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2019-06-26 11:04审批颁发刘忠松审核李清分析员王立新
中国水产 2019年6期
关键词:养殖区细菌性水体

审批颁发:刘忠松 审核:李清 分析员:王立新

6月份,全国进入初夏时节,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大,这一时期,水产养殖动物生长迅速,摄食旺盛,使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频繁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养殖池塘温度剧烈变化和水质下降,易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一时期不仅要关注常见多发的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同时要高度关注一些病毒性疾病可能对水产养殖造成的重大危害。

◎ 病情预测

五月份水生动物常见多发病及有可能突然暴发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疫病主要有: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鱼出血病流行。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鲤浮肿病:病原为鲤鱼浮肿病毒,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锦鲤疱疹病毒病: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疫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适宜水温23℃~28℃,水温25℃左右易暴发,死亡率高达80%~100%。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佳,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突然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主要危害银鲫、白鲫、团头鲂、鳊、鲢、鳙和鲤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

5.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鲤、鳙等也有发生,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6.对虾弧菌病:感染对虾的主要有溶藻弧菌、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幼虾和成虾弧菌病。一般表现为患病群体的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短期内出现急剧死亡的现象。患病时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中红色素色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肢病”“红腿病”“红足病”。

7.车轮虫病:主要危害海淡水鱼苗、鱼种,适宜水温为20℃~28℃,天津、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8.锚头鳋病:该病是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发病,但以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

9.鳖溃烂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

另外,鱼类需注意防控水霉病、链球菌病、指环虫病等的发生。海水养殖品种要注意防控刺激隐核虫病、白斑综合征等的危害。

◎ 防控措施

(一)饵料投喂是关键

1.掌握投喂量: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鱼虾体重的比例如下:颗粒配合饵料为2%~4%,青绿饵料为8%~10%。每次保证所有鱼虾八分饱为佳。

2.保证饵料质量:尽量投喂优质饲料,配合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饲料要求青嫩新鲜。

3.科学投喂:投喂饲料时,坚持做到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和“少食多餐”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水质调节是保障

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

定期充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换水一定是抽取底层水体。

合理开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当出现氨氮超标,鱼不吃食,常浮头等现象时,要高度重视,随时增加溶氧,培藻改善水质。

(三)鱼病防治是基础

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全面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体、饵料等。使用的工具等彻底消毒。

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发生鱼病及时诊断,确定病因,选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

6月份是水产养殖非常重要的时期,雷雨、闷热天气频繁出现,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

湖南省

湖南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颁发:刘俊杰

审核:王锡荣 分析员:周文

据湖南省气象部门预测,进入6月份,气温、水温持续较高,是水生动物病害的多发期,天气以晴好为主,平均为25℃~28℃左右,月降水量在20mm~40mm之间。6月主要病害为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草鱼“三病”均进入高发期,依据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6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 病情预测

1.草鱼: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时有发生,易发生水霉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湖南全省各区域流行。

2.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病时有发生,烂鳃病、打印病等是此阶段易发疾病,湖南全省各区域都有流行,重点关注池塘养殖鲢鳙鱼区域。

3.鲫鱼:细菌性败血病趋于上升,主要发生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湖南全省范围内流行,重点关注主养鲫鱼的养殖区域。

◎ 防治措施

1.草鱼出血病:流行季节定期用杀菌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并结合内服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治疗可采用外用药物杀灭水体病毒,内服中草药配方。

2.细菌性疾病:应加强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氨氮偏高使用光合细菌,有机质偏高使用芽孢杆菌或EM均调节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并用生石灰消毒水体。可用大蒜素粉拌饵投喂,一次量,每千克体重40mg~80mg,每天1次,连喂3天~5天。

3.寄生虫疾病:国标渔药精制敌百虫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菊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等对寄生虫性疾病有防控效果。

上海市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病防科

审批颁发:肖雨

审核:肖雨 分析员:安伟

6月份,上海市逐渐进入高温季节,气温水温会进一步升高,水生经济动物的摄食量明显增加,饲料等投入品也相应增多,随之残饵及粪便也增多。加之高温闷热天气增多,病原扩增速度加快,各养殖品种的发病几率肯定会有所上升。6月下旬,预计上海市进入梅雨天气,长期闷热多雨,天气变化快,极易造成水环境不稳定,更易引发多种病害。

