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的实践与操作

2019-06-27 00:18赵青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写作高考实践策略

摘 要:我们的生活已进入微时代,新时代下的作文教学势必要被赋予新的甚至是具有改革意义的内涵,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都要作新的尝试来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同时要注意的是,微寫作已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成为作文考察的新方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微写作;高考;实践策略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微”字体现出其针对性强、短小、精炼的特点。这是快节奏生活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写作形式。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新增了微写作试题,让微写作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微博”的写作方式在传媒界并不新鲜,可对于高考而言,他是一个新考点、新题型。微写作文体选择灵活。写作者要在150~200字之间抓住阅卷者的眼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微写作与大作文的区别在于:微写作更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立意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经营句子与句子间各种关系的能力。

抛开高考指挥棒,训练微型写作,对高中生而言是有利的,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趋势。教师常常希望在学生作文中看到精彩而独到的见解,但应试作文尤其是大作文往往会束缚学生手脚,学生们害怕超纲、偏题,往往顺着命题者心思,选择最稳妥的写作方向,没有亮点,没有思想,自然很难出彩。

而微型写作训练了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解读某个事件,某首诗,某张图片,某个话题……,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多维度进行思考,哪怕是一个片段,一点火花,也可以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大胆地表达出自己鲜明果决的观点。拒绝平庸与千篇一律,思维张力大,是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之一。

一、 提高学生微写作水平的实践方式

策略一:

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素材,如以图片、流行歌词、热门新闻、古典诗词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凸显个性,有独到的见解。有兴趣自然有话说。笔者所在的科研小组以图片及诗词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而学生们的解读延伸了作品的内涵,跳出了权威解读的框架,有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

笔者在讲多维度解读材料时,曾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为例,让学生自选角度发表责任在谁的看法,由于话题是新近发生的新闻,学生都有话说,他们分别从动物园、死者、家属、老虎的角度发表看法,思维的碰撞,不可说不精彩。

策略二:

模仿多媒体手段实现生生共评

学生作文的主要读者是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压力。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网络博文、说说等常常会有诙谐幽默或有文采的文句出现,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其笔下的文字又常常显得刻板狭隘。

基于这一点,笔者模仿微博可以点赞、评论的功能,以小组为单位,共用一个作文本,小组成员的作文都装订在一个大本中,让小组成员互相阅读后互相评价。我一共设置了两个评价反馈途径,一是点赞,二是文字评论。除了小组成员内部评论外,还要求小组间进行评论,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实现生生共评。

策略三:

读是写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

教材便是学生最好的读本。作为教师,应该让教材上的经典美文发挥重要作用,以读促写,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辅以微写作手段。例如:以点评主要对象的方式进行微写作;以概括主要情节的方式进行微写作;模仿经典文段进行微写作;以读后感方式进行微写作等。如在《小狗包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写一段话给包弟,教学《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时让学生尝试写颁奖词。

当然,教学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课内,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背景下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快节奏的生活催促着学生也要用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去汲取信息,所以能静下心来阅读的学生少了,阅读的质量也在下降,据2017年4月进行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图书阅读率为58.8%,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先进行筛选,以月为单位提供给学生阅读书目参考,并要求学生写下书评。

二、 微写作重点培养的能力

(一) 谋篇布局的能力

微写作短小,学生常常不经思考提笔就写,不经构思便可能出现拖拉或收不住笔没有重点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微写作时,要有全局观念,安排好结构再行文,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表达能力

表达,是将个人思想、情感用语言表现的一种方式,表达一传播交流为目的。微写作其特点便是短小,然而小不藏拙,文章越短小,越容易暴露写作者的缺陷。而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值官的不足便是表达能力不强,表达能力决定了立意的高低。

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让学生能从细处着眼,借助多种写作手段,力求写作角度多样化、个性化,让笔下的文字带着学生的“体温”,用真情打动人心。

(三) 思考能力

学生长期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一切经验来自不同的考场范文。王晓军认为: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上形成思维惰性及程式化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的也自然是假大空的内容,这便是思想僵化的体现,没有范文便无法作文。

学生失去了思考能力,思想自然失去色彩。“‘微写作训练的首要目标是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生活,关注热点,积极讨论,发掘内在联系,最终对事物进行辩证思考。这样的思想才是深刻鲜明的,带有学生个性化的想法,真正体现了‘言为心声。”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曾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微型写作课将是中学写作课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我们都来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宝江.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6期A刊.

[2]2017年中国人读书报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458383776304992&wfr=spider&for=pc

[3]李春华.高考语文“微写作”如何教、怎么写?[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baa010102eb1l.html 2014-04-14.

[4]沈建忠.郑军亮.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11月总第859期.

[5]沈建军.微写作:言语技能和言语生命的高度融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EB/OL].http:∥www.doc88.com/p-9465266648832.html.

作者简介:

赵青,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第一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微写作高考实践策略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