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笑语,缕缕思念

2019-06-25 13:22段雪寒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八仙林清玄节选自

段雪寒

前面我们通过图鉴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在刻画母亲时,为了让阅卷者眼前一亮,我们可以着力刻画母爱的独特性。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展示名作家们是如何记录自己的母亲的,阅读这些片段你会感受到:那些文字几乎朴实无华,但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明明讲的是别人的母亲,可那一思一念,一感一触却分明敲打在你心上,仿佛那淡淡的惆怅,欣欣的喜悦全都是你的。

守候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节选自肖复兴《窗前的母亲》)

点拨

无论你回家多晚,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你而留,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常常看到。但与同学们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歌颂母亲的行为,只是如同画外音一般静静地讲述,将所有的情感都定格在了这幅以窗为框的画面中,让人回味无穷。

坚强

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节选自丰子恺《我的母亲》)

点拨

丰子恺的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便逝世了,在世时也“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一切事物皆由其母亲监管。“八仙椅”对于母亲来说是极不安逸的,可为了兼顾内外,记忆中的母亲却总是坐在上面,这样的描写巧妙地体现出母亲作为慈母兼严父的艰辛与坚强。反思同学们的那些“藏在黑发间的白发”“悄悄攀爬的皺纹”,这张八仙椅是不是来得更巧妙呢?

礼物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相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记,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子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惜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节选自席慕蓉《生日卡片》)

点拨

不经意的小礼物却被母亲宝贝似地收藏起来,这样的故事同学们也写了不少:如母亲抽屉里珍藏的老照片(记录着我们相处的故事)、日记本(记录我的成长)等等,然后情感的闸门便被打开,接下来便是一大堆母亲爱“我”的证据。作者却不然,不去铺陈关于那张卡片的记忆,而是简单地罗列了那些同卡片一起被母亲收藏的东西,用那些时间久远却保有“庄严和温润的光泽”的物件对比“我”“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衬托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爱情

她就真嫁给了他,爱他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要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弓拉“哆咪”。还将左手拇指扣进调色板,右手拈一支笔,穿一件斑点了色彩的大褂,在一张空白帆布前走来走去。她大声朗读普希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她拿着这一笑,去维持下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母亲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她警告我们:所有的鱼都没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的父亲。(节选自严歌苓《母亲和小鱼》)

点拨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将母亲作为一个女人的可爱、拥有的少女心以及对父亲的浓浓爱意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在写母亲的时候总是一味地歌颂母爱的伟大,恰恰忘记了她不仅是母亲,也是妻子,更是她自己。

伟大与渺小

我十五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了,母亲因为会晕车,很少到我住的学校看我,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但每次我回家,她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拼命给我吃,然后在我的背包塞满东西,我有一次回到学校,打开背包,发现里面有我们家种的香蕉、枣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参、一袋肉松……一些已经忘了。那时觉得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

那时我住在学校,每次回家返回宿舍,和我一起的同学都说是小过年,因为母亲给我准备的东西,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一直到现在,我母亲还是这样,我一回家,她就把什么东西都塞进我的包包,就好像台北闹饥荒,什么都买不到一样,有一次我回到台北,发现包包特别旧,打开一看,原来母亲在里面放了八罐汽水。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放那么多汽水做什么,她说:“我要给你们在飞机上喝呀!”(节选自林清玄《在梦的远方》)

点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林清玄的母亲并没有多少文化,是一个传统的乡村妇女。林清玄说,“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其实,我们大多数的母亲对子女的期许不也如此吗?因为爱,总是被塞得满满的书包;因为爱,总是担心各种意外……爱其实不用太完美。

猜你喜欢
八仙林清玄节选自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十月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名家写夏天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
八仙欢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