◎ 病情预测

1.草鱼、鳙鱼、鲫鱼、鳊鱼等淡水鱼类:易感染细菌性疾病,如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2.鳙鱼、鲫鱼、鲢鱼等淡水鱼类:易感染寄生虫类疾病,如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3.草鱼:易发病毒性出血病,重点关注区域为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4.鲫鱼:易发病毒性出血病,重点关注区域为鲫鱼池塘高密度养区。

5.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组织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烂鳃病、纤毛虫病等病害。此外,应预防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D)和肝肠胞虫的发生。重点关注区域为南美白对虾主养区。

6.河蟹:易发脱壳不遂症,固着类纤毛虫等,重点关注河蟹主养区。

◎ 防治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水体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可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定期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雷雨天气造成的水质变化的应激准备,可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改善和维持水环境的稳定,尽量减少因盐度变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2.加强饲养投喂管理:控制饲料投喂量以及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避免残饵过多污染养殖水质。并适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免疫增强剂等,增强水生动物自身抵御病害的能力。

3.预防草鱼和鲫鱼病毒性出血病:在鱼种下塘前,应采用碘制剂类的国标渔药进行浸泡浴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鱼种进行接种免疫。生长阶段,定期在饲料拌入大蒜素、中草药等,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4.预防虾类疾病:加强虾塘巡查,定期检测氨氮、pH值,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并适时施用调水和改水产品,保持水质和底质良好;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时应对天气突变造成的水质变化,合理使用增氧机。

5.预防河蟹疾病:梅雨季节,应加强改善池塘底质环境,减少底质污染等耗氧产生氧债。尽量少用或不用一些毒性大、刺激性强的杀藻剂、杀菌药物进行水质调节,以免杀死过多水草,降低水草的增氧作用,造成二次污染,水质恶化。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颁发:李斌

审核:范金成 分析员:杨锐

6月份迎来夏至节气,气温回升明显加快,池塘水温也大幅升高。由于饵料投喂量加大,残饵和鱼类代谢物增多,导致底质变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快速增殖,易引起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各养殖场应密切关注水质、溶氧和鱼类摄食变化,随时防范病毒性疫病的发生和扩散。6月份宁夏水产养殖病情预测预报如下:

◎ 预测预报

1.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池塘养殖的鲤鱼、草鱼、鲢鱼、鳙鱼易感染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疖疮病、车轮虫和指环虫疫病,关注区域为宁夏全区各养殖场。大水面生态养殖区的鲢鱼、鳙鱼易感染打印病和锚头鳋病,大规格鱼种和夏花易感染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等寄生虫疾病。

2.病毒性疫病:鲤鱼易发生鲤春病毒血症、鲤浮肿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病,草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关注区域为宁夏全区各养殖场。

3.藻类疾病:阅海湖、沙湖养殖区域、星海湖等大水面养殖区域易发生三毛金藻中毒症。

◎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放养前准备。在运输和投放鱼种时,小心操作,避免造成鱼体机械损伤,入池前用硫醚沙星或食盐水浸泡,杀灭鱼类体表病原菌。放养鱼种或夏花前应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

2.加强饵料管理,科学投喂。尽量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饲料。投喂时坚持做到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并兼顾“少食多餐”的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科学把控投喂量。半个月左右拌饵料投喂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可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3.“调好一池水,养好一塘鱼”,关键是注重水质调控。定期加注新水或更换底层水;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定期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消毒;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始终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强化池塘管理,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渔业养殖风险。

(二)治疗措施

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浓戊二醛,按产品说明足量全池泼洒2次,效果较好。

细菌性肠炎可用恩诺沙星治疗,每千克鱼体每日2次、拌饵投喂量(100g:10g)0.3g,连用3天~5天。

赤皮病可投喂氟苯尼考粉或恩诺沙星粉抗菌药饵治疗。

治疗鲢鱼、鳙鱼打印病可使用含碘消毒剂或二氧化氯,按产品说明足量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次。

锚头鳋病用0.3mg/kg~0.5mg/kg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7天后重复1次,15天后再足量使用1次,可治愈。

车轮虫、指环虫病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广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审批颁发:龙光华

审核:胡大胜 分析员:黎姗梅

广西各地的养殖水温快速回升。雨季来临,天气变化频繁,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不佳,容易引发病害危害。

◎ 预测预报

1.淡水养殖鱼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链球菌病和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肠炎病、车轮虫病等将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将在局部暴发流行,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

2.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肠炎病、烂鳃病等,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3.养殖对虾:易发偷死病、白斑综合征等,有局部暴发流行的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

