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与后来比较辨析

2019-06-27 00:18贺圆圆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义比较

摘 要:“以后”与“后来”是一组近义词,其用法意义非常接近,本文从语义、句法、词语搭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对这一组近义词做了较为详细地区分,发现“以后”与“后来”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重合,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不可相互替代,在使用或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区别。

关键词:以后;后来;语义;比较

“以后”和“后来”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都可以用于表示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也都可用作状语。二者有时也可以互换,如:

(1)前年小张来过一次西安,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

(2)前年小张来过一次西安,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里的“以后”和“后来”都指从前年见过小张这一时间开始到说话时为止这段时间,意义上区别不大。但当叙述没有发生的情况时,一般只用“以后”,不用“后来”。如:

今年六月份我就要毕业了,以后的事情还没有打算。

近义词往往成为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下面将就这两个词的语义、词语搭配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两个词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以后”与“后来”语义侧重点比较

(一) “以后”的语义内容

1. “以后”最主要的语义内容是表示某个时间之后时间,既可用于过去又可用于将来,例如:

(1)一只镶着宝石的别针,是昨晚两点以后失窃的。

(2)从今以后,我决定自己做饭,这样每月可以省三十块美金。

例(1)中“以后”附在“昨晚两点钟”后面,其语义内容指称“从昨晚两点开始到叙述者的叙述时间”,也就是别针丢失后的时间,表示过去;例(2)中,“从今以后”则指称“说话者从现在说话的时间点到将来的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表示将来。

2. “以后”还可以表示范围。例如:

《下南路》演出失败了,第二段以后的词不再流传,但第一段词我们一直唱着。

这里的“第二段以后”是指“《下南路》第二段以后词的内容”,表示范围,不表时间。笔者分析了北大语料库500个例句,没有发现一个这样的用法,只在《围城》这部小说里,仅仅找到了一例:“鸿渐好奇,拉开一只抽屉,把卡片一拨,只见那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由此可见,“以后”表示范围的用法非常少见。

(二) “后来”的语义内容

1. “后来”表示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前后时间变化和差别,我们从前一个分句,不能自然地推导出后一分句,后一分句的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只能用于过去,不能与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连用。例如:

(1)朱元璋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

(2)他起先与本村14个贫困户建立了帮带关系,后来发展到包括广水、随州两市8个村的505个农户。

上述两个例句中,都有表示过去的时间参照点。例(1)中,介绍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军领袖”蜕变成“封建皇帝”,对比了时间前后朱元璋身份的变化;例(2)中,说明了他从“14个贫困户”发展到“包括广水、随州两市8个村的505个农户”,对比了时间前后发展速度之快,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2. “后来”的另一语义内容用作形容词,指后到的、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意义逐渐萎缩成两个词“后来者”“后来人”。

二、 “以后”与“后来”句法分析比较

(一) “以后”的句法分析

1. 作修饰语

“以后”经常在句中作状语或定语,以修饰语为时间的基准点,指某个确定的时点之后。修饰并限定后面的动词、名词和句子。“以后”和前面的修饰成分之间不能用“的”。

(1)以后,他顺利从大学毕业了。

(2)以后的事就完全靠你自己。

(3)罗盛教这才与他和好了,说:“你以后再说谎,我就不理你了。”

上述例句中,“以后”均做修饰语,例(1)中“以后”放在句首,修饰并限定后面的句子;例(2)中,“以后”修饰并限定后面的名词“事”;例(3)中“以后”修饰后面的动词“说谎”。

2. 充当宾语

“以后”可以做没有的宾语,构成“没有以后”,这里的“以后”是指未来、将来。如:

我们之间是没有以后的,算了吧,别联系了。

3. 作介词宾语

“以后”经常放在介词“在”的后面,作宾语。例如:

(1)我想在以后,周末全家人要在一起聚餐。

(2)这种混合核,在以后往往就会转变成浸润冻结核。

上述两个句子中,“以后”均放在介词“在”后面,作宾语。

(二) “后来”的句法分析

1. 作修饰语

“后来”经常在句中作状语或定语,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例如:

(1)后来进了大学,詹同专攻素描。

(2)所谓百兽率舞,并不像后来儒家宣扬的那样神秘。

例(1)中“后来”放在句中作状语,修饰了动词“进了”;例(2)中“后来”作定语,修饰名词“儒家”。

2. 作介词“到”的宾语

“后来”经常放到介词“到”或者“动词+到”后作宾语,表示某一动作、情况或状态发生到一定阶段。例如:

