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19-06-27 00:18李福语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初中生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懵懂向逐渐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加之社会阅历浅,对有的行为是否触犯到法律分不清楚。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法制意识,使之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行为,避免违法犯罪。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

一、 引言

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后生力量的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初中生的法制意识还处于雏形阶段,但思想意识却相当活跃,对外界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的状态、一种强烈的探索状态,无论事情的发展结果是好是坏,他们都很想去尝试体验社会生活。然而,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从而无法分辨出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哪些行为没有触犯到法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一) 法制教育具有生命教育意义

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每年都在以一定的比例上升。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一言不合,就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法制教育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要注意培养初中生正确对待生命,善待他人生命。法制教育要贯穿始终,告诉他们对于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轻者是违法,重者就是犯罪,无论哪种情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告诉他们怎样才是正确对待生命的行为,要认识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更要尊重和善待生命。让他们认识到人的生命和人的性别、家庭、身份、民族、宗教信仰、财富等无关,无论是谁,生命同样尊贵。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具有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 法制教育具有道德教育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初中生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抗腐蚀的能力较差,道德意志薄弱。如果受到外部环境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向反方向发展,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制教育是约束人们道德品行的标尺,使中学生能够按照内心信念、传统习俗和社会舆论等道德规范来判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教育青少年要有正确的道德行为,遵守法律,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用法律,道德的标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让不好的思想影响自身的发展,甚至毁了一生。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道德教育意义。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 渗透法制教育要注重有效性

道德與法治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本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是法律知识的讲解,学生更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有效性,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引用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或近期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热点新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语音、图像、视频结合文字资料,有效地将法制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法制教育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切不可生搬硬套法制知识,从而有效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程中。

(二) 渗透法制教育要具有针对性

初中生的法律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前期教育的环境水平和家庭环境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真正地渗透法制教育。同时也要认识到,有的学生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比较轻松,但有点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有点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后再次进行细致的讲解,做到法制教育知识人人都会。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处于过渡时期,只是纯粹地讲解法律知识,学生往往是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的练习册上却是一片狼藉。所以,讲解法律知识要更多的举例子,通过案例的讲解更能让学生生动地掌握法律知识。针对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行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

(三) 渗透法制教育要具有实际性

法律是最严厉的规则,中学生正处于易冲动,做事情不考虑后果的时期。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用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法律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法律知识的时候要贴近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进行筛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讲解,要让学生学会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结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约束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行为的学科,是中学生形成道德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正确认识生命,尊重并且善待生命,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用法律规则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指引中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其有效性、针对性、实际性。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行为,有效地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如果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梁华迅.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2]刘美玲.中学生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韩丽.初中思品课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初探[J].中国教师,2015(S1).

作者简介:

李福语,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黎阳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