4.养殖龟鳖:易发流行性溃疡综合症、腮腺炎和红底板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放养不携带特定病原、体质健壮、体长大于1cm的虾苗。

每10天~15天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水质及水体中的弧菌,适当补充碳和镁、锌,稳定藻相,保持良好的水质。

每10天~15天定期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善水质。

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5天~7天,每天1次。

2.养殖鱼类

适时加水和开机增氧,每10天~15天泼洒生石灰水1次,改善水质和底质;水质状况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疾病发生。

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和青蒿末3天~5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苗种放养前,彻底清池消毒,投放健壮苗种,入池前用3%的生理盐水加酵母多糖消毒10分钟~15分钟。

3.养殖龟鳖

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每天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疾病发生。

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加加乳酸菌和酵母菌5天~7天,每天1次,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苗种入池前用3%的生理盐水加酵母多糖消毒10分钟~15分钟。

引进苗种先在养殖场所外隔离养殖20天以上,监测无疾病后再放养入养殖池。

(二)治疗措施

1.对虾白斑综合征及偷死病

发生拟似病情,先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水,次日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加三黄粉和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每天1次,连喂5天~7天。

2.小瓜虫病

用高碘酸钠或浓(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遍洒,每天1次,隔5天~7天用1次,连用3次。同时,每公斤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3.刺激隐核虫病

感染时,及时把网箱疏散至盐度较低的海区,进行分疏养殖,把养殖密度降低到原来的60%~70%,保持网箱排间距在30m~50m。然后,将感染网箱提起、套袋(彩条布),在晚上用高碘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每公斤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4.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水质较差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依次用五倍子末和聚维酮碘溶液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3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噁喹酸)加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

5.龟鳖腮腺炎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养殖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养殖水体,每天1次,连续三天。小池养殖的适时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药物及加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7天~10天。一个疗程后,每隔15天拌饲料内服酵母多糖,每天1次,连喂5天。

6.龟鳖肺炎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养殖的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改水后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养殖水体,每天1次,连续三天。小池养殖的适时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并按说明书拌饲料内服芪参散加敏感药物或七味板蓝根散,每天1次,连喂10天~15天。此后,每隔15天再喂5天,每天1次。

7.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发现病情,先停料2天,先用硫代硫酸钠改水,次日用国标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养殖水体,每天1次,连续三天。同时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国标抗菌药(如氟苯尼考粉)和三黄粉及加酵母培养物或酵母细胞壁或酵母多糖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7天。大水面养殖,每亩1m水深用300g烟丝浸泡24小时后连渣带水均匀泼洒,隔3天~5天再泼1次。

8.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全池均匀泼洒甲苯咪唑溶液,隔5天~6天再用1次。同时,每公斤鱼用0.3g~0.4g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天~7天。

江西省

江西省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

审批颁发:易建平

审核:欧阳敏 分析员:田飞焱

进入6月份,气温、水温持续较高,是水生动物病害的多发期,江西省广大养殖户要格外重视。依据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6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 病情预测

1.草鱼、青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鳋、中华鳋、小瓜虫等。

2.鲢、鳙:易发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等。

3.鲫鱼: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细菌性败血症、竖鳞病、锚头鳋、指环虫等。

4.鳗鱼:易发烂鳃病、腐皮病、烂鳃病、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

5.中华鳖:易发鳃腺炎病、腐皮病、疥疮病、穿孔病等。

6.河蟹:易发腹水病、烂鳃病等。

7.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肠炎病、纤毛虫病、黑鳃、软壳、脱壳不遂等病(症)。

◎ 防治措施

科学投喂,保证饵料质量。动物性饵料要新鲜适口,青绿饵料要求青嫩爽口,配合饵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及时分塘,避免高密度养殖。生产操作时小心谨慎,防止鱼体机械损伤。定期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等药物做好水体消毒,并交替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草鱼出血病可对苗种注射灭活疫苗(当前江西省主要流行基因Ⅱ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流行季节每隔20天~25天定期用杀菌消毒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并结合内服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

治疗细菌性疾病可先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饵内服,同时配合中草药和维生素内服,效果更好。

小龙虾在5月~6月左右易出现各种综合病症,需做好池塘的规范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多关注水草状况,有没有挂脏、发黄、黑根、烂根等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日常及时补肥和改底解毒,加强投喂,使用优质饲料。死亡小龙虾要及时捞出,作深埋处理。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暴雨天气的应对准备。主要包括及时加固养殖设施、疏通排灌水道。增氧措施的准备以防范低气压引起的水体缺氧,做好强降雨引起水质变化的防范工作。

