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延伸护理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06-29 03:39张凤霞汤之梅张会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阶段性康复训练常规

张凤霞,汤之梅,张会荣

(聊城市三人民医院神经五科,山东 聊城 252100)

前 言

老年痴呆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群体出现记忆缺失、语言能力降低、定向障碍等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1]。该疾病目前暂未发现特效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临床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干预对病情进行控制,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但大部分家庭照顾者对于老年痴呆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其护理专业性较差,即使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依然易出现遗忘或是执行错误等情况,且患者在缺乏监督和支持的情况下难以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影响治疗效果[2]。为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本文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应用阶段性延伸护理,观察其对于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择取78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分析,依据就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平均地分为常规组(39例)与延伸组(38例),常规组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8.56±2.12岁;平均病程4.79±1.14年。延伸组有男性2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8.83±2.41岁;平均病程4.56±1.08年。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出院护理,延伸组患者则给予阶段性延伸护理,主要包括3个阶段:

(1)认知功能干预阶段: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变化,多呼唤患者的名字,积极与患者交流,可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引导其多进行语言交流、与其共同回忆往事、讲解老年人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等。鼓励患者多出门走动,与人交流,提醒患者记忆周边环境,不断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刺激,帮助患者改善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等。此外,还可组织患者定期开展病友交流会,可促进各个病人及照顾者的交流沟通,使其互相学习和鼓励,提高治疗积极性,并且多与具有相同遭遇的病友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其社交需求。

(2)心理干预阶段:老年痴呆导致的语言、记忆等各种功能的损坏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且可能伴随幻觉、妄想等精神异常症状,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因此,尤其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师需与照顾者共同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尊重、关心和爱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以温和耐心的态度进行解答,保持微笑和积极的心态,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恐惧、焦虑和不安感,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可延缓脑部萎缩的速度,并且能缩短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距离感,提高患者配合度。

(3)生活自理能力提升阶段:鼓励患者自行完成洗漱、穿衣、铺床、洗碗、修剪指甲等生活琐事,但护理人员及照顾者需在旁看护,收拾保管好危险物品,给患者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并在必要时给予一定帮助。还可指导患者通过读书、识图、拼字游戏、打太极拳、散步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在增加患者的日常生活趣味的同时可刺激患者大脑,改善大脑反射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选择干预阶段,每个阶段干预时间为1~2个月,3个阶段反复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0个月后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功能、计算功能、时间定向能力、地点定向能力等,量表总分为30分,得分大于等于27分则评定为正常,27分以下说明存在痴呆症状,得分越少则说明痴呆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能力,共14个项目,均采用1~4分的等级评分制,得分越低则说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 比较,若显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认知功能差异较小(P>0.05),经过10个月的干预后其MMSE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延伸组患者的MMSE得分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MSE得分的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MSE得分的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常规组 39 14.64±3.12 17.62±1.24 1.629 0.068延伸组 39 14.72±3.08 21.35±1.33 3.668 0.001 t值 0.042 5.001 P值 0.124 0.001

2.2 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延伸组患者的ADL得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得分的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得分的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常规组 39 18.53±2.64 15.09±1.19 2.220 0.043延伸组 39 18.49±2.71 12.33±1.08 3.876 0.001 t值 0.025 3.888 P值 0.129 0.001

3 讨 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刺激大脑,促进语言、定向等功能的改善,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且尽量激发患者潜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少老年痴呆患者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4]。常规家庭护理方式存在依从性差、专业性不强、护理质量低等明显缺陷,对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应用阶段性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干预,其结果显示,相比常规组患者,延伸组患者的干预后的MMSE得分较高,ADL得分较低。可见经过阶段性延伸护理,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相比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阶段性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家庭护理的专业性,将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照顾者相结合,可使护理工作更为科学、全面,通过开会讨论护理措施并进行专业培训,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阶段性的护理干预[5]。在某一时段进行某一主题的针对性干预,可从社会、心理、行为等各个方面强化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多次重复同一训练内容可反复刺激大脑,最大限度地激发患者潜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采用阶段性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可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促进作用,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阶段性康复训练常规
常规之外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