(1)开始这个声音有些杂乱不齐,到后来,越来越有节奏,简直震耳欲聋。

(2)那位先生唱到后来,泪流满意,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

上面两个例句中,“后来”均做了介词“到”的宾语,例(1)中开始“雜乱不齐的声音”发展到“有节奏”这一状态;例(2)强调那位先生唱到后来“泪流满面”的状态。

三、 “以后”与“后来”词语搭配比较

(一) “以后”的词语搭配

1. “以后”可以表示未然的情况,故而常与副词“再”“又”“才”连用,例如:

(1)现在不是开民主大会,有意见以后再提。

(2)阴天以后又是萧索索的小雨。

(3)韩老六等心里平静一点以后才慢慢说:“这几天,你小心点吧。”

例(1)中“以后”经常与副词“再”连用,表示未然;例(2)中“以后”与“又”搭配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后同类动作或事实又重复发生,即阴天之后又是连续的小雨;例(3)中“以后”还可以与“才”搭配,表示“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出现的条件”,即“韩老六心情平静”是“慢慢说”的前提条件。

2. 与能愿动词“会”“要”“应该”等词搭配,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愿望或事实上、情理上的需要,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例如:

(1)经历了这次磨难,我相信生活以后会更好好。

(2)这次失败的教训,以后应该让他长记性了吧。

上述例句中,都表达了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愿望,希望事情都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3. 与假设连词连用

“以后”可以表示未然,经常与假设连词“即使”“如果”等词连用,暗含假设义,例如:

(1)他甚至想以后如果天气适宜,他就可以经常在河边钓鱼。

(2)以后即使有人替她做媒,也不过是和那姓姜的不差上下,也行还不如他。

4. 与指示代词“这”“那”搭配

“以后”放在指示代词“这”“那”的后面作后置成分,修饰后面的句子,例如:

(1)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盼着秋水回来。

(2)这以后我调到果园去劳动,和王全见面说话的机会就不多了。

5. 与时间名词和表事件名词搭配

“以后”既可以与表过去的时间名词连用,又可以与表将来的时间名词连用,还可以与时间段名词连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与表事件的名词连用,如:

(1)明天十一点以后,听说领导才来。

(2)一个镶着宝石的戒指是昨晚两点以后失窃的。

(3)又一口深二十丈,彼此相通。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

(4)直到“七七”事变以后,省城好多人要求把政治犯都释放了。

6. 固定搭配

“以后”的常用的固定搭配有以下三种:

“从此+以后”或“从今以后”。指上文指出的时间之后。例如:

(1)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从今以后,你出门不要忘了带钥匙。

“不久+以后”,指比现在或某一时间不太晚或晚得不多的时间。例如:

(3)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决定开排,并在不久以后上演。

“很久+以后”。表示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晚得多的时间。如:

(4)起初我总以为是一口壁橱,很久以后才知道里面住的是人。

(二) “后来”的词语搭配

1. “后来”只可表示已然的情况,故而常与副词“又”连用。

2. “后来”可以与“开始”“最初”等词语前后呼应,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或者事情的发展,例如:

(1)大卫开始练书法,一直写不好,后来王老师教他怎么写,他的字才好看起来。

(2)最初,海洋开发研究所和家属宿舍在一起的,后来又新建了研究大楼,接着又造了现代化试验场,这里便很少有人过问,成了生活区的池塘。

例(1)强调了“后来”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大卫的书法有了进步,表示新情况的出现。例(2)中“后来”与“最初”搭配,表示新事物的出现。

3. “后来”一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示说话者客观陈述某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假设、主观色彩。例如:

(1)后来,鲁迅到日本留学时,进一步受到“儒染”,才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古文字学。

(2)后来,在顺治、康熙两帝初年都设有辅政大臣。

上述例句中的“后来”均陈述了客观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没有假设、主观色彩。

4. 固定搭配

“后来”的常见固定搭配,见于其形容词用法,如:“后来人”“后来者”。

综上所述,“以后”与“后来”的主要异同点表现为:语义方面,“以后”既可用于过去又可用于将来,而“后来”不可。另外,“以后”还可以表示范围;句法分析方面,“以后”与“后来”都可作修饰语,修饰并限定后面的动词、名词和句子。“以后”可做没有的宾语,构成“没有以后”,还可放在介词“在”的后面,作宾语。而“后来”只能作介词“到”的宾语;词语搭配方面,“以后”可以与副词“再”“又”“才”连用,和能愿动词“会”“要”“应该”等词搭配,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愿望,除此之外,“以后”还能与指示代词“这”“那”搭配,与假设连词连用暗含假设义,也可与时间名词和表事件名词搭配。而“后来”只能与“又”“开始”“最初”等词搭配表示客观事实的发生,“后来人”“后来者”成为其常用固定搭配。

参考文献:

[1]吕淑相.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3]盛言.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周艳清,张静静.“以后”和“后来”[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

[5]林海云.“后来”和“以后”语义演变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作者簡介:

贺圆圆,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猜你喜欢
语义比较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