湖北省

湖北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批颁发:温周瑞

审核:杜健鹰 分析员:卢伶俐

6月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升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加,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大,加上冬春期间的积累,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数量较大,水质极易恶化,易引发多种水生动物疾病。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需重点关注。

◎ 病情预测

1.草鱼、鲢、鳙、鲤、鲫、鳊等鱼类:易得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赤皮病、车轮虫病,草鱼易得出血病,关注区域为湖北全省养殖区。

2.鲫:易得造血器官坏死病,关注区域为湖北全省养殖区。

3.黄鳝:易得肠炎、烂尾病,重点关注仙桃、洪湖等主养区。

4.小龙虾:易得白斑综合征,重点关注湖北省内小龙虾及稻虾养殖区。

5.河蟹:易得肠炎病、蜕壳不遂病,重点关注鄂州、洪湖、汉川等主养区。

6.中华鳖:易得腮腺炎、疖疮病,主要关注区域为湖北京山、公安等主养区。

◎ 防治措施

科学投喂。投喂饲料时,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

合理开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全面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体、饵料等。使用的工具等彻底消毒。

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发生鱼病及时诊断,确诊病因,选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

小龙虾应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捕大留小。

四川省

四川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审批颁发:邓红兵

审核:王艳 分析员:肖曼

6月份,水产养殖已进入生产旺季,雨水增多,气温一般在18℃~30℃,养殖水温20℃~28℃,各种水生动物快速生长,病原活跃,养殖用投入品增多,养殖水质容易恶化,极易发生水产养殖病害。应做好水质调控、饵料投喂、鱼病预防等工作。如遇雷雨、闷热天气,应做好巡塘,及时防范,避免缺氧泛池。根据近年同期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数据,特作如下测报:

◎ 病情预测

1.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鲢、鳙、鲤、草、鲫等鱼类,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

2.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俗称“三病”,主要危害草、鲤、鲫等鱼。

3.斑点叉尾鮰柱形病: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还可感染鲤、鲫等,流行水温15℃~32℃。

4.车轮虫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鲤等主养鱼类,尤以鱼苗和鱼种易于感染,适宜水温20℃~28℃。

5.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鲤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一般为20℃~25℃。

6.锚头鳋病: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2龄以上的鱼一般不引起大量死亡,但影响鱼体生长、繁殖及商品价值。

以上疾病,四川全省各养殖区、苗种繁育场(点)均需予以高度关注。

◎ 防治措施

1.科学投喂。一是投喂量平稳提升,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投喂饵料坚持“四定”原则;二是采取药物挂袋、投喂药饵预防鱼病。及时清理残饵。

2.强化水质调控。一要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适时开增氧机,及时加注新水,保证水质“肥、活、嫩、爽”,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二要注意消毒和灭菌;三要合理调整养殖密度,控制好水体负载力;四是可用益生菌、免疫增强剂等拌料投喂,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 治疗措施

1.细菌性败血症: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全池泼洒;或氟苯尼考粉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均为15mg~2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或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5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使用抗菌药物时,有条件的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用药。

2.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g~0.3g,全池泼洒,15天1次;烂鳃病、赤皮病可用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5mg~15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肠炎病,每千克饲料,一次量,穿心莲40g、大青叶30g、黄芩5g、桑白皮10g和白矾5g,打成粉后,拌饲投喂。

3.斑点叉尾鮰柱形病: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控制放养密度,减少应激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每千克鱼体重,氟苯尼考10mg~20mg,连用5天~7天。

4.车轮虫病: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10g~20g,鱼种放养前,㓎浴15分钟~30分钟;或苦楝树叶,每立方米水体40g~50g,水煎取汁,全池遍洒,15天1次;或40%甲醛溶液,每立方米水体20mL~30mL,全池泼洒。

5.指环虫病: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15g~20g,鱼种放养前,浸浴15分钟~30分钟;或90%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5g~0.7g,全池泼洒,7天后,再泼洒1次;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4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6.锚头鳋病:90%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3g~0.7g,全池泼洒,注意工具消毒,避免传染,一般每个月根据水温连续用2次~3次,水温高间隔天数少,反之则多。

