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遇亦可求:促进有效生成的弹性预设

2019-06-25 09:12江苏苏州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讲故事预设弹性

江苏苏州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周 丽

一、一种预设,让课堂“艺术”有“迹”可循

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有人说“艺术”是虚无缥缈的感觉,是灵光乍现的结果,是转瞬即逝的美。因此,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是有“迹”可循的,这“迹”就是充分的预设。

“预设”是指对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则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生长和建构,是对信息和经验的积极加工和个性化建构。新课程追求“动态生成”,同时也提高了对“预设”的要求。“预设”不再仅仅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独立性的体现,能够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提供更多的空间,即进行“弹性预设”。

“弹性预设”就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为体现学生的主体而预备足够的余地,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一定的空间。弹性预设既为教学指明了大的方向,又留有充分的空间给教师进行灵活调控。教学中预留空白,有利于课堂精彩的生成,也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和创造力的勃发。

二、两个“关注”,打好弹性预设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了“生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而生成是否精彩与课前的预设是否到位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对学情、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弹性预设,为精彩的生成提供可能。

1.关注“学生”,借助预习单,充分了解学情

要做到弹性预设,首先要关注学生,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考方向,为学生有效的“学”进行预设。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分析学情,因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先有概念大大影响着课堂教学。使用预习单,可以帮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预习单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我能把课文读熟练。

(2)认真书写,我能把生字写工整。

瞧着 横切面 生疏 循规蹈矩 拦腰 幼儿园 感触 鲜为人知

抄写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注拼音,读字词,我能读正确。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我能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5)读完课文我能填:

我们的切法是从______,而小男孩却是______。

我们的切法,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______;小男孩的切法课文也用了一个词语形容,就是______。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我想到了:_________。

(6)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一份预习单,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还未掌握的知识。如通过抄写生字词,发现哪几个字是学生易错的,需要着重讲解;通过课文内容的填空可以把握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以及对课文中蕴含道理的理解程度;通过最后的质疑,明确学生在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由此,教师可以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促进生成。

2.关注“文本”,依托解读表,深刻解读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课堂中往往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在教授每一篇课文前,教师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完成一份文本解读,把学生已经解读到的、存在解读疑虑的、没有解读到的都记录下来,思考存在的困难,以此为凭借,预设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首先,不难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的了解并不清楚,这会影响其对整个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其次,学生也能从识人心,知天文、地理等方面寻找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到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但学生缺乏关联的意识,不懂得把找到的琐碎信息关联在一起进行充分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在学生找到多条信息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供课外资料,关联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用“关联”的意识去读小说。再者,学生甚少能关注到人物对话的秘密,也就是人物在说话时心口是否一致,这是小说中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时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吗?和鲁肃说话时心口一致吗?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这样的解读,教师才能把文本解读透彻,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重难点;才能制订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同理解予以评价、引导;才能生成有价值的资源。

三、三个“可变”,抓好弹性预设的特征

弹性预设,最大的特点在于“弹性”二字。“弹性”是为教学预留的空白,也体现出预设的“可变性”。当教师在课堂上足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多提问,那必然会让课堂的走向发生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那就必须在课前对这些变化进行“弹性预设”。

1.深与浅的可变,把握课堂教学的难易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的提问要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能力,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同时,教师应预设好有难度、有梯度、有广度的问题,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应,改变教学内容的深浅,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方式,笔者先预设了几个主干问题:①默读课文3~7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原因是什么?②如果请你帮斯杰潘老人做个比喻,你会把这群天鹅比作什么呢?③一个猎人,为什么再也没有碰过猎枪?在指导学生感受两处比喻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对问题的难易进行了调整,指导学生从比喻中感受斯杰潘老人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在学生有所体会后,通过练习,学习用比喻来表达情感。笔者预设学生练习有困难时,降低难度,提供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2.多与少的可变,调整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多少教学目标、提问多少个问题,完成多少个教学任务都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变。无论是删去或添加教学目标,还是增加或减少提问,抑或是减少或增加教学任务,只要是符合学生的需要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的,都是可以改变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咕咚》一课时,预先设计了四个板块:字词板块、朗读板块、理解课文板块和讲故事板块。其中讲故事板块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设计了和老师合作讲故事、看图讲故事、根据线索讲故事和演故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发现这个班级在朗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及时调整了教学,在朗读板块增加了长句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节奏,为读好整篇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删减了讲故事板块的环节,在指导学生和老师合作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把学生自己讲故事和表演的部分放在了课外,这样的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促进作用。

3.快与慢的可变,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调整某些教学环节的速度: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得比较顺利时,教师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得艰难时,教师就会放慢教学进度。

《草原》的第一部分是对草原景色的描写,适合学生去朗读体会。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课堂上叫一个学生朗读其中的一句,但是这个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把这句话读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薛老师就放慢教学的脚步,对该生的朗读进行深入的指导,从读词语到读断句,再到读完整的句子,学生从结结巴巴一直到读得基本流利,读了7遍,朗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中总存在着“意外”,“意外”就是一种“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在课前有了充分的、弹性的、可预测的预设,那么就能在课堂中捕捉“意外”、运用“机遇”、创造有效生成,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坎上,让课堂呈现出艺术感,让课堂“艺术”可遇亦可求。

猜你喜欢
讲故事预设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听冬神讲故事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