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悲剧理论视野下的周朴园

2019-06-28 08:27孔研研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和解周朴园冲突

孔研研

摘要:学者们历来对《雷雨》中悲剧人物的分析多集中在繁漪、侍萍等人身上,而对封建大家长周朴园的关注较少。于是笔者尝试运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分析周朴园的人生悲剧。得出其悲剧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冲突与和解。自身条件所产生的善恶冲突使他经受了心灵的折磨;与剧中其他人的冲突是他日后悲剧的诱因;悲剧结局的和解实际上让他承受了两败俱伤的痛苦。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周朴园;冲突;和解

毋庸置疑,《雷雨》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剧中主要人物有八个,最终以四死两疯一人失踪为结局。四凤因接受不了与恋人是兄妹的事实触电身亡、周沖追赶四凤也意外被电死,周萍受到两人身亡的打击举枪自尽、四凤的父亲鲁贵酗酒而死、两位失去儿女的母亲繁漪和侍萍双双精神失常。而鲁大海,在与代表剥削势力的封建资本家的父亲周朴园斗争失败后,一怒之下离开了周公馆,不知所踪。最终只剩下封建大家长周朴园未死未疯,于是很多读者认为周朴园是这场悲剧中最幸运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运用辩证法来思考,我们认为最幸运的人也有可能恰恰是最不幸的人。

一、冲突说

(一)自身的内在冲突:天生性情所造成的主体情欲的冲突

黑格尔是将哲学上的矛盾冲突学说带入悲剧范畴的第一人,这一学说的引入对悲剧的意义重大。黑格尔的冲突说将由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分为三类,一类是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权利方面的冲突;一类是出身不同所造成的冲突。还有一类是天生性情所造成的主体情欲的冲突。笔者认为周朴园就属于最后一类。他的性格中有七分冷酷三分心软,这样矛盾的性情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第一重原因。

周朴园无疑是冷酷的,从他为了要迎娶新夫人而狠心将刚为他生下小儿子的侍萍赶出门去这件事,就能看出此人心之狠辣。其实,如果他一直能保持自己毒辣冷酷的作风也不会痛苦,因为在他的道德认知里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依然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但是偏偏周朴园的性格里还有一丝善的成分,他在做过恶事之后,内心一直在遭受折磨。于是他对所有人编造了一个对周萍的生母很深情的谎言,他对周萍说,其生母因生他难产而死,而他很爱他的母亲侍萍,并在此后的三十年里,他始终保持着侍萍曾经住过的那间房间的布置,记得她的生日,记得她刚生完小儿子不能受风因此总是关着房间的窗户的习惯,以及不让任何人无故进入侍萍的房间以示对她的尊重,这些做法都是出于他对把刚生产完不久的侍萍驱逐出门的愧疚。周朴园性格里的恶与善的争锋让他痛苦不已,他一方面做出了抛妻弃子的恶事,另一方面他又经受心灵的拷问与折磨,于是他以谎言和偏执的行为(例如雷雨天来临之间极其闷热也严禁开窗)来试图阻止自己的心灵冲突。但显然这种做法是适得其反的,因为他越是牢牢记住侍萍的生活习惯,这些记忆就越会使得他的心灵无法平静。

可见周朴园人生中的第一重悲剧就是源于自己性情所造成的。行毒辣之事却偏偏有一丝怜悯之心,恶事做绝之后却还企求自己是完美之人。这样矛盾的处事方式使得他一生处于自我拷问的心灵冲突之中。心无宁日则人无宁日,由此可以预见周朴园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二)外在冲突:周朴园与剧中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

《雷雨》中共有八个人物,两个家庭。周朴园和这两个家庭都有矛盾,所以,在外在环境中周朴园与他人的矛盾冲突是最多的。

在自己家他强横专制。对妻子繁漪,他一味强迫与凶横。从繁漪对继子周萍控诉周朴园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婚后的生活繁漪过的很压抑,繁漪认为正是周朴园十几年如一日的凶横,才把她磨成了死气沉沉的人。对于两个儿子,他也采取强权专制的策略,例如,他让两个儿子劝繁漪喝药。先是要求周冲将药端到母亲身边,周冲反抗无效,只得含泪劝母服药。在繁漪仍然不从的情况下,周朴园又将目标转向大儿子,让周萍下跪继续劝继母服药,不仅是周朴园对繁漪的高压控制,而且也具有对周萍和周冲的强权震慑。正是周朴园对妻子和儿子的这种专横和霸道,使得繁漪和两个儿子对他都心存怨恨与不满。虽然这种不满他们现在暂时没有能力发泄出来,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与周朴园之间没有矛盾,恰恰相反,隐而不露的矛盾爆发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在侍萍的家中,他与侍萍、鲁大海之间的矛盾早在他三十年前抛弃侍萍母子的时候就已经产生,而他与四凤之间看似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实际上,四凤的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四凤是无法接受她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乱伦的事实而受到刺激死去的。而这个说出她与周萍真实关系的人正是周朴园,可以说是他间接导致了四凤的身亡。那鲁家的最后一个人,鲁贵,他贪婪市侩,是个极会耍滑的奴才。按说他应该是特别巴结周朴园这个大财主以给自己求得一点好处的。但是不要忘了,是周朴园间接害死了他的女儿四凤,也害得侍萍受到重大的精神打击而发疯,他作为她们的父亲与丈夫,内心对周朴园一定是有极大怨恨的。毕竟是周朴园害得他家破人亡。

