低,依然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读取器体积大,所以至今主流的手机中没有一个是自带RFID的读取器的。这就造成一个问题,RFID技术只能是在封闭商业环境里使用,无法扩展到消费者直接使用。

NFC,是RFID的一个变种,缩短了读取距离(到几厘米),增加了安全性,终于用在手机上了。但目前只有高端的手机才具备这个功能,且市场占有率很高的苹果手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开放NFC的使用权限,使得NFC被限制在了金融领域,无法在食品这种广泛流通的领域使用。

蓝牙,这是笔者最喜欢的技术。

原因很简单:手机都有这功能。从2014年开始,手机都支持蓝牙低功耗(BLE)了,这个低功耗,真的是可以1颗纽扣电池使得一片无线温度标签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我正在努力做出超低价格的能连续工作3~5年的无线温度标签)!笔者一直认为,对于食品质量最为关心的不是制造商,不是储运商,也不是商场,而是最终消费者。举个例子:现在的酸奶里都有益生菌,但益生菌超过一定的温度就死了,最终消费者关心的是,我花了近200元买了这一大包酸奶,喝的这益生菌是活的还是死的。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这得靠技术手段。如果消费者掏出手机对着酸奶一扫,就能知道这酸奶从出厂到现在是否有过超温,就放心了。这时候的问题就在温度标签的成本了,当无线温度标签成本小于货物最小包装的1%的时候,其品牌方因为产品化的差异,就有积极性上一个带温度档案的冷链食品了。

ZigBee,信号能在几个独立的点之间跳转,自己建立起一张网,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式。但其优势在蓝牙进化到5.0后,这个“低功耗自组网(Mesh)“技术就不再那么独一无二了。而且,其实自组网也挺耗电的。我以前幻想用一颗纽扣电池的产品就能实现长达一年的自组网设计,后来发现做不到,耗电量还是太大。另外,主流手机不支持ZigBee,与RFID一样,只能是在封闭商业环境里使用,无法扩展到消费者直接使用。

Wi-Fi,更适合的是看网站,看视频这些大流量的东西,用在食品行业的传感器上(摄像头除外),有大炮打蚊子的感觉。曾经“低功耗WiFi”曾经火过一阵子,但我们可以搜一下网上的信息,能提供这个芯片的,没有几家。没有充分竞争的芯片行业,是问题比较大的。

对于冷库/大仓库,可以采用LoRa技术,这是实时传送的。如果对于运输状态需要实时监控,可以插着电用2G/4G,5G可以再等等。

LoRa/433, 一个小科普:蓝牙、ZigBee这些都是2.4Ghz的信号,他们的好处是:天线小(小到豆子那么小)但绕开障碍物的能力弱。而433Mhz这类的技术,其天线会比较长,但绕障碍、穿墙能力强。可以这么理解: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相当于腿越短。而频率低,波长长,就等于腿很长,很容易跨越障碍物。所以,在动不动就几堵厚墙的冷库情况下,我们对于传感器的无线技术最好就选择433这种技术了。LoRa是这类技术中比较厉害的:容错率高,距离远。所以,对于冷库一类的应用,或者是大面积库房,首选LoRa技术。

2G/4G, 一开始我们说到了5G是还没有成熟,3G现在被4G取代。而市场上很多传感器是基于2G的GPRS上来实现的(很多人把GPS与GPRS弄混,前者是定位的技术,后者是传输的技术)。而随着5G的到来,中国大陆的运营商策略是:中国移动依然会保持2G/GPRS的网络,但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会把2G/GPRS拆了,给5G用。但,这种蜂窝网设备总是很耗电的,如果不能插着电用,那么还是别选它的好,否则设备激活率不高——人们总是忘记充电,尤其这只是一个传感器,而不是自己的手机的时候。

总结一下上述技术,对于“每个产品自带温度档案”的场景,数量比较少的冰柜的监控,可以采用传感器用蓝牙低功耗技术。对于冷库/大仓库,可以采用LoRa技术,这是实时传送的。如果对于运输状态需要实时监控,可以插着电用2G/4G,5G可以再等等。

猜你喜欢
低功耗冷链蓝牙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器设计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一种宽带低功耗四合一接收机设计
简单、易用,可玩性强Q AcousticsBT3蓝牙音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德生(TECSUN) BT-50蓝牙耳机放大器
低功耗便携智能翻译手套系统
低功耗技术在驾驶行为管理模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