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自媒体的议程失焦

2019-06-25 03:49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议程报刊舆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逐渐被打破,自媒体不断涌现,并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年来涌现的诸如“江歌遇害案”“红黄蓝事件”等一系列公共事件中,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自媒体在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中存在议程失焦现象,即更倾向于诉诸受众情感和个人信仰,一味关注事件中吸引眼球的部分而刻意忽视真相。该现象不利于人民群众正确认知事实,甚至会产生舆论失控的风险,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20世纪70年代,西方传媒学者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对大众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他们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对报道数量的强弱、多少的控制,对话语倾向的选择,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要性,从而影响甚至决定公众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度。[1]通过议程设置,大众媒介影响了舆论的生成和演化。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不断出现,成为网络空间中的“意见领袖”,打破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议程设置的强势地位,自媒体也逐渐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在此背景下,自媒体议程失焦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什么是自媒体议程失焦呢?麦克姆斯认为,当前媒介的议程设置主要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关注所报道事物的显著性,即受众需要“想什么”;第二层级也称为“属性议程设置”,关注的是所报道事物的显著属性的传输,即受众“怎么想”。在具体实践中,“属性议程设置”常常和“刻板印象”“框架理论”等理论相联系。[2]本文中探讨的“议程失焦”就是基于议程设置属性议程设置这一层级展开的,笔者同时参考了严利华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3]一文中对“舆论失焦”的定义,认为自媒体的“议程失焦”就是“自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忽略事件的本质属性,刻意迎合受众需求、关注事件其他方面的属性,最终偏离事件中心议题的现象。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时代呈原子状分布的社会个体连接起来,一旦遇到切中时弊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就会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事件性质越复杂、围观群众越多,自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中议程设置的作用就越明显,议程失焦的危害性也越大。如“江歌遇害案”中,网友们在自媒体的舆论引导下齐力讨伐刘鑫在被江歌帮助后的冷漠,却未关注案件真正的凶手陈世峰,以至于很多网友都不知道江歌案最终的审判结果;“榆林产妇跳楼案”中,自媒体套用女权的框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产妇生产过程的疼痛和婆媳之间的矛盾上,获得大量转发和支持,激起网友热烈讨论,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却无人问津,逐渐湮没于众多声音中……自媒体的“议程失焦”不仅使事件的真相被忽视,还有可能破坏正常舆论环境,使受众情绪激化,产生舆论失控的风险,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新闻漫画《胆儿》 赵雪峰/作(萧山日报社)

一、自媒体议程失焦的成因

笔者认为,自媒体的议程失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新闻事件本身的客观性质;另一方面是自媒体的主观性质,其中,自媒体的主观性质是议程失焦的根本原因。

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始终存在一对矛盾,即认识的复杂性与新闻时效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在任何事件中,对真理的揭示都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闻报道更不例外;然而新闻的时效性却要求新闻工作者及时将新闻传递给读者,否则新闻就成了“旧闻”,不能够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面对这一矛盾,传统媒体始终在寻找能够使二者协调统一的办法,并凭借自身的专业性使该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调和,马克思在《莱茵报》任职时提出了“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概念,认为通过有机的报纸运动,所有事实就能够完整地被揭示出来。[4]也就是说,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不必在一次报道中就将所有事实全部报道出来,这是不理智也是不现实的;专业的记者可以在每次报道中报道一部分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只是事件的某一方面,但是通过连续的报道和报纸内容人员的合作,事件的真相和全部事实就能够暴露出来。

然而,作为专业性不足的民间草根群体,自媒体掌握信息数量和人员配置状况都不敌传统媒体,难以协调认识复杂性与新闻时效性之间的矛盾,因此自媒体只能选择先报道与事件本质无关的其他方面。这样一来,自媒体一方面完成了对热点事件的报道,借事件的热度获得一定关注度,另一方面报道又不涉及事件本质,不必考虑其对事件了解不足而影响新闻真实性。但这种报道方式与马克思论述的报刊的运动属性有根本不同,后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接近真相,而前者则是为了第一时间内获得受众的关注。自媒体的这种报道方式看似巧妙地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实则漏洞百出,是造成舆论失焦现象的直接原因。

除此以外,自媒体本身的商业属性是造成议程失焦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论述报刊的性质时曾指出报刊具有商品属性,主张报刊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借此来维持报刊的生存,推动报刊发展,从而更好地影响舆论,但同时,报刊的企业化经营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弊端,马克思也注意到报刊的自身利益会对其政治立场产生决定性影响,在谈到《泰晤士报》时,他曾批评道:“《泰晤士报》不过是一家‘商业企业’,只要决算对它有利,它毫不介意决算是怎样做出的。”

