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易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诠释坎卦和离卦
——使你知道如何应对险象环生之境,又明白如何追求人生真谛

2019-06-27 11:40王璋
关键词:精髓周易文化

□王璋

《周易》第二十九卦习坎卦与第三十卦离卦互为错卦。习坎卦警示人们面对险象环生之境,如何以明处危,主动化险。离卦则告诉世人如何求明不止,求真不已,实现人生价值,追求成功人生。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黄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我们又不难看出,周易文化是黄帝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传承载体,《周易》瑰宝取之不尽,《周易》智慧用之不完。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以乾坤坎离为基本卦的上经三十卦,重在警示世人应该效法天地水火的自然规律,坚守正道进德修业,故我们在结束诠释上经之前,学习一下周易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周易文化作为黄帝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中国传统文化之渊源、认知事物之方法和社会实践之资鉴。

一、周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一)易与诸子百家

易是诸子之祖、百家之宗。从某种意义上讲,东方文化成形并发展于诸子蜂出、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周文王早于此时几百年,在晚商时期总结归纳吸收了夏之 《连山》、商之《归藏》经典精华,立言《易经》。可以说,《易经》是指引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诸子成才的重要原典。易之义理、思维模式、处事方法是百家的依循和纲领,正是《周易》之纲举,带来了百家的目张。

(二)易与儒、道、佛

我们要明白易与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支柱的关系。易之理念融入三大文化支柱,或为其精髓,或为其主干。

1.易与儒学。儒学代表人物孔子是最优秀的易之学徒,他学《易经》的心得体会被整理成《十翼》,寓意是学习《易经》就像插上了十双翅膀,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易传》。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由周文王主编的《易经》和孔子主编的《易传》两部分组成。孔子对《易经》评价至高,发出了“易之教也”的感叹。孔子删、定、作其他经书肯定会引入《周易》之精华,他的弟子们把他有感而发的语录整理成儒学的经典著作《论语》。其中,易之主导作用不言而喻。

2.易与道教。道教对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不争的事实。道法自然等易之精髓体现在《道德经》的多个章节里。而在那百家争鸣、多种文化碰撞、诸侯纷争、兵荒马乱的特殊年代,老子干脆骑着青牛,走进深山老林,模仿鼻祖伏羲过起了清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康有为曾评价“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周易》”,尽管这话有点武断,但说易是大道之源很恰如其分。

3.易与佛教。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周易文化有机融合,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义理——禅学,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在古印度禅之二十八祖达摩面壁九年的禅宗圣地——中岳嵩山少林寺,浓厚的禅文化氛围中散发着周易文化的馨香。在神圣庄严的塔林里,一座七级佛塔的塔身上布局着匀整的八卦图案,显得又是何等的和谐自然。不少高僧名师以禅解易,融易理、佛法于一体,悲智双运。用佛理佛法解易,使人们从易中读出佛教的意蕴,又借助易中形象的卦爻原理说明佛教的道理,佛教的概念更为清晰明朗,易于为人理解。如明代高僧智旭大师所著的《周易禅解》,被公认为是以儒证禅、引禅解易的最佳范本。

更有意义的是,由于周易文化的介体联结作用,三教和谐相处,有机融合,形成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合力。

(三)易与中华民俗习惯

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渗透和影响,周易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传基因流淌于人们的血液中。不少以周易文化内容为渊源而形成的民俗民风影响着社会,并且一代又一代传承着。百姓“日用而不知”,形成“凭天道辨理论”的民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周易》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把握周易文化精髓,可有效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易》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论之书。

(一)《周易》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正确描摹

《周易》以自然喻人事,是分析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以天地万物喻世间百态,把宇宙间万物及其运动归为阴、阳两类,归属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又把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抽象为八个卦象,且与社会活动相匹配,赋予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种行为特征,还把家庭、生物等社会文化与自然现象有机结合,把人世间的吉、凶、悔、吝、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喻示得淋漓尽致。以人人皆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运行规律模拟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人事现象。从社会现象抽引出社会规律,把生物性上升为文化性,形成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维模式,成为流传后世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二)把宏观法则变为具体行动指南是《周易》方法论的重要方面

《周易》演绎出的六十四卦应对世间六十四种情景,每卦中的六爻把情景又分为六个阶段,使人们依事“对号入座”,从中领悟对策,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

(三)由繁到简是《周易》方法论的点睛之笔

《周易》以阴、阳两符号把“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世事梳理得泾渭分明,应对得恰如其分。《周易》取法大自然,以合理的概括归纳,把人世间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经天纬地理人事,取法自然治家邦。《周易》不但用阴、阳两分法把世间百态分为主动力和被动力,还用天才、地才、人才三分法把事态归结为变易、简易、不易三种类型。

三、《周易》是社会实践的指南

运用《周易》的文化力量,可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遵循规律、探索规律、进步提升是推动周易文化精髓现代使用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周易文化精髓告诉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做事

《周易》六十四卦是对世事六十四类社会实践问题的指点,三百八十六爻(包括乾之用九和坤之用六)是对其三百八十六个阶段或环节的支招。

(二)易文化精髓帮助我们探索客观世界

国内外实践证明,运用周易文化有利于我们探索客观规律,从而催生出更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开拓科学新领域。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激发了灵感,一举成功的。更让人惊讶的例子是心理学家荣格由《周易》象数论原理演绎出了共时性原理,即许多现象在同一时段彼此之间可能发生神秘的联系。他由此认为“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周易》)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是地道的中国思维方式的表现”,并明确指出,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它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科学。荣格的共时性原理引起了世人巨大反响且意义深远。

(三)对《周易》扬精弃粕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

应该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周易》在发出耀眼光辉的同时,由于时代的限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过时的糟粕,如“男尊女卑”的思想,“官贵民贱”的思想,“宿命论”的思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去伪存真,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如何应对险象环生之境?

