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究

2019-06-27 00:18潘颖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综合素质校企合作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面对当前高职生频繁跳槽、责任感欠缺、专业认同度较低等现象,需不断加强高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基于笔者工作经验,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对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生;综合素质;校企合作

职业素质,是职业对个人的一种内在要求,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的一种综合反应,其具有职业性、稳定性、整体性、发展性。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职业的成败,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 高职生职业素质不高的表现

当前高职生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与其职业素质不高有一定影响。根据笔者工作经验,总结当前高职生职业素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一) 自我认知不明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结构性就业难问题,而媒体对于“高薪聘请技工”“高薪难求技工”的现象反复大肆渲染,造成高职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有技术,工资就高。他们在校期间重视对专业技能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而对自身人文素养关注较少,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定位缺乏理性认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规划。进入企业之后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关注极少,双眼着重于工资待遇与薪酬条件,心浮气躁。

(二) 自我定位不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缺乏理性的自我定位,产生两种就业心态。一种是盲目乐观型。受身边同学及“唯利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个人眼前利益,喜欢压力小、工资高、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作,不顾自身实际能力及家庭情况;另一种是过分自卑型。这部分学生觉得相比本科生,自己低人一等,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加上自身文化水平限制,专业学习有一定难度,出现了厌学情绪,爱吃爱睡不爱学,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他们的就业焦虑。

(三) 专业能力不足

分析高职生生源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因高考落榜而选择高职。我们虽不能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但是纵观当前,成绩不佳者往往在学习习惯、自我调整、自我规划方面不如成绩优异者。进入高职后,专业理论课的理解比较费力,加上周围多数是成绩不理想者,学习气氛不浓。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他们随波逐流,上课心不在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荒废了学业,导致专业理论掌握不扎实,专业水平不高。同时,学生的消极对待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都带来了严重影响,那么职业素养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 高职生职业素质不高原因分析

高职生职业素质不高,频繁跳槽,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就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也破坏了母校的招牌,使就职企业对于该校的学生望而却步。这与学校、企业及学生自身都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一) 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

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高职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体现产业、行业特点。如有的地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有的地区以旅游业为主,有的以模具锻造业为主,因而课程设置应与区域产业结构、当前就业形势、企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学校开设的课程要有实用性,能够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而目前我们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教材采用高等教育通用教材,缺少身边鲜活的例子,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很难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设计上没有注意因材施教,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职业人,将来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思政教学应该与本行业相联系,灵活设计较贴近工作的教学模拟场景,寓教于乐。然而现实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以灌输式为主,存在“一言堂”现象。授课多是概念化、抽象的理论教学。课堂上也缺少应有的互动,知识缺乏理解与内化,教学存在形式化。

(二) 职业指导不系统

就业指导涉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训练、就业指导、创业训练等方方面面,须理论联系实际。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没有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很大帮助。各个学校虽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课程,但多为考查课,每个学期集中授课四五次,课堂上更多的是理论性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调查中也发现有部分教师认识到职业指导课对于高职生的重要性,备课认真,采用多媒体、视频等多样化授课形式吸引同学们兴趣。但是受课时限制,也不能真正帮到学生。另一方面,专业性的职业指导师资匮乏。职业指导课程多是理论、概念的阐释,抽象而宽泛,对于理论知识,学生基本都能自学掌握,但若是理论联系实践,与现实求职、创业融会贯通,就需依靠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课程多由就业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任,教师本人有创业经历或企业经历的屈指可数,使得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变成了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学生上课索然无味,导致教学效果甚微。

(三) 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社会性,其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針对性地开设专业。而当前高职院校为争抢生源,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开设一些“短平快”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高职专业设置过多过细。如机械制造类招生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这些专业名称大体相同,其所学课程也是大同小异。而学校为扩大生源,每个专业招生二三十个,使得培养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这样不仅浪费了师资,也使得授课内容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也间接产生了“就业难”问题。

三、 结语

高职阶段作为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在校获得的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影响着其工作顺利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前途未来,也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所以说,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学校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注重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旭,张向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48-49.

[2]李君.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23):76-78.

作者简介:

潘颖,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生综合素质校企合作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