辽宁省

辽宁省农业现代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审批颁发:刘学光

审核:李小进

分析员:王丽 韩德武

6月辽宁地区气温上升较快,养殖池塘水温将持续上升,可达到18℃~26℃,是水产养殖品种的最佳生长期。由于池塘苗种放养时间较短,水质污染较轻,细菌性等重大疾病不易发生。淡水鱼重点关注寄生虫疾病和鲤鱼浮肿病,同时注意各种淡水鱼苗夏花阶段的寄生虫和白头白嘴等疾病。海水养殖注意海参、滩涂贝类及海蜇由于气温快速上升引起的各种病害。

◎ 病情预测

1.鲤鱼:易发生鲤鱼浮肿病和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重点关注辽宁省内主养区和高密度精养区。

2.淡水鱼夏花鱼种苗:易发生鳃部黏孢子虫、车轮虫、斜管虫病及白头白嘴病、气泡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营口、丹东养殖区。

3.乌鳢、鲶鱼、黄颡鱼夏花阶段:极易发生纤毛虫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养殖区。

4.草鱼:易发生烂鳃、肠炎、赤皮并发症及车轮虫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主养区。

5.大菱鲆:易发生肠炎病、红嘴病、细菌性烂鳍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工厂化养殖区。

6.虹鳟鱼:易发生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类疾病和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病。重点关注葫芦岛、本溪、丹东、辽阳养殖区。

7.河蟹:易发生蜕壳不遂病、水肿病。重点关注盘锦、鞍山稻田和苇田养殖区。

8.泥鳅鱼:易发生水霉病,重点关注盘锦泥鳅鱼高密度养殖区。

9.海参:易发生腐皮病。重点关注沿海所有养殖区。

10.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白斑病毒病、红体病。重点关注沿海养殖区。

11.海蜇:易发生平头、长脖、萎缩、上吊病等病害。重点关注丹东养殖区。

12.滩涂贝类:易发生敌害生物的侵害。重点关注大连、丹东滩涂养殖区。

◎ 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换水、注水、消毒,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同时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针对各种症状提前做好调节水质、杀菌、改底工作,防止病害发生。二是保证饵料品质。三是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避免大规模病害的发生。

1.鲤鱼浮肿病:建议采用免疫学原理,增强和提高鲤鱼的免疫能力,在发病高峰期前半个月投喂多糖类免疫增强剂。日常管理防止鲤鱼产生应激反应,严禁使用强刺激性杀虫、杀菌剂,严禁一次性过量加入深井水,严禁使用除草剂和对溶氧有制约性的各种制剂。

2.寄生虫病:掌握合理放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洁,定时开启增氧设备,如遇到闷热天气,应延长增氧时间。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生物制剂等进行消毒和调节水质。全池泼洒相应的药物(杀虫剂),预防为主。

3.淡水鱼夏花鱼苗粘孢子虫病:在水温15℃以上时及时对养殖水体接种有益菌,控制藻相平衡,保持水质清新。

4.虹鳟鱼烂鳃和肠炎病: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养殖水体清洁,投喂营养全面、新鲜的饵料。定期对生产工具、鱼池进行消毒;经常清池,保持养殖环境洁净,减少病原繁殖;也可用大蒜素以3g/kg比例制成药饵投喂,预防疾病的发生。

5.淡水鱼夏花鱼苗的白头白嘴和气泡病:在水花下塘15天左右,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次~2次,可预防夏花鱼苗的白头白嘴病;在水花下塘10天后,用水质改良剂全池泼洒一次,可预防夏花鱼苗的气泡病。

6.大菱鲆肠炎、红嘴和细菌性烂鳍病:加强养殖水质管理,保证水体含氧量,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强化喂养,科学投喂优质饵料(冻鲜杂鱼要消毒),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7.对虾白斑综合征、红体病:虾池应在高温期到来之前蓄满水,尽量少换水,避免有害微生物和病毒的进入;严禁大排大灌,避免对虾出现应激反应引发疾病;定期对虾池水体进行消毒。

8.海参: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泼洒益生菌改善水质;注意降雨对池水盐度变化,保持适量充氧,防止温度和盐度变化太大,引起海参化皮。

9.海蜇:保持充足的饵料量,是防止海蜇平头、长脖病关键。

10.河蟹:对于脱壳不遂病一是要定期全池遍洒生石灰,保持池水呈弱碱性。二是补充营养,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矿物质较多的物质。三是创造适宜的脱壳环境,保持水体相对稳定,水温在19℃~28℃。河蟹水肿病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在养殖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勿使蟹体腹部受伤,也可用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更多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http://www.adds.org.cn/辽宁省分诊平台)查找,也可选择辽宁省出诊专家进行咨询。

猜你喜欢
养殖区细菌性水体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小种植、小养殖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