周朴园与剧中的两个家庭中的七个人物均有矛盾。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造成了三十年后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悲剧,周朴园无意中揭示的身世真相给周萍与四凤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他遭受了老年丧子的悲剧。周朴园对繁漪的强制压迫导致了繁漪对周萍的变态依赖,造成了自己的婚姻悲剧。而周朴园三十年前对小儿子的抛弃,造成了他如今与儿子鲁大海相见不相识甚至沦为仇人的悲剧。可见周朴园与其它人物的矛盾最后都演化为他后半生的所有悲剧。因此周朴园人生中的第二层悲剧源于他与剧中其它人物的外在冲突。

二、和解之后的两败俱伤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认为戏剧冲突的双方都有过错,这种过错源于双方所支持的伦理力量的片面性,而否认人物本身有善恶之分。伦理力量包括爱国、忠诚、勇敢、友谊、爱情等方面。戏剧冲突的双方既然都认为自己所坚持的伦理力量是合理的,因此就会否定同样有道理的对方,最终的结局就是代表片面伦理力量的一方使同样代表片面伦理力量的另一方遭受痛苦或毁灭,这也是黑格尔的所谓的“和解”说。

在《雷雨》中,周朴园与周萍、四凤的矛盾其实就是和解之后的两败俱伤。周萍是他的儿子,但是由于他年轻时候的荒唐使得长大后的周萍与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相爱了。周萍与四凤占据着爱情的一方,周朴园占据着亲情的一方。爱情与亲情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类最为重视的伦理情感。那当这两种美好发生冲突时,人们就面临了生命中的最艰难的抉择。在亲情的一方来说,周萍和四凤的确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是不可抹灭也不可回避的事实,周朴园将这一事实公布于众没有任何错误。在爱情的一方来说,如果说周萍明知四凤是自己的亲妹妹还对她产生爱情,四凤明知周萍是自己的亲哥哥还接受了他的求爱,那的确在伦理上是不可饶恕的。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晓彼此的身份,只是单纯地被对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爱慕之情,所以,当周朴园说出事情的真相后,周萍和四凤完全无法接受,他们视为纯洁自由富有反抗的爱情居然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乱伦之恋。事情的真相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如晴天霹雳一般,他们不愿相信更不敢相信。无法接受事实的四凤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两个年轻人永远将生命留在了花一样的年华,他们以死亡的代价退出来这场对峙。

表面上看起来周朴园作为亲情伦理的一方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以黑格尔的“和解说”来看,双方没有善恶对错之分,一方毁灭或者是遭受痛苦都是属于“和解”的范畴,双方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有的只是“永恒的正义”,即伦理力量的重新平衡。读者眼中的失败者周萍、四凤其实也是胜利者,他们用死亡解脱了自己的痛苦。不然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活着,他们如何面对彼此,面对家人?明明是亲兄妹却产生了爱情,甚至还大胆地偷食禁果有了身孕,这样的残忍局面他们如何面对?四凤肚子的孩子本应该是他们爱情幸福的结晶,此刻却沦为一个罪孽!一种耻辱!所以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不一定是坏的结局。而读者眼中的胜利者周朴园其实也是失败者,他以亲情伦理的力量毁灭的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及四凤腹中的孙辈。人生最怕的不过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一个父亲,即使他为人冷酷虚伪强制,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失去了儿子,他的心也是痛苦万分的。逝去的人解脱了自己,但活着的人还要承担失去他们的痛苦。

亲情和爱情都具有人伦方面的正义性,但两者的片面性又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周朴园和周萍、四凤在《雷雨》中的和解是以两者的两败俱伤为代价,不存在胜利者也不存在失败者。因此发生在周朴园身上的老年丧子是他人生的另一重悲剧。

综上所述,《雷雨》中周朴园虽然一个万恶的资产阶级剥削者,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三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丈夫,他的妻子精神失常。作为父亲,他失去了两个儿子(周萍和周冲),另一个儿子鲁大海与他为敌不知去向。周朴园的人生也是充满悲剧的。自身条件所产生的善恶冲突使他经受了心灵的折磨;与剧中其他人的冲突是他日后悲剧的诱因;悲剧结局的和解实际上让他承受了两败俱伤的痛苦。可见周朴园并不像大多数读者理解的是《雷雨》中最幸運的人,相反他其实是最不幸的人!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03.

[2]孙云宽.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伦理学特色[J].大众文艺,2010:104.

[3]李佳玲.从分裂到和解:黑格尔悲剧美学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5):246.

[4]杨蜀锦.悲情之魂归何处——运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浅析繁漪的命运成因[J].广角镜,2014(20):256.

[5]王延慧.从黑格尔悲剧理论视觉分析《送冰的人来了》[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2):115-117.

猜你喜欢
和解周朴园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节选)
浅析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行使
企业诉他人专利侵权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