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政治认同的课堂初探

2019-07-01 03:38邱爱娟
考试周刊 2019年47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标首次强调每门学科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第一位的,本文旨在探索在《共圆中国梦》一课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科教学有了新的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应运而生,虽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未修改或者说还未弃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还未出台,但是须与高中思想政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所以,各地市默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需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一、 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政治认同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之后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道德与法治学科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学科核心素養,其中,政治认同作为学科素养的首要素养,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都离不开其公民对本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拥护,如果不认可某种制度,不赞同某些意识形态,那么这个国家必将陷于动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世界范围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社会化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就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是如果政治素养和科学精神还不够高,就会轻易形成“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毕竟处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很难跳脱出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一旦对于他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了认可和赞同,就很难对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认可和拥护。

初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也是社会公民。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原则。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此外,一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在初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会,未来很少有机会再进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学习,所以,更需要在初中阶段就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明确的定义,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培育政治认同的路径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开设伊始,人教社便组织“课表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培训,在培训中明确确定道德与法治课程同原先的思想品德课程一样,作为德育课程而存在,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并驾齐驱,但是后两者相对较为零散,不具系统性,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 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研究学科素养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分为处理好我与自己、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我与世界的关系。八年级上册设置“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四个单元,如果说前三单元是在侧重培育学生公共参与这一素养,那么第四单元侧重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八年级下册设置“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四个单元,一、二、四单元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三单元则更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而九年级上册可谓“政治认同”专册,四个单元目录为“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分别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着手,其暗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表述,明确了本册的学习方向。《共圆中国梦》是本册第八课的第二框题,即本册的最后一框题,这一框题起到了总结前面所学、升华情感并落到实处的作用。

教材首先设置了探究活动“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的“中国梦”。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了解,不同的人由于经验、立场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中国梦。但是中国梦的实现,既离不开国家的努力,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教材正是从国家与个人角度,设置了两目的学习内容。第一目为“共圆中国梦”,旨在探究党和国家在实现中国梦中做了哪些探索,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第二目为“做自信的中国人”“探究与分享”通过探究不同的中国人的自信来源,从而对国家的发展产生自豪,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并能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社会的梦想紧密结合,将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二) 教师应积极探索培育政治认同的有效路径

在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性质,应同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一样,强调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努力地创设活动,寻求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政治认同的培育。

在《共圆中国梦》第一目中,教师可以设置两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如“探索党和国家在各方面建设中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中,教师既可以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公民如何实现中国梦等角度探索。又可以直接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有效举措,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大纲。在生与生的讨论和探究中,共同形成了对于中国制度和社会意识的认同感。

在《共圆中国梦》第一目中,可由学生自行搜集感动中国人物、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悟他们的点点滴滴,并产生对中国制度和社会意识以及对他人的政治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翔.新时代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

[2]马乔恩.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6).

作者简介:邱爱娟,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