目前,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传媒体制内部也有了重大创新,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实行“两分开”,一类为公益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继续以事业体制进行管理;另一类是经营性产业组成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创新,通过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其中,围绕新闻和宣传领域的“公益性事业部分”尚未向市场开放,仍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基本理念,确保了党对传媒业的领导权,传统媒体大多属于这类事业。而作为新兴的媒体,自媒体显然属于经营性产业组成部分,其代表的是组织或个人的利益,因此在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自媒体更倾向于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通过争取读者的关注度而获取广告收益。所以,究其本质,自媒体并不是没有能力调查和报道事件的真相,而是不想报道这些真相。自媒体议程设置的方向并不是为了向真相靠拢,而是为了“向钱看”,刻意忽视真相,选择受众“喜欢”的事件属性报道,迎合受众的感情需求,利用受众的“刻板印象”引导受众转发和分享。经过网络中的传播和扩散,自媒体在公共事件舆论场中的声音越来越大,进而继续为更多人知晓,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这些关注度可以直接通过后期的广告投放进行变现,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自媒体不在乎自己说了什么,只关注自己说的话能传多远,自媒体议程失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媒体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二、自媒体议程失焦的负性影响

在西方新闻传播业从政党报刊时期转向商业报刊时期的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逐渐得到确立。生活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也关注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他认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不能达到,但想要完全实现也是十分艰难的,报刊能够做到的只能是“一般的公正”。马克思就英国报刊的情况写道:“最低的限度是‘一般的公正’(common fairness),即英国任何一家报纸都不敢违背的这种公正。”[5]这种客观性的特点是: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会产生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

自媒体在对热点新闻和公共事件进行报道时没有遵循客观报道原则,不仅没有做到陈述事实,还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明显加入自己的感情倾向,围绕与事件本身无关的细节大谈特谈,产生议程失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不了解新闻事件的受众的观点直接来源于自媒体的报道,自媒体在报道中的观点和情感倾向对受众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受众很容易被自媒体的情感所诱导。如现已被关停的自媒体“咪蒙”,在对江歌案的报道过程中带有明显的煽动性,将新闻事实与情感混为一谈,微信文章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和咪蒙一起义愤填膺地讨伐刘鑫,却仅仅是为咪蒙造就了又一篇“10万+”的爆款文章,对新闻事件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效用。真相被观点僭越,议程失焦的背后,不仅仅是新闻客观性的缺失,更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损害。

除了对新闻真实性的破坏,自媒体议程失焦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其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媒体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效益,不仅使人民群众无法接受最真实的信息,还有可能使舆论被少数利益群体所把控,甚至造成舆论失控,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提及报刊的社会效益,我们就必须谈到马克思对报刊人民性的论述,在谈及不同背景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时,马克思特别强调了报刊与人民的联系,强调“真正的报刊即人民报刊”[6];在对报刊作用的论述中,马克思也提到,“报刊是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可以说,报刊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紧密,报刊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市场化浪潮,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自媒体,相对于传统报刊,他们的收益模式更加快速且易于评估,阅读量的多少直接与他们的收益挂钩,在此背景下,一味“向钱看”的错误倾向和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错误思想大行其道,自媒体议程失焦的根源就在于自媒体一味追逐经济效益。然而,长期忽视社会效益必然会产生社会危害,若自媒体的声音在网络舆论场中占据主流地位,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就只能够选择相信自媒体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与事件真相之间的联系被自媒体所阻隔,只能接受自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从而损害了人民群众对真相的知情权;同时,自媒体的议程失焦也使得舆论很容易被部分群体所把控,带有煽动性的观点在网络舆论场中形成“沉默的螺旋”,越来越多的受众卷入其中,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观点可能是部分自媒体刻意为之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错误观点。

三、结 语

无论是新闻实践领域还是学术领域,媒介伦理问题始终是新闻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始终强调“要做负责任的媒体”,然而,媒介伦理的关注对象仍然集中在传统媒体领域,业界和学界对近年来兴起的新媒体的媒介伦理的关注还不到位,新媒体乱象层出不穷。

在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他提出,“那时,就可以看出问题不在于从思想上给过去和未来划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要实现过去的思想。最后,人们就会发现,人民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事实上,无论是新兴自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本质上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信息工具,都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部分,传统媒体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正确的道德和职业规范,自媒体也应该一以贯之,只有这样,自媒体才能和传统媒体实现更好的融合,共同为人民利益服务。自媒体应该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不仅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自媒体能够获得长足经济效益的必然途径,众声喧哗的时代,只有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自媒体才能够在时代潮流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做真正的“意见领袖”。

猜你喜欢
议程报刊舆论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百强报刊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会面议程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