习坎卦上下经卦均为坎卦,坎为水,为危险。“习”是反复的意思,警示世人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整个卦象为险象环生。坎卦阳爻刚而居中,意为世有险而心不可险,身在陷而心不可陷,只要内心诚信,就可化险为夷,通达顺畅。

习坎卦

“坎”为陷、险,“维”为维系,“尚”为崇尚。身处险象环生的逆境,应当诚信自守。用诚信维系人心,什么艰难险阻都可克服。内心通达,处危若定,努力化险为夷,真诚成就事业,自然受人尊敬。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窞(dàn)”,深坑之意。缺德少才之人面对重重险阻,往往不识时务,逞强行险。若不知悔改,将会越陷越深,必有凶祸。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内心信实者在险阻面前,善于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不急于求成,重视小的收获,将来必有“大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来之”为来往之意。“枕”为横木,引申为前后皆险。至危之时,险难遍布,劳而无功,应沉静待机。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樽”为酒器,“簋(guǐ)”为外圆内方的盛食容器,“缶(fǒu)”为瓦器,“纳约”为俭约进贡于君之礼,“牖(yǒu)”为窗户。身处险境的智者,以简朴方式对患难中的尊长表达虔诚、顺服的心意。犹如奉薄酒一樽,淡食两簋,盛物于瓦缶,从窗户小心、敬畏地献给尊者。以合宜的态度,克服艰险,消除灾难。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祗(zhī)”同坻,小丘也。用于填补塌陷的小山丘已被铲平却仍没填满。只要尽心尽力了,就不会有灾难。意为居中守正的执政者在险难之时要积极应对,尽力而为,但不可过分追求完美,要留有余地,时时保持忧患意识。这样做了,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会得到民众认可,没有灾难。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徽、纆(mò)”均为绳索之名。“寘(zhì)”通置。“丛棘”意为牢狱。邪恶失当又不思悔改之人,必遭凶祸报应,犹如被缚于牢中,罪有应得,长期不得解脱。

总论

当人身处危险、逆境时,如何化险为夷,并将险陷之境变为历练素能的机会?本卦道出了“以明处危,主动化险”的精髓思想,其六爻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要以初六为戒,切莫自不量力逞强行险而越陷越深。九二启示我们,面对险境要积极应对而不偏激,稳妥而不消极。要以六三为戒,险境中要从容镇定,潜忍待机,切莫轻举妄动。六四启示我们,既要明智也要主动,要明而后动,动而必明。九五启示我们,面对险境要尽力而为,不必苛求完美。要以上六为鉴,一旦误入险途,要及早勇返,否则,必遭凶祸报应。

人生真谛是什么?

离卦上下经卦均为离,离为火,为光明,为依附。整个卦象为光明反复升起。意为摆脱坎陷,依附光明之中正,柔顺正道,化成天下,获得万事亨通、吉祥如意的结果。

“离”,依附于光明之意。“畜”为畜养。“牝牛”为母牛。依附光明、柔顺之正道,适宜正固,可致通达。犹如踏实驯顺而又忠诚的母牛品性,终会获得依附光明、成化天下、万事亨通、吉祥如意的结果。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走好第一步至关重要,如日之初升,要沉着冷静,脚步大小、快慢要错落有致。要以恭敬、谨慎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赢得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可免咎害。

六二:黄离,元吉。

和谐中正走正道是大明大智,如金色阳光普照大地,光而不耀,长明不灭,造福百姓,大展宏图,开创盛世局面,最为吉祥。

离卦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昃(zè)”为夕阳西下。“大耋(dié)”为垂老之人。“嗟(jiē)”为哀叹。顺应规律不可强求,犹如日薄西山的垂老之人,若不乐天知命安度晚年,却发出哀叹不满之声就会有凶祸。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焚如”为灼热的样子。不守中正,心怀邪恶,必遭天诛民弃而没有容身之地。光天化日之下胆大妄为必下场可悲,成为无地自容之人,成为如坐火山之人,成为行尸走肉之人,成为民众抛弃之人。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沱”为滂沱,“若”为语气助词,“戚”为忧伤。执政者要履职尽责,既要有亲民顺和的态度,又要有求贤相辅的胆略,更要常存“泪流满面”、战战兢兢的忧患畏惧意识,方可顶天立地成就无悔人生,终为吉祥。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折首”为斩首,“匪”同非,“匪其丑”为不愿附从的异己。要依附光明,以明祛暗。要敢于担当,勇于辅佐中兴,犹如辅佐君王出兵征伐,英勇奋战,斩去敌首,俘获异己,自会受到嘉奖,而不会有什么灾难。

总论

本卦内卦言红日经天,有时间之别:初为日将升,二为日中天,三为日迟暮也。外卦言君臣位处,有正偏之分:四为夺位之臣,五为复国之君,上则中兴之佐。上经以乾坤为始,以坎离为终。宇宙万象均以天地水火为之始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对社会之理、人生之用及信念追求意义至深至远。“求明不止,求真不已”是本卦的精髓思想。本卦六爻充满了人生智慧:初九告诉我们,走好第一步,凡事敬之无咎。六二所言要以至诚之心中正言行。九三给我们一个忠告,那就是要明于常理,不可违背。九四警戒切勿悖理作乱堕入黑暗深渊。要效法六五先谋不败,常存忧患。要以上九为镜,以真知扫除假知,以光明战胜黑暗。

猜你喜欢
精髓周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谁远谁近?
甜甜的“蝴蝶茧”
